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美国宇航局的"奥西里斯-REx"小行星探测器提供的最新数据分析表明,小行星"贝努"上发现水留下的痕迹!此次探测器搭载的2个光谱仪获得的数据表明,"贝努"上存在含有羟基(氧、氢原子键合在一起组成)的分子。这些羟基分子遍及整个小行星的黏土矿物。这意味着在某个时间点上,"贝努"上的岩石曾与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谷神星探秘     
科学家2020年8月11日宣布,美国宇航局"黎明号"航天器(以下简称"黎明号")让他们得以近观矮行星谷神星.到2018年10月"黎明号"任务结束时,这艘航天轨道器已经下降到谷神星表面上空不到35千米,由此揭示了谷神星表面那些神秘明亮区域的新细节.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12,(1):95
为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更好地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代表性成果,成为推介和展示基金项目重要成果的窗口,更好地发挥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两刊"特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专栏"(以下简称"专栏")。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30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41年前,两艘"旅行者"探测器离开地球,去探索外太阳系。这里讲述的,就是它们的这一伟大历程。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下简称"旅行者1号")搭载的相机在沉寂了10年后被最后一次开启。随后,在远离地球59.5亿千米的地方,"旅行者1号"拍摄了60幅照片。运用这些照片,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的科学家们创制出了迄今为止在距离地球最远处拍摄的太阳系全家福。这张全家图的背景很黑暗,背景中的地球一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在经过历时7年半、行程49亿千米的飞行后,终于抵达谷神星,成为迄今为止第一艘环绕矮行星运行的飞行器。这是太空探测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以下简称"黎明号")在经过历时7年半、行程49亿千米的飞行后,终于抵达谷神星,成为迄今为止第一艘环绕矮行星运行的飞行器,而且是环绕地球-月球系统外两个天体  相似文献   

7.
正高技术能否破解"柳波夫·奥尔洛娃号"客轮失踪之谜?在大西洋茫茫无边的一片灰色中,一艘客轮正在孤独漂移。船上餐厅里唯一的声音是风声,唯一的气味是厨房里的铁锈味。曾经容纳上百乘客的船舱如今空空如也,没有一个人影。在船首,一排滴着水的字母拼写出这艘船的名字:柳波夫·奥尔洛娃(以下简称"奥尔洛娃")。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朱诺号"太空探测器(以下简称"朱诺")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这一事件引起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它为什么叫"朱诺"?美国宇航局解释说,"朱诺"之名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宙斯神朱庇特用云雾笼罩自己,目的是掩藏自己的不幸。但他的妻子朱诺能看穿云雾,识破朱庇特的本质。木星被非常稠密的大气层包裹,正如朱庇特。"朱诺"探测木星,以这个名字命名这项任务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9.
"南永2井珊瑚礁‘红色与黑色沉积夹层’的成因及环境意义初探"一文[1](以下简称"南文")重点研究了南永远井珊瑚礁红色和黑色沉积夹层。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4月29日,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下简称"长五B")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五B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任务。此次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身为"专属座驾"的长五B有五大黑科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西北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运行于2018年10月,为学校独立建制的二级机构,是支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育和国际合作交流的校级公共平台,同时也面向社会进行分析检测、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等。中心设备"前沿高端、国际一流"。2017-2018年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神经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诞生。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依据"率先行动"计划,在脑科学与智能技术领域设立的卓越创新中心,成立于2015年6月。中心聚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若干重要前沿方向,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结合"创新2020"和"一三五"战略规划,凝聚并稳定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最具创新活力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建立符合未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5月2日,来自河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以下简写为"NBT")期刊上发表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 riumgregoryi Argonaute"的论文(以下简写为"NBT论文")[1].该论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即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 riumgregoryi)的Argonaute(以下简写为"NgAgo")来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参与这一研究的是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团队.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现已成为高科技的象征。位于太原市高新区的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科")就是将纳米技术运用到耐火材料中的高科技企业。2013年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记者采访了高科董事长、山西省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树森,了解了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7~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海局)利用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研制的海底大地电磁仪器系统(OBEM-III),部署"海洋地质四号"船成功完成国内首条横跨南海古扩张脊的超深水海洋大地电磁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国家航天局(下文简称"中国航天局")宣布,中国的太空探索于2019年1月3日达成了一个里程碑:历史上首次将一艘飞行器降落在月球的背面。以中国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只是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任务中的一项,这些任务展示了中国加入甚至引领太空竞赛的雄心。2013年,中国第一次登上月球,加入了美国和苏联的行列,成为能够在月球上进行"软着陆"的国家之一,但嫦娥四号是第一个降落在月球永远背对着地球一侧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科学家宣布,发现黯淡超发散星系(简称"UDF")中严重缺乏暗物质的第二例——NGC1052-DF4星系(简称"DF4")。第一例是NGC1052-DF2(简称"DF2"),而DF4的发现进一步说明暗物质数量不够的星系真的可能存在。问题是:根据现有模型,星系的形成首先就需要暗物质。那么,怎么可能存在暗物质不够的星系?既然连暗物质都严重缺乏,又怎么可能形成星系?科学家并不清楚暗物质是什么,也不能直接探测暗物质,但知道大多数星系的引力都比在只有正常、可探测物质情况下的引力强得多,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环绕土星的13年历程中,"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回地球的照片大大改变了科学家对太阳系行星和卫星的看法。发现泰坦(土卫六)的甲烷湖、含冰土卫二恩克拉多斯表面的热水喷泉、海绵状的亥伯龙(土卫七)、百叶包形状的潘(土卫十八)和阿特拉斯(土卫十五)、伊阿珀托斯(土卫八)及其布满古老陨击坑的赤道脊,对土星环的近距离拍照,以及对土星两极超巨型飓风的特写……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卡西尼号"探测器(以下简称"卡西尼号")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纵观整个世界史,保卫大都城都是关系王朝或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之一.今天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堡(以下简称"君城")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文明的摇篮.作为历史长达近16个世纪的一座帝国都城,君城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那么,怎样保卫如此重要的一座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