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了证据失权制度,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文章就其设立必要性、我国的相关规定及设立的建议等谈谈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民事诉讼司法改革之际,我国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司法改革。许多学者提出,我国应从立法上设置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以适应我国的庭审模式的改革。本文从证据失权制度所应体现的公正与效率等价值理念出发,分析了在我国设置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我国在建立证据失权制度时,必须要考虑到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高燕 《科技信息》2006,(11):126-127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并于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我国首次明确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实现民事诉讼中维护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落实举证责任的现实价值,但该制度自身还存在较多缺陷,有待不断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对审前准备程序及其程序价值进行分析厘定,认为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容易导致法官预断,职权色彩过重,缺乏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未赋予审前准备活动程序上的效力。指出目前对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存在四方面问题:对证据交换内容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措施不完善;审前准备程序适用范围过窄;缺乏对答辩失权的规定。提出我国构建审前准备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通过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设置答辩失权制度、完善现有证据制度、建立准备法官制度、完善调解及和解制度等途径,健全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5.
在押罪犯依法享有民事诉讼权,但由于在押罪犯特定的法律身份和人身状态,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不应有的限制,特别是在押罪犯的民事起诉权、调查取证权、出庭权以及民事执行权等.为此,应当通过完善制度和人民法院及监狱机关的积极行为等途径保障在押罪犯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使,以维护其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础,民事证据的收集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前随着我国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以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为辅的审判制度的改革,并且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应当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实行证据开示制度;建立依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建立对证人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笔者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兼及有关民事诉讼的理论,结合司法实践经验,详尽地论述了在民事案件中人民检察院行使抗诉权这一基本制度,并提出了对这一制度的改革与思考,以期使这一司法制度更臻完善与健全,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及实现它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证据交换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对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诉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不尽合理,对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未予充分保护:一是体现在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不清晰、不合理;二是该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允许当事人提交新证据,但对新证据定义不清晰。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证据失权,设定提交新证据的门槛,赋予超期举证一方证明是新证据的义务,并在法律中对新证据的类型予以明确界定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公布,规定了《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仍然暴露了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过于严厉,举证时限制度配套制度不健全,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得不到保障这些立法缺陷。然而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立法缺陷,就必须通过举证时限制度由法律来直接规定,设立与完善举证时限的配套制度,扩大当事人、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来改善这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事认证就是法庭审查判断民事证据材料能否成为证据的过程.本文从分析民事认证的概念入手,简析了民事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并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认证制度总结为"证据能力判断上的法定证据制度,证明力判断上的有限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市场经济下法制民主化的客观需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内在的相关性,新的审判方式必然会对证据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势必成为民事审判改革的一大"重音"。而现实中取证保障被忽视、"取证难"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切实地增强当事人取证能力,保障其证明权的顺利实现,正是建构民事诉讼证据调查令制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民事诉讼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是证明任务,不是证明标准,介绍了证明标准的类型和作用范围,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民事诉讼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法官在遇到证据不够充分、事实难以认定时更愿意直接适用证据规则,而不愿尝试适用自由心证制度。然而,多数现代国家认为自由心证制度是最好的证据制度,即法官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排除外界干扰,基于自身内心的理性和良心对案件进行事实认定,将追求客观真实作为其终极目标,只有在追求客观真实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法律真实,适用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包括不可分割的三层涵义,即提供证据的责任、证明主张的责任和败诉的风险责任。举证责任的三层涵义在民事诉讼庭审过程中都有表现,它贯穿于法庭审理的全过程,成为民事诉讼证据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龙际  王乐 《山西科技》2006,(6):67-69,82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前提和核心。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其缺陷的弊端,找出根源,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证据协力义务的范围与强度同非法证据的数量呈反比例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立了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然而,司法实践中却屡屡出现对非法证据的效力作出截然相反认定的案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非正当性造成了上述困惑。应以证据协力义务取代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对已形成的非法证据不予排除,并追究非法取证者的刑事、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的“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以追求案件真相为价值取向,立法制定了较高的证明标准。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发现案件真相,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在探讨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据制度的实际情况,建议对我国的自由心证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重点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受案范围、提起主体、举证责任分配、费用承担及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法人的独立人格是法人以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完善法人人格制度,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研究者拟就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历史发展,对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一番实证法探讨,并根据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来建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