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鲁木齐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与水资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景观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特别是水文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河流的地理结构及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中下游则明显受到人类高度调节和强化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格局带有明显的人为作用,将乌鲁木齐河流域景观分为20个景观类型,对流域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景观嵌块体类型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景观中植被的丰富与降水呈正相关,随着人类活动的另剧,景观多样性加大,均匀性,破碎度值较大;人为活动已 变了流域下游局地景观特性,人类对流域景观的利用与管理结果是水分过度利用,荒漠化加剧,流域景观研究中应注重景观效益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景观生态风险,并应适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人工-自然荒漠景观的空间结构受其沙漠背景的强烈影响,同时受强化了的人工干扰的影响,其格局带有明显的人为作用,对沙坡头地区荒漠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基本特点、景观嵌块体类型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景观多样性加大,均匀性、破碎度值和分离度值较大,为人活动已改变了荒漠局地的特性,生态恶化受到一定的遏止,但沙化影响正在威胁着人类对荒漠管理的成果,提出荒漠人工-自然景观研究中应注重景观生态风险及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和拓扑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研究方法,介绍了应用GIS技术计算景观要素空间联系度指数和空间关联度指数的方法,并以厦门市为例,从土地利用视角对景观要素空间关系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期间厦门市景观要素存在明显分异的空间关联格局且总体趋向交错分散,反映了区域城市发展和地域开发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围绕建设用地扩张和农田变更的空间邻接特征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景观学的研究方法,以GIS技术为支撑,分析了闽南长泰地区耕地、林地(包括果因)、草地、水域、城镇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等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了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分维数等景观指数,显示出该区域多样性程度不高,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单元为主,整体优势度较大,均匀度较低及“南耕北林”的空间景观格局特征,并指出了影响景观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特征和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地区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1999年和2006年两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取了研究区景观类型数据,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景观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通过分析各景观指数变化反映研究区1999年至2006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趋势演进,景观空间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增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人类活动干扰下传统古镇景观格局特征,以贵州省旧州、寨英、天龙、土城4个古镇为例,利用ArcGIS 10.6、Fragstats 4.2软件,对中国西南山区传统古镇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旧州、天龙镇的人工景观类型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边缘密度均远大于寨英、土城镇的;水田、林地、旱地和林...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的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学科。由于异质地表与干扰强度的不同,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使区域景观具有不同的空间格局,直接影响物质、能量的流动及物种的多样性。目前,在土地利用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区域发展规划中,都涉及改变景观的结构、功能的决策,故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构架,对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4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4年间草地、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耕地略有变化;(2)全市土地总体利用程度居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且有增加趋势;(3)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体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动态度都比较大,说明人类影响较大,(4)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整体景观的破碎化和异质化程度都有所增加,景观分布呈现出更为简单并集中连片的分布趋势,(5)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整体生态环境及各旗县的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山地、丘陵分布广泛的旗县改善程度要高于以平原分布为主的旗县.  相似文献   

10.
李阳  赖格英  李启悦  闫晓玲  田毛女 《江西科学》2021,39(2):275-280,365
运用景观生态学有关方法和理论,基于fragstats4.2软件,从农业文化遗产角度对该系统进行景观格局特征研究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横峰县葛栽培系统各要素组分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等差异明显,破碎化程度高,林地景观是遗产地主要的景观类型,并占据着主导地位;2)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景观连通度相对较差,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大面积的景观格局;3)景观集聚度上,林地的景观集聚程度最高,这主要是得益于大面积的林地斑块分布,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集聚度较低,主要是受地形以及交通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集聚的景观;4)横峰葛栽培农业文化遗产地独特的"葛—稻"间作到"坡地种葛,山地种油茶,平地农田'葛-稻'轮作"的立体农业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格局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功能,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和动态监测方面有广泛应用,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对利用3S技术在景观数据获取、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景观生态监测和景观规划等方面应用进行研究,并展望3S技术在景观数据准确度评价、景观尺度推绎、景观格局优化和景观生态模拟等方面的前景,得出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的溱湖湿地Geodatabase构建及景观格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1995年和2006年的2期溱湖湿地航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TM、ETM+多光谱数据、Globcover 300 m及1∶100 000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数据,建立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对溱湖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5至2006年,研究区内沼泽地景观面积、分维度有所增加,斑块数、破碎度和分离度有所减少;有林地分维度、破碎度有所减少;呈现以水域、沼泽地为基质,有林地、耕地和居民地相对为主体的湿地景观格局,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同时,景观多样性、破碎度有所增加,优势度减少,可见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干扰活动的加剧,一定程度上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加速了破碎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西省娄烦县岚河流域1995和2004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化土地现状图,采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土地利用/覆被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牧业用地和水域呈持续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工矿和交通用地呈上升趋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995-2004年间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是耕地面积越大,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和分离度越大,而优势度在减小,破碎度在增大。因此,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的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向不利用于岚河上游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数量化分析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它可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课题以福建省德化县作为研究区域,使用G1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德化地区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差异性,并从物种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对当前地类分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主城区森林景观斑块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1986、1995、2000和2006年重庆主城区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建立重庆主城区森林景观数据库,对主城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定量化分析.经分析得出: 1)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在研究时段的20年间,研究区森林景观面积1986-2000年逐年递减,2000-2006年有所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局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破碎化加剧;斑块边界褶皱化程度加剧,斑块形状趋向复杂化; 2)研究区斑块动态变化:1986-1995年,森林斑块等级变化不明显,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995-2000年,小斑块变大的趋势明显; 2000-2006年,斑块各个等级间变化最为剧烈,数量和面积上均相对较大,人类活动作用明显; 3)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演化主要受地形条件的控制,并随城市化进程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断加深而时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8年和2007年的遥感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中牟县农业景观格局动态,采用单窗算法定量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尝试对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研究区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地表温度对此动态有明显响应.不同景观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1988年旱地景观和2007年未利用地景观的地表温度均比河渠高出10℃以上,而本研究区建设用地景观对地表温度影响作用偏小.距河渠景观较近的廊道缓冲区平均地表温度较低,而趋向道路中心线时其缓冲区的地表温度升高.研究表明,相比前人在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研究所得结论,农业景观格局对区域热环境有自己独特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景观功能及其服务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根本原因.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对景观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能够为进一步揭示景观服务的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巩义市的北宋皇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宋皇陵文化景观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动态的变化研究,探讨了该类型景观的功能及其服务的可能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北宋皇陵文化景观的生产功能和文化功能及其相应的景观服务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建筑用地大面积侵入到皇陵景观中而导致的.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结构的变化对北宋皇陵景观的多功能性及其服务变化的研究,能够为今后进一步分析该研究区景观服务之间的权衡、景观服务的定量化评价奠定研究基础,也为缓解北宋皇陵区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对快速城市化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参与分析的景观结构变量均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性,表明该地区景观是在一种既可以覆盖全区,又具有良好连续性的驱动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进一步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我同的地形条件差异是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成因的背景性因素,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作用,是导致1988年和1996年景观结构特征发生显著差异的根本性影  相似文献   

20.
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