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潘鑫复 《科学通报》1980,25(4):186-186
新疆贝母一般通称西贝母,主要有三个品种,即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k),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gl)和砂贝母(Fritillaria Karelinii(Fisch)Baker)。其中伊贝母和新疆贝母已做过系统研究,而砂贝母迄今尚未见有人研究过,现报告初步研究结果。砂贝母主产于新疆北部霍城及绥定两县之间,生长在戈壁滩砂粒中,产量很少,生药外形  相似文献   

2.
前曾报告从西贝母提得植物碱西贝素,并已确定西贝素的碳架及其功能基的性质。Fragner 及Boit 曾报告从德国柏林附近所产的一种贝母,学名为 Fritillaria imperialis L.,提得一种植物碱,命名为 Imperialin。我们根据这两种植物碱本身及其衍生物的实验式和性质颇多相似之处,猜测共可能系同一物质。兹列表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3.
乔建芳  杨维康  高行宜 《科学通报》2006,51(Z1):121-125
在新疆且末县境内研究了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的食性和采食地选择.野外直接观察结合粪便显微分析表明,该亚种共采食15种植物,冬季采食13种植物,夏季采食9种.冬季由于高质量食物缺乏,马鹿采食更多的植物种类.无论在冬季还是夏季,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和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均为经常采食的3种植物.其中,芦苇在研究区资源最为丰富,是塔里木马鹿最主要的食物.对圈养条件下食物选择频次的观察表明,胡杨是塔里木马鹿最喜食的植物,但在研究区资源有限.研究区的采食地按植被特征可划分为5种类型:(1)芦苇-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型;(2)多枝柽柳-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型;(3)多枝柽柳-芦苇型;(4)胡杨-芦苇型;(5)烧迹地.其中,芦苇-多枝柽柳型(芦苇草甸和芦苇沼泽)是塔里木马鹿最喜好的采食地类型.浓密的芦苇有助于马鹿躲避天敌,在夏季为马鹿提供遮荫场所.这一栖息地类型能够同时为马鹿提供食物、水源和隐蔽场所.  相似文献   

4.
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海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什么?通过对海绵基因检测和与其他动物(苍蝇、鱼、蛙和人)的基因比对,科学家认为,动物最早的祖先是海绵,它们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5.6亿年,距今约5亿年左右的海绵化石也已被发现。从外表看上去,海绵非常像植物,为此,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植物,就连一些生物学家也这样认为。1765年一位叫爱勒斯的生物学家第一次将海绵归属于动物。海  相似文献   

5.
Pollia condensata这种植物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的雨林.它们的果实细胞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也因此拥有点彩派绘画作品风格的外表. 这种杜若属植物十分特别,它们的果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色彩最丰富的果实.这种果实呈球形,个头很小,披着绚丽的金属蓝外衣,被誉为科学界已知色彩最丰富的果实.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7,(4):12-15
珊瑚,表面上看是植物,其实是动物,与海葵有着亲缘关系.它们过滤、采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分泌碳酸钙骨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碳酸钙骨架就累积形成了珊瑚礁--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9,(10):4-4
所有的猪笼草都是肉食性植物,它们通过捕获动物(主要是一些昆虫)为自己提供营养。科学家最近在菲律宾发现了一种新的猪笼草,它能长到1米多高,堪称“巨型猪笼草”。这种猪笼草外表色彩鲜艳,容积更大,它们通过分泌花蜜引诱昆虫甚至一些啮齿类动物前来觅食。  相似文献   

8.
新贝母碱——湖贝甲素(Hupehensne)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濮全龙 《科学通报》1983,28(18):1145-1145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属百合科。国产贝母共有20种,两个变种。我国从1932年开始研究浙贝母和川贝母,继而又研究东北平贝及甘肃岷贝,分得浙贝甲素(P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西贝素(sipeimine)等贝母生物硷。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化学成分迄今未见研究报道。湖北省药品检验所从这种贝母中分离得到四种生物硷HII、HIV、HV和HVI,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数据见表1)确定HII为浙贝乙素,HVI为浙贝甲素,得率最高的HIV为一种新的异甾生物硷,命名为湖贝甲素(Hupehenine)。  相似文献   

9.
他们的职业颇为特殊,是画家却难以出名;是绝技却待遇一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睿智的画笔表现力超过了单反相机——他们不仅画植物的外表,更要展现它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补偿性生长是草地植物对动物采食的一种适应策略,合理的放牧强度能够促进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有利于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维持,而长期过度放牧则导致草地退化.因此,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是科学配置草地生产-生态功能实现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各类放牧实验已发表的118篇研究文献,将放牧家畜的采食率(地上生物量移除量,%)作为放牧强度的测度指标,对我国北方5种主要草地类型的植物补偿生长特征及其合理放牧强度进行了整合分析,并结合气候、土壤及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和多样性等数据,厘清了影响植物补偿生长的关键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草地植物总体处于欠补偿生长状态,且植物地上部分的补偿性生长主要以牺牲其地下生物量为代价.其中,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高寒草原和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在区域尺度上,补偿性生长的绝对值随年降水量和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满足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实现等补偿或超补偿,且对地下生物量不产生负效应,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强度为:高寒草甸50%、草甸草原48%、典型草原40%、高寒草原37%、荒漠草原31%.本研究对指导我国北方草地保...  相似文献   

11.
商辉  严岳鸿 《自然杂志》2014,36(6):426-430
蕨类植物和昆虫共同进化了三亿多年,但是两者的协同进化一直很少得到关注。对湖南省桑植县的凤尾蕨属植物上的昆虫幼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2棵4种凤尾蕨属植株上有夜蛾科幼虫89条,叶蜂科幼虫21条。叶蜂科幼虫通过形态和体色拟态凤尾蕨属植物的孢子囊群盖,取食凤尾蕨属植物的叶片;而夜蛾科幼虫隐藏在凤尾蕨属植物成熟的囊群盖中取食孢子,幼时乳白色,成熟时转变为淡黄色,有些会出现褐色斑点,同样与凤尾蕨属的孢子囊群盖具有拟态现象。进一步的调查还在凤尾蕨植物上发现猎食性的跳蛛,同时在其体表发现携带的孢子。首次在凤尾蕨属植物上发现拟态昆虫幼虫、特别是寄生性昆虫及其天敌跳蛛的发现,对研究蕨类植物、昆虫幼虫及其天敌之间存在的食物链关系和协同进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90,35(24):1902-1902
梭状肉毒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肉毒杆菌毒素(BoTX),是世界上已知最强的毒物,在脊椎动物BoTX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从而引起与呼吸有关的肌群麻痹,导致动物死亡。已有资料表明,多数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乌龟、鸟类和哺乳动物对BoTX都有很高的感受性。来源于植物的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另一类突触前阻遏剂,它  相似文献   

13.
地面间谍草 它的外表与普通的小草没有什么两样,并能与周围的植物一样,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但其身上却装有微型电子侦察传感器、音响传感器和照相机,在战场上与其他小"草"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极其隐蔽的微型探测系统.它可以竖起"耳朵"监听附近的任何声响,并随时将获取的各种信息依靠自身的传输系统传送给指挥所.  相似文献   

14.
它的外表与普通的小草没有什么两样,并能与周围的植物一样,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但其身上却装有微型电子侦察传感器、音响传感器和照相机,在战场上与其他小“草“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极其隐蔽的微型探测系统。它可以竖起“耳朵”监听附近的任何声响,并随时将获取的各种信息依靠自身的传输系统传送给指挥所。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最重要的动物学发现之一是发现了腔棘鱼,我们得以一瞥人类鱼祖先的尊容。在无意间被人捕捞到的怪鱼,实际上却是真正的活"恐龙"。1938年12月,一艘拖捞船在沿着南非浅海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时网住了一条怪模怪样的鱼,由于个头硕大,外表奇特,立即引起了渔民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围拢上  相似文献   

16.
爱的代价     
堂堂外表、翩翩风度固然魅力无穷,然而,科学发现,遇事冷静、谨慎行事的“小伙子”同样也会得到“姑娘”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正一种植物的独特叶序,促使科学家重新考量植物生长模型。对于一般人来说,植物的生长可能看起来杂乱无章——叶子随机冒出,植物群毫无规律可言。但你若仔细观察植物,你会发现一些奇异的固定模式——从竹笋的平衡对称到多肉植物的迷人螺旋,数学模式在整个自然界的植物上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近日发表在权威期刊《实验生物学杂志》上的最新成果,得出了有毒蜜源植物损害蜜蜂的毒害机理,这将为科学养蜂、提高蜂业效益奠定基础。雷公藤属的昆明山海棠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区,其花蜜中含有一种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甲素,蜜蜂采食后会引起中毒。最新研究使用伸吻反应(PER)实验测试了急性和慢性条件下饲喂含有雷公藤甲素的糖水对采集蜂嗅觉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喷嚏的飞沫是流感等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的重要载体。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植物叶片上也会飞出微小水滴,将病原体传播给附近的植物,就像打喷嚏一样。携带真菌孢子的微小水滴从叶片上自动飞起,最远可达5毫米,足以摆脱叶片表面空气层的束缚,在微风作用下飞散到其他植物上。  相似文献   

20.
测试植物的电波信号生物学家早就发现了植物本身会带有电波信号,从而能破译出绿色植物在自然界向人们表达出的多重生命信息。由上海市宝山区少科站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牵头,来自上海大学附中和吴淞中学的胡治权、朱熠、陆雪峰三位同学,希望通过对植物微电流的研究,发现植物电信号的规律,并以此对植物的生长和监测起到积极作用。负责课题指导的区少科站阎莉和上大附中夏曼华两位老师说,同学们选取了多种类型的植物,包括水发植物(玉米、芸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