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     
正简介:这些年跟拍黑剪嘴鸥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的所有照片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一天早晨,我找好机位,在那里趴了一个小时直到日出时分,一只黑剪嘴鸥径直飞入巢中喂食幼鸟。在幼鸟把鱼狼吞虎咽下肚后,我抓拍到了它跑向家长并拥抱家长的亲昵举动  相似文献   

2.
探秘懒猴     
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原始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奇异的灵长目动物——懒猴。这种动物有着柔软灵活的躯体和像铅笔一样纤细的胳膊,乍一看,你还以为它是一只老鼠或松鼠。然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的两只眼睛靠得非常近,还有它的手指甲和脚趾甲以及它的那个大脑袋都说明它更像是灵长类动物。确实,这种动物既不是某类动物的变种,也不是啮齿类动物,它的的确确是一种灵长类动物,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的丛猴和马达加斯加狐猴有亲缘关系。美国的灵长目动物学家奈克里斯,对懒猴进行了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那是神话,不过,深圳野生动物园不久前引进了一只名副其实的"美猴王"——来自非洲西部喀麦隆的山魈,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一睹它的亮丽丰采。山魈隶属于灵长目猴科动物,是目前地球上最凶猛、最奇  相似文献   

4.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4,36(2):129-132
以红切叶蜂、埋葬甲、白鹭和鲣鸟为实例,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动物双亲抚育行为的一些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包括双亲抚育行为的利弊分析、双亲偏爱和同胞互残三个方面。亲鸟喂养幼鸟可增加后代的存活机会,但也会遭遇一定的风险,这其中就存在着利弊分析的问题,应当如何进行权衡呢?即使是双亲把抚育完全给自己的幼鸟,也不能做到在子女之间完全均等地分配资源,甚至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系数是0.5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白鹭双亲不仅对同胞互残行为不加制止,反而会促使它的发生,这是因为在一窝幼鸟中借助互残行为可自行淘汰那些不太可能存活到生育年龄的个体,这有助于双亲把它们的关爱只传递给那些最有可能发育到生殖年龄传下后代的个体,并使双亲的食物传递损耗降到最低。这是进化和自然选择导致行为最优的又一实例。  相似文献   

5.
动物存在大脑活动能力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一盘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 从1977年开始,鸟类学家艾奥尼·佩珀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次,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一只小苇莺愿意主动照顾体型如此硕大的杜鹃幼鸟?这其实是一场进化学中的较量,而杜鹃总是可以领先于它们的宿主一步。进化让动物们在各个领域都变得"身怀绝技"和"足智多谋"。巢寄生世界上约有1万多种鸟类(根据分类系统的不同,在种类数量上会有一些差异),其中有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种类中,当繁殖交配期到米时。雄性动物会集合到某一特定场所,用种种方式向雌性动物炫耀,以求得它们的青睐。本期封底照片显示了动物的这种求偶行为。左上图中一只极乐鸟正在展示自己华丽的羽毛。右上图是一只飞蛾,它的求偶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一个捕蛇组织把几幅有趣的照片上传到一个国际社交网站,引起网民的兴趣。他们还发帖说":不管你信不信,确实有一条1.8米长的地毯蟒藏在照片中6只花盆中的一只里面。你能找到它吗?"初看起来,似乎无法看出蛇在哪里。但仔细近看,你恐怕会吓一跳——蛇在上层中间那只花盆里,它缠身整棵植物,叶片之间可见它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正从何时起,古人类说出了第一个词?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动物只能掌握"语音交流"。同一片林子里的鸟可以通过叫声来求偶、寻找幼鸟、宣示领地、警示同类天敌来袭……但鸟对叫声的反应是出于本能的,不用教就会。而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一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法国儿童,天生无法说出法语,取而代之的是会  相似文献   

10.
正19世纪的非洲狩猎盛行,人们用"非洲五霸"来称呼狮子、犀牛、水牛、大象和豹子,当时的狩猎者认为这五种非洲动物是最危险的狩猎目标。英国摄影师格雷姆·格林(Graeme Green)想要给"五霸"这个词赋予新的含义,让它颂扬动物的生命,而非庆祝猎物的死亡。他在2020年4月启动"新五霸"项目,在一年的时间里让社会大众投票决定他们最喜欢、最想在摄影作品中见到的五种动物,旨在用摄影来让大众意识到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鼓励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4,(4):5-5
正海马不是马,而是一种样子奇异的鱼。海马的口鼻部很长,身体一圈圈的,行动缓慢(因为只有两副小小的鱼鳍来推动身体),这一切让人感觉海马是进化过程的废品。与它们的近亲——尖嘴鱼和海龙一样,海马也以小小的甲壳纲动物——桡足动物为食物。它们的捕食方法是:潜到一只桡足动物上方,接着,在猎物逃逸之前迅速出击。这种行为很像一个人拿苍蝇拍打苍蝇,但和人不同,海马只有在足够靠近猎物的  相似文献   

12.
玩耍的意义     
<正>我们常常看见小猫小狗在打闹嬉戏,那你知道壁虎、章鱼和蜘蛛也会玩耍吗?玩耍是动物世界中一种常见的行为,它对动物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玩耍中的乐趣又从何而来?2013年4月,一艘俄罗斯无人航天飞船载着一批实验动物飞向太空。飞船中,一只壁虎摆脱了它厚厚的聚氨酯项圈。项圈在微重力下"漂浮"起来,一会儿飘到这只壁虎面前,一会儿又飘到另一只壁虎面前。一只好奇的壁虎用鼻子推了推项圈,另外一只试图把头伸进项圈里,还有一只则把项圈压到地上,壁虎们在飞船绕地球轨道运行时玩耍了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一只动物在觅食过程中,不小心从树顶上掉了下来,它们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地球引力在作祟。不过,理论的不足,并不意味着这些动物不会利用艰深的物理规律来实践。当我们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后,就可以理解一些让人类觉得不可思议的动物"神技"和生活习性。这种动物会"轻功"水面上,一只动物在悠然行走,它身材纤细,六条腿平稳地踩在水面上,丝毫不会害怕身体被打湿,或者担心自己沉到水里,它就是水黾。为什么水黾不会像大多数动物一样,因为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呢?  相似文献   

14.
霍加皮是世界上较为稀有的动物,欧洲的探险者们曾称其为“非洲深处的神秘生物”.在当地的个子矮小的匹格米人之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霍加皮的故事. 如今,这种生物不再是非洲专有的了,因为就在2011年,美国纽约的布隆克斯动物园诞生了一只小霍加皮,为雌性,人们给其取名为姆布拉.这大概是人工饲养环境下繁殖出的第一只霍加皮.为此,动物园专门举行了庆祝会.当这个小家伙在它的围栏中奔跑时,参观者们都对这只有着驴一样的耳朵、斑马般的条纹和鹿一样身形的动物感到震惊.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1,(1):7-7
科学家最近宣布,一种样子像豚鼠的史前哺乳动物——岩蹄兔的尿可能是揭示干燥地区气候变化的最佳工具之一,岩蹄兔虽然外形像啮齿类.但它与大象和海牛的关系更近。在数万年时间里,这种兔子大小的动物成群生活在非洲和中东。其中每个小群包含最多达50只岩蹄兔。  相似文献   

16.
正请看人类在非洲起源、最终走向世界的最新故事。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后来,一系列化石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理论。距今大约40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从猿到人的过渡物种——南方古猿(发现于非洲最南部,已灭绝),它们开始学会用双足行走。距今210万年前,第一个名字中带"人"字的动物——能人首次出现在非洲大陆上。成年能人的平均身高仅为1米。相比祖先南方古猿,能人的脑容量更大一些,牙从猿到人  相似文献   

17.
在大千世界中,人类的气功有颇多神秘之处,而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否也会发"气功"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后,欣喜地发现,动物大家族中确实不乏"气功师". 据科学家观察,在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边境处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种四肢短小、体型酷似野兔的猴子.它怀有一身绝技,即会发"气功".每逢寒冬,冰雪封山,它们为了尽快下山觅食,就首先运好气,随后便向山下滚去,不管山势如何陡峭,都伤不了它一根筋骨.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体重达1 kg的奇特老鼠,如果它不幸被人踩在脚下,便会立即拱起脊背,全身运足气,无论你怎样压踩,它都丝毫无损.当你以为它已经死了,脚稍一放松,它立即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18.
<正>查岛鸲鹟的故事曾被奉为动物保护的传奇案例——人们通过仅剩的1只可育雌鸟将种群从5只恢复至200只。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人为干涉的繁育很可能破坏了自然选择淘汰,致使某种缺陷基因差一点就摧毁了这个物种。假如我们希望向濒危物种伸出援手的话,就应该关注这则警示故事——"老蓝"的故事"老蓝"是一只雌鸟的名字。它是拯救自身物种"查岛鸲鹟"免于灭绝的传奇鸟,是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女英雄"。这只戴着蓝色脚环的调皮小鸟俘获了数  相似文献   

19.
家在红树林     
正在海边的红树林里,住着一只弧边招潮蟹。它有一个大钳子,还有一个小钳子。退潮的时候它会爬到滩涂上,跟它的好朋友跳跳鱼、和尚蟹一起嬉戏玩耍。有一天,它像往常那样从滩涂的洞里爬出来,却发现洞口周围堆满了切断的树干,咦,这不是红树植物秋茄吗?这时,刺耳的电锯声伴随着小男孩恳求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爸爸,爸爸,请您不要这样做,求求您了!""斌斌,我们靠海吃海,这一大片没用的红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地警告说:“热!”在瞧见一盘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从1987年开始,鸟类学家艾奥尼·佩拍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次,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块。”“亚历克斯”回答说。接着它又流利地回答出有关这个木块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