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龟类化石大多属于泛隐颈龟类的原始类群,近20年来,相关化石发现较多,为研究这些远古生命的演化分异和生态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满洲满洲龟、辽西鄂尔多斯龟和建昌辽龟这三大家族.
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动物,它们一般身裹坚硬的甲壳,头和四肢可以缩入壳内.其实,龟类是一个古老而特殊的爬行动物类群,化石最早发现于距今约2.2亿年的上三叠统地层中.现生龟类包括侧颈龟类和隐颈龟类两大类群.其中,隐颈龟类种类最丰富,且广泛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地,包括所有的海龟和陆龟,以及大部分的淡水龟等生态类群.鳖也是隐颈龟类的一员:角质壳和“裙边”(即缘板)的缺失,使得它们独特于其他龟类;故而,我们也将龟类称为龟鳖类. 相似文献
3.
4.
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我国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的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和辐射等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热河生物群属于早白垩世,在地球上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和东亚地区当时特有的温暖的淡水和陆地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又是化石得以大量完美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化石的科学发掘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6.
节肢动物门是自然界最为庞大的动物类群,其现生种类超过110万种,占已知动物种数的85%。节肢动物的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体节上具有分节的附肢。体壁含有几丁质,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定期蜕皮。节肢动物活跃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广阔的生态范围内,是现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工作表明,热河生物群中的鸟类主要属于早白垩世的中晚期(131~120 Ma),延续了至少11 Ma,但主要的辐射发生在125~120 Ma间。依据已发表的化石,按基干鸟类(basal birds)、反鸟类(Enantiornithes)及今鸟类(Ornithurine)三个演化阶段进行介绍。进一步揭示了鸟类出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辐射事件。这一大的辐射还表现在鸟类形态、个体大小、食性和生态习性等均出现了显著的分异。对热河生物群鸟类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的鸟类以食昆虫为主,尔后才出现了特化的植食性和肉食性(如食鱼类)的种类。树栖的适应对鸟类飞行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适应湖岸生活方式对今鸟类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泰戈尔诗集中的名句.当你仰望苍穹的时候,是否也会对着那片蔚蓝冥思苦想?亿万年前的空中,有哪些鸟儿曾振翅高飞?它们长什么模样?以什么为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近辽西热河生物群,解读古鸟类化石这本无字史书.在现生脊椎动物中,鸟类是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类群,约有10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鸟类大多身披色彩斑斓的羽毛,拥有悦耳的叫声,并且善于飞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罕见的辽西热河古鸟化石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鸟是始祖鸟,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上侏罗统地层中(距今约1.5亿年).从化石来看,始祖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骨骼特征,因此被视为支持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观点得到普遍接受,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鸟类起源与演化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版图的西南一隅,既有富庶肥沃的巴蜀大地,也有四季如春、彩云飘飘的美丽风光。1938年,在云南禄丰盆地发现了禄丰龙,从此掀开了中国人自己研究本土恐龙的帷幕。早在1915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劳德伯克在四川省荣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了巨齿龙的牙齿和残破的大腿骨化石,这为以后四川恐龙的大面积出土埋下了伏笔。其后的几十年间在四川 相似文献
12.
鱼龙起源于2.4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当时的地球生物界刚刚经历地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绝灭事件。这场浩劫使中生代之前繁盛的各种生物遭受重创,但是也给此后其他生物的复苏和繁荣开辟了新天地。鱼龙最先发现于英国,17世纪英国博物学家路易德第一次描绘了鱼龙。鱼龙,顾名思义,其外形似鱼。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路易德把鱼龙化石当成了一种鱼类的残骸。直到100多年之后的19世纪早期,鱼龙才第一次被法 相似文献
13.
<正>来自中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发现了一批"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因为是在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发现了第一块软躯体化石,故将该批化石中保存的生物群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论文已于2019年3月22发表在Science上。这些生物可以追溯到5.18亿年前。当时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物种多样性爆发事件,即寒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东北热河生物群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其对早期化石化阶段沉积微环境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对热河生物群中植物化石、脊椎动物羽毛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黄铁矿微晶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特征.黄铁矿莓状体及微晶质大量保存于植物化石表面和组织内部,而羽毛化石和围岩中则较少.莓状体直径6~31μm,平均约20μm,指示了一个游离氧气浓度小于30μmol/L的贫氧水体环境.植物化石内部莓状体的生长指示了在黄铁矿化过程中水分子和游离氧气分子在机体组织内的存在,而组织降解和莓状体形成之间的相对时间差又指示出快速的软组织降解始于化石化的最初期.植物化石的细微结构在细胞水平上的缺失支持此解释.提出了"化石封套"模式以解释化石化初期在有机物周围形成的有别于水体大背景环境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21,(7)
正瓮安数以亿吨计的动物胚胎化石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在瓮安磷矿区七、八米厚富含笼脊球的岩层至少经历了数百万年甚至是千万年的沉积。我们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又要到哪里去?针对这些灵魂拷问,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收藏的瓮安生物群化石标本为人们探知生命演化、解读生命密码提供了历史线索。二十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8.
19.
华南布尔吉斯页岩型软躯体化石生物群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梳理华南布尔吉斯页岩型软躯体化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和沉积环境。方法对10个华南布尔吉斯页岩型软躯体化石生物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除了岩家河生物群之外的9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代表了一系列生活在泥砂质基底的、从时空分布上逐渐过渡的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生物群落。结论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生物群在中晚寒武世应该会有更大规模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瓮安生物群指产出于贵州瓮安磷矿地区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的一个特殊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主要由多细胞藻类、大型带刺疑源类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多种后生动物胚胎组成,并包括少量可能的后生动物幼虫和成体化石。瓮安生物群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化石群,为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历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证记录。10余年来,瓮安生物群中动物胚胎化石的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已确认至少5种不同卵裂方式的动物胚胎化石,胚胎化石分类从单纯的形态学分类向生物学分类转变,为揭示瓮安生物群中动物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线索。同时,相关研究更新了繁盛于埃迪卡拉纪大型带刺疑源类生物属性的传统认识,并将之与有表面装饰的动物休眠卵(滞育胚胎)化石相联系。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CT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胚胎化石三维无损成像难题,为古胚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