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科学家早就知道人体是各种微生物的"家园",但直到十多年前,他们才意识到人体微生物群有多么庞大和复杂。在人体微生物群的研究中,肠道细菌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热点。肠道菌群在人体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等多个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肥胖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最初,美国科学家戈登注意到肥胖的人和苗条的人肠道的菌群有较大差异,肥胖者的  相似文献   

2.
<正>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代称其"北海",那里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的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该湖湖面狭长弯曲,好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镶嵌在崇山峻岭中。它长636km,平均宽48km,最宽处79.4km,面积约31500km2,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贝加尔湖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的1/5,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  相似文献   

3.
正海龟等海洋动物吃塑料的原因终于被科学家找到了——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塑料闻起来像虾。之前,科学家发现,海龟喜欢吞吃漂浮在海面的小块塑料碎片,但对其原因一直不得而知。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塑料碎片的外层通常都被海藻和微生物覆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制造出一种化合物,和空气接触后转化成二甲基硫醚(简称DMS)。DMS有一种炒芹菜或海鲜的味道,即使少量的DMS也能被动物嗅到。包括鲸、海鸟  相似文献   

4.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代称其"北海",那里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的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该湖湖面狭长弯曲,好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镶嵌在崇山峻岭中.它长636 km,平均宽48 km,最宽处79.4 km,面积约31500 k㎡,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贝加尔湖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的1/5,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研究发现,恐龙排出的胃胀气可能是造成中生代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存在于恐龙内脏中的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可能导致气候变暖。研究人员认为,体型巨大的恐龙产生的“胃胀气”温暖了我们的行星。  相似文献   

6.
动态点击     
<正>土卫二具备生命所需全部条件不久前,参与NASA"卡西尼号"任务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土卫二表面发现了一种可供生命利用的化学能量形式,哈勃望远镜的研究人员也汇报了在土卫二表面发现喷出的羽状物的最新细节。科学家表示,土卫二海床中的地热活动产生的氢气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地下海,而氢气可作为生命的化学能来源。若地下海中存在微生物,便可将氢气与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从中获取能量。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其副产品就是甲烷,而甲烷恰好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7.
三位探险家,在西伯利亚的严寒下裹紧了衣服,沿着贝加尔湖冰封的湖面开始了迈长的旅程。一路上,他们不时眺望冰原的尽头,那儿就是安加拉河的河源。他们也许并未意识到,眼下看到的是酝酿了三、四百年的大自然奇观。在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形成时,Rembrandt还在作画,满清皇朝还在统治中国,伽利略正在观察天上的星星。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宣称,地球上将近三分之一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和沉积物中.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地球表面生物的数量.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微生物学家詹姆斯·霍顿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首次报告了生活在炙热的海底火山裂隙中,会排放出甲烷物质的微生物种群的详细数据.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下降与生物圈有关如果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冰盖融化,地球的洋面将进一步上升,沿海将有大片人口稠的地区深入大海。在生物圈的生态循环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排放甲烷等碳氢化合物气体。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全球逐渐变暖,人们对于海洋洋面上升的担心逐步加重。全  相似文献   

10.
生命     
《科学之友》2005,(10):16-16
神奇老鼠可再生肢体;中国“用”山羊克隆出亚洲黄羊;中俄科学家深入贝加尔湖;CO2过多无助植物生长;地球首批动物可能降生在中国;地核运动速度比地表快5万倍。  相似文献   

11.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甲烷爆发     
《大自然探索》2009,(11):6-6
最近,科学家发表声明称,西伯利亚永冻土的解冻速度已经加快,超过了他们在2006年时的保守估计。科学家称,如果永冻土融化引起甲烷大量释放,将会拉开一场关于全球升温的正反馈,世界将变得非常炎热。那里现在到处可见不停地冒出水泡释放甲烷气体的湖泊。  相似文献   

13.
火星上没有奶牛,关于这一点行星科学家是非常肯定的。令他们困惑的是在火星稀薄大气中测到的甲烷气体是如何产生的?要知道甲烷分子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很容易分解,如此一来火星大气中的任何甲烷气体一定是最近释放的。  相似文献   

14.
在氧出现前的大气的演化中,微生物扮演了主角。年轻的太阳光比现在更暗淡、更冷,而某些厌氧细菌群体释放出的大量甲烷(CH_4),维持了早期气候的温暖。地球大气的演化,始终与其生物群的进化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和南非的科学家联合小组发现的证据说明 ,生物在陆地上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过去想象的早得多。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至少 2 6亿年前的生物化石 ,这比以前想象的要早 1 4亿年。科学家相信 ,微小生物体在地球的海洋中已经生存大约 38亿年 ,但是他们对于最早的生物何时在陆地上出现却没有把握。以前 ,科学家认为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发现的化石是陆地生物最古老的证据 (那些化石已有 1 2亿年 )。这次从南非汉波兰卡省发现的一块 1 7米厚的岩石中含有非常多的碳元素。经化学分析 ,岩石中的生物化石是由微生物丛的细菌构成。这种微生物丛最初在…  相似文献   

16.
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发生神秘大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枚当年美国扔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覆盖2000平方千米的大约8000万棵树木被毁倒塌。由于事发贝加尔湖以北的极度偏远地区,所以这次惊天大事件的目击者寥寥。不过,科学家一直怀疑当时是一颗彗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大爆炸。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已经找到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曾经推测,生命起源于地球混沌时期的一个温暖的池塘。最近一些科学家提出,通过加入可持续复制的神奇分子,在另一颗行星或小行星中同样会出现海底热泉。对此,一些天文学家怀疑这样的海底热泉可能正在木卫二冰层下面或土卫六的甲烷海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澳大利亚一些养殖场,出现了一些佩戴防毒面具的牛羊。这不是因为空气污染严重到即将危害牛羊生命的程度,而是科学家要通过它们戴特制的防毒面具来收集牛羊呼出的气体中究竟含有多少甲烷,以便确定牛羊的呼吸对全球气候变暖要负多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养牛被认为对环境不友好,因为饲养动物需要大量的土地、饲料、能源和水,而且牛会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捕获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3倍。牛依赖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来消化食物,这些微生物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甲烷,而牛会通过打嗝、放屁和排便的方式将甲烷排放到空气中。一头体重550千克的奶牛每天会排放800~1000升的甲烷。  相似文献   

20.
行星科学家科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最终确信在火星上发现了甲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