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有毒的青蛙     
所有青蛙皮肤上都有毒腺,但是绝大多数青蛙的毒素毒力太微弱,不会对捕食者造成什么影响(许多动物包括鸟类、啮齿动物、鱼、狐狸、狼和人都进食青蛙这一事实就可以证明)。但是并不是所有青蛙的毒力都是如此的微弱,生活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青蛙的皮肤上就含有巨毒。这些青蛙被称为毒镖蛙,因为当地居民用青蛙身上的毒涂抹在箭尖和标枪的顶部做成剧毒武器。那里有近170种毒镖蛙,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金毒蛙,每一只金毒蛙都含  相似文献   

2.
蛙类奇葩     
<正>玻璃蛙毫无隐私世界上有不少动物是透明的,但以生活在水中的居多,如一些鱼、虾、水母、蠕虫。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能够控制自己身体使之透明的树蛙,被称为“玻璃蛙”,共计有60多种。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在悬于雨林小溪上方的树叶上产卵,雌雄玻璃蛙会安静地守护在卵的旁边,以确保所产的卵不会变干,同时保护这些卵免遭寄生虫和小型捕食昆虫的伤害。蝌蚪孵化出来后,就会掉入树叶下方的水中,直到在水中长出了四肢,再跳回树上。  相似文献   

3.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毒箭蛙跟马达加斯加的毒箭蛙原本并不相干, 然而它们用以制造毒液的配方却是一样的——都是毒蚁。具体而言, 这两种毒箭蛙都以富含有毒生物碱的蚂蚁为食,并且都能在自己体表的皮囊中储存毒素,而毒箭蛙自身却不会受到这些毒素的伤害。这两种毒箭蛙显然是各自独立进化出明亮的体色——警告色的,但它们在外表上却惊人地相似。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趋同进化”,即当两个不同的物种面临相同的生态压力时会形成相似的对策。而毒蚁自身的趋同进化,则是毒箭蛙出现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6,(4):5-5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毒箭蛙跟马达加斯加的毒箭蛙原本并不相干, 然而它们用以制造毒液的配方却是一样的——都是毒蚁。具体而言, 这两种毒箭蛙都以富含有毒生物碱的蚂蚁为食,并且都能在自己体表的皮囊中储存毒素,而毒箭蛙自身却不会受到这些毒素的伤害。这两种毒箭蛙显然是各自独立进化出明亮的体色——警告色的,但它们在外表上却惊人地相似。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趋同进化”,即当两个不同的物种面临相同的生态压力时会形成相似的对策。而毒蚁自身的趋同进化,则是毒箭蛙出现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食毒防身     
毒素是一种生物毒药,能够帮助缺乏自卫能力的生物抵御捕食者,使捕食者对它们敬而远之,比如一些蟾蜍和蛇就进化出了有毒武器,以备御敌之用.那么,那些无毒的动物又如何自卫呢?漫长的进化也使得一些无毒的动物逐渐进化出了御敌的本领:它们自身虽然不产毒,但却具备耐受毒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毒素以作防身之用.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20日,4只迷你(微型)青蛙在美国史密森科学院管理的国家动物园出生。这些小家伙都是所罗门岛叶蛙,它们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跳过蝌蚪阶段、直接变成成年蛙的两栖动物之一。所罗门岛叶蛙只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潮湿的低矮林地,由于环境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7.
亚马孙雨林中的箭毒蛙犹如天使和魔鬼的复合,它鲜艳明快的色彩让人顿生怜爱之情,但它隐藏在皮肤中的毒素,微乎其微的量又可置人于死地。现在,科学家已经揭开了这些毒素的秘密,它们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的生物碱,一般来源于青蛙所食的含毒食物。你或许认为在了解青蛙皮肤可以产生毒性生物碱后30年重提此话题,显然没有新意。但是用从事这项研究的生物化学家戴利的话来说就是“澳大利亚蛙的意义完全出人意料”。此前,戴利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全球赤道附近热带雨林中的青蛙都可以在皮肤中产生毒性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种复杂的氮有  相似文献   

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5,37(1):49-52
现今非人灵长动物只分布于全球七大洲中的五大洲,大部分的非人灵长动物都生活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及其附近的岛屿上。从沙漠到热带雨林,灵长动物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但绝大多数的灵长动物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热带雨林中。在森林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位可供灵长动物占有和利用,这为灵长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存方式,并为多种灵长动物能在一个森林中共存创造了条件。灵长动物经常在特定的森林层次上活动和觅食并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灵长动物的进化是与森林中其他动物的进化密切相关的,其他动物作为竞争者、捕食者和猎物对灵长动物的进化有很大影响。灵长动物已经进化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捕食策略,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生活在森林不同层次上和不同部位的猎物。日活动域、巢域、核域和领域是当前用于灵长动物和其他动物空间利用格局的几个标准名称。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最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两种蛙,它们的体长分别是8.5~9毫米和8.8~9。3毫米。它们也是已知最小的四足脊椎动物。迄今已知最小的脊椎动物是东南亚的原生壤鲤,其体长为7.9毫米。这两种蛙之所以进化出如此小的个头,  相似文献   

10.
由于青蛙的药用价值和美味,人们忽视了它们消灭害虫、净化环境的功劳,始终没有停止对它们的肆意捕杀,因此青蛙不得不进化出剧毒,以求存活……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1,(12):7-7
最近。科学家在对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进行科考时,发现了一种长着“獠牙”的赤蛙。这次科考首次发现了13种长着“獠牙”的物种,其中9种从未有过任何科学记载。这种青蛙的“獠牙”并非牙齿,而是多骨的颚凸.其部分隐藏在牙龈里。科学家尚未查明这种“獠牙”的用途,一种可能性是,它们有助于青蛙捕捉急流中的食物。拥有最大“獠牙”的青蛙看...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印度和比利时科学家在印度联合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人们从没有见过的青蛙,这种青蛙浑身呈明亮的紫色,脑袋小小,嘴巴尖尖,眼睛细细。经科学家鉴定,这是青蛙家族的一个新成员。青蛙自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它的祖先曾经在恐龙的脚下蹦蹦跳跳,堪称是“恐龙的小伙伴”。 青蛙是一种奇异的生物。在经过了1.9亿年的进化之后,青蛙已经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并发展出了逃避天敌的防御策略,但有时遭受到人类的侵扰,会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研究青蛙的工作从未停过,它们会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狮子、老虎猎食牛、羊,是大家通常听到、看到的事实,大约谁也不会想到它们还会滋生出另一种亲密的关系。 请看一幅动人的图景:刚刚出生的小非洲直角羚依偎在一头母狮子身边,母慈子孝,双方营造出一种超然于自然规则之上的亲子关系。它们一个是捕食者,一个是被捕食者,做小直角羚的母亲是狮子单方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4,(6):7-7
正在地球上所有的蛙种里,生活在印度西高止山脉的印度紫蛙显得非常独特:身体圆胖,体色呈紫色,口鼻部尖尖的。印度紫蛙的这些不同寻常的特征,源自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它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地下,运用自己短而结实的肢腿挖洞,最深可达3.7米。在短暂的季风季节,印度紫蛙会钻出地面交配。这时雄蛙会叫春以吸引雌蛙。不过,雄性印度紫  相似文献   

15.
小小的两栖蛙类能够适应环境,并能给自己披上伪装。它们十分卖力地繁殖后代,就凭这一条卓有成效的秘诀,在大约1亿3000万年以前取得了胜利,并且直至今日依然保持下来大约2600个品种。 两栖蛙类是科学上对青蛙、蟾蜍(俗称癞蛤蟆)的统称。有关生物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近日说,一种新发现的青蛙的体色改变十分惊人,幼蛙的体色是黑色,上面有黄色斑点,成年蛙则变成身体桃红色,眼睛蓝色。这种蛙是2004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部一个小小的山顶云林中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新几内亚的热带森林里生活有40种甲虫,它们的背上都驼着-座"花园".这些甲虫体长不等,有的长1.5 cm,有的长4 cm.它们是热带森林的居民,都以树叶为食.  相似文献   

18.
正在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机体都是在没有骨骼的情况下生存的。但是,自从5.5亿年前生物体首次出现了骨骼,一场史诗般的进化就拉开了序幕。克劳德管虫是最早拥有骨骼的生物之一。这是一种小型海底生物,其外部骨骼是为了应对捕食者而进化来的。科学家在一具保存完好的克劳德管虫化石中发现,其外骨骼中多达五分之一的面积有被攻击过的痕迹。之后,为了应对捕食者和其他挑战,生  相似文献   

19.
图中这只皮肤透明、腹中胀满卵子的蛙,是最近在刚果(金)被重新发现的五种“消失”的两栖类之一。它在1950年得到科学描述,但直到最近才在刚果(金)南部河岸上被发现。其他四种蛙也都在1950年至1952年首次得到科学记录,但此后它们者阱中秘“消失”,直到最近几年的科考活动中才被再度发现。  相似文献   

20.
蛙类和蟾蜍是不饮水的。两个美国研究者已进一步证实了动物专家关于蛙类和蟾蜍通过皮肤吸收液体的怀疑。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的某些时候,作为一种陆上生活的适应性,逐渐形成了口喝和饮水的本能。在陆地上通向水源的通道是分散的,动物第一次冒着脱水干燥濒于死亡的危险。问题是,什么时候和怎样进化的?第一批上陆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其中某些两栖动物经常生活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中。它们饮水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