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其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尚有很多未解之谜.近期有众多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新发现:典型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化石组合、额尔古纳蚌、古鳕鱼类、鲟形目、中华弓鳍鱼、狼鳍鱼、蛙类、蝾螈及鸟类等等,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距今大约1.2亿年、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白垩纪早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我国的辽宁西部(以下简称辽西)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国部分地区,生活着一个充满了朝气、承前启后的古老的生物群,通常被称为热河生物群。在这个生物群中,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有最大、最精彩的鸟园,有最早的真兽(有胎盘的哺乳动物),还有世界上最原始的花朵。我国的辽西地区不仅是热河生物群活跃的中心,保存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而且其独特的完整的陆相中生代地层同样也堪称世界一流,是不可多得的地质资…  相似文献   

3.
热河掘地兽     
《科学世界》2021,(7):70-75
正2021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博士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博士在《自然》(Nature)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中国热河生物群新发现的三列齿兽和真三尖齿兽的新属种,分别名为中国掘兽(Fossiomanus senensis)和陈氏掘尖齿兽(Jueconodon cheni)。这两种动物的发现,加大了热河生物群哺乳形动物的属种丰富度和形态多样性,并为早期哺乳类动物的形态学与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6.
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我国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的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和辐射等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热河生物群属于早白垩世,在地球上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和东亚地区当时特有的温暖的淡水和陆地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又是化石得以大量完美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化石的科学发掘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来说“热河动物群”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它专指距今6千5百万年以前的晚中生代,生活在我国辽阔大地上一个特色鲜明的生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学界最早研究的古生物群之一。多年来,它那扑朔迷离的地理分布、错综复杂的出现层位,一直是我国地学界争论的问题。“热河动物群”的发现热河动物群最初是由美籍德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在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专门指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里  相似文献   

8.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现生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在短短的两千万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这一事件奠定了显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础。普遍认为以软躯体为代表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生命进化中"失败"的尝试,与显生宙生物之间没有明确的亲缘关系。文中通过对新元古代管状化石记录的系统梳理,基于对高家山生物群中大量管状动物化石类群如Cloudina,Sinotubulites,Conotubus,Gaojiashania,Shaanxilithes及可能的Anabarites等的较为系统的厘定和形态学复原,提出在埃迪卡拉纪,与典型埃迪卡拉软躯体生物群演化相对应,在新元古代末期,早期动物的进化史上存在着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们形态复杂,生物构型多样,个体大小差异悬殊,生活方式繁杂,代表了地球生命史上一次重大的生物革新事件,并且其中部分生物成为寒武演化生物群的先驱。该文将这一辐射演化事件称为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开启了显生宙生命演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暴龙超科恐龙是晚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生物,曾广泛分布于劳亚古大陆,甚至作为冈瓦纳古大陆一部分的澳洲也有其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暴龙超科发现于中-晚侏罗世,如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并在白垩纪早-中期迅速分化,一些巨型暴龙超科如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强壮惧龙(daspletosaurus torosus)等,在晚白垩世成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强大掠食动物。而热河群暴龙超科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暴龙超科早期演化提供了机会,该文总结近几年来辽西热河群暴龙超科恐龙化石:奇异帝龙、华丽羽王龙、喀左中国暴龙,并分析其在暴龙超科早期演化及鸟颈类主龙演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工作表明,热河生物群中的鸟类主要属于早白垩世的中晚期(131~120 Ma),延续了至少11 Ma,但主要的辐射发生在125~120 Ma间。依据已发表的化石,按基干鸟类(basal birds)、反鸟类(Enantiornithes)及今鸟类(Ornithurine)三个演化阶段进行介绍。进一步揭示了鸟类出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辐射事件。这一大的辐射还表现在鸟类形态、个体大小、食性和生态习性等均出现了显著的分异。对热河生物群鸟类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的鸟类以食昆虫为主,尔后才出现了特化的植食性和肉食性(如食鱼类)的种类。树栖的适应对鸟类飞行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适应湖岸生活方式对今鸟类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大自然》2011,(2):70-72
鸟类的起源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和羽毛等多方面内容。随着越来越多重要化石的发现,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已经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鸟类化石等,  相似文献   

12.
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近年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出土的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3.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14.
莱阳古生物发现与研究具有辉煌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莱阳地区已经发现3个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即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莱阳恐龙动物群和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化石生物群都集中分布在莱阳五龙河流域,许多重要化石遗址都分布在城郊四周,如金刚口和将军顶等。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了恐  相似文献   

15.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龟类化石大多属于泛隐颈龟类的原始类群,近20年来,相关化石发现较多,为研究这些远古生命的演化分异和生态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满洲满洲龟、辽西鄂尔多斯龟和建昌辽龟这三大家族. 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动物,它们一般身裹坚硬的甲壳,头和四肢可以缩入壳内.其实,龟类是一个古老而特殊的爬行动物类群,化石最早发现于距今约2.2亿年的上三叠统地层中.现生龟类包括侧颈龟类和隐颈龟类两大类群.其中,隐颈龟类种类最丰富,且广泛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地,包括所有的海龟和陆龟,以及大部分的淡水龟等生态类群.鳖也是隐颈龟类的一员:角质壳和“裙边”(即缘板)的缺失,使得它们独特于其他龟类;故而,我们也将龟类称为龟鳖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包括人类在内的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一直是引人入胜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作为全球已知最古老的产出后生动物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为研究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了精美绝伦的实证材料.1998年以来,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三维磷酸盐化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这为古生物学家探索早期后生动物胚胎发育方式及其生物多样性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正被子植物在早白垩世的起源和辐射演化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甘肃酒泉盆地发育长序列下白垩统湖相沉积(图1),被古生物学界作为广义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地区之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张明震博士等通过对酒泉盆地南缘旱峡剖面下白垩统详细的孢粉学研究,发现多个典型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类  相似文献   

18.
以辽西朝阳为中心发源地的热河生物群,迄今为止,已知的化石种类包括约1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无脊椎动物、60多种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发现表明:该地区极有可能既是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区域,也是某些哺乳类、鱼类和昆虫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中心.此研究成果涉及现代生物界许多重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为探讨地球陆相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也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和例证.  相似文献   

19.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4):41-42
我发现世界最小翼龙化石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20.
刘迪 《大自然》2014,(4):70-71
丹江口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淅川中原鸟和"郧县猿人"等众多重要化石以及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丹江口库区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领域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