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宋红霞,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虎园的资深饲养员,一个爱老虎像爱自己儿女一样的人。在“英雄虎妈妈”一胎产下6只虎宝宝后,她不舍昼夜,精心照料,让老虎一家母肥子壮,是虎宝宝们慈祥可亲的“人妈妈”。  相似文献   

2.
秋高气爽的九月,我到黑龙江省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采访,因为它是80只东北虎的“家”需要保护的东北虎饲养繁育中心的虎颇有王者气派,不像动物园的虎那副懒洋洋的模样,它们金黄色的眼睛里闪着灼灼光芒,“虎视眈眈”地盯着陌生人,很有点虎威,结实的身躯,粗壮的四肢,踱着潇洒的步子,偶然长吼一声,真有震慑力。东北虎生活在针、阔叶混交林或原始阔叶林里,  相似文献   

3.
华南虎今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而言,全世界的虎只有一个种,只是由于它们长期被隔离在不同的分布区内生活和进化,而分化成了8个亚种。作为“百兽之王”的虎,在世界上生活了一百多万年,可是到本世纪的60年代,竟有3个亚种在地球上绝灭了,如今只剩下5个亚种。中国境内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4个亚种,其中的华南虎是仅产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陕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威严的“山中之王”——老虎,具有特殊的崇拜和敬畏。这是因为全世界虎的分布仅限于亚洲,而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虎,则是亚洲虎中体形最大的虎种。东北虎俗称长毛虎,黄色的毛上夹杂着黑斑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前额有“王”字形斑纹。成年虎身长近4米,体重约200~250公斤。  相似文献   

5.
狄华  沈永淳 《科技潮》2001,(11):37-39
阳春三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阳岛上还是一片皑皑白雪。太阳岛是我国著名景点,岛上最吸引人的还是散放着的东北虎。东北虎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为保护这些尊贵的“森林之王”,国家在太阳岛上专辟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儿营造了一块适宜虎群栖息的灌木丛地,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野生自然林园。从隔离区远远望去,东北虎在冰天雪地里三五成群,或闭目静卧、或驰聘纵横,嬉戏打闹,好不自在。虎原产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后逐渐向南扩展,现在分布的范围在西伯利亚、印度和我国长白山林区一带。亚洲虎种有7~8种,而分布在我国东北的虎群,形体最大、皮色斑斓、神态威猛,是公认虎类之中最美丽的一族。过去据专家估计,在中国东北原始森林中,存虎约有25~30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资深的野生动物专家,  相似文献   

6.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分布在中俄、中朝边境的森林中的两种大型哺乳动物,目前野外数量仅存几百只且只生活在亚洲东部的小区域内.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动物专家为了保护这两种珍稀动物,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7.
人与虎能“和平共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大熊猫还珍贵的东北虎东北虎,是虎的8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体长1.6~2.9米,尾长约1米,体重约200公斤,最重可达300多公斤。东北虎的毛较长,毛色较浅,身上的黑纹窄、稀而浅。目前,野生东北虎仅存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总数已不到400只。在我国境内,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从建国初期的统计数字看,那时,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东北虎大约有二三百只,而现在已不到20从,可以说比“国宝”大熊猫还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10,(6):18-18
2010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8月29~30日,一场以"生态珲春,魅力虎乡"为主题的庆典——2010中国珲春东北虎国际文化节,在"中国东北虎之乡"吉林省珲春市举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姓氏的音变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很多姓氏当中.在今天中国境内,以“虎”作为姓氏的人群大多数是回族,一些地区的少数汉族也姓“虎”.“虎”字本音读"hǔ”(上声),而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威宁、云南昭通一带的回族,其姓氏“虎”的发音则在当地音变为“māo”(阴平).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对当地的调查,笔者发现,西南地区“虎”姓读音改变的原因有很多说法,至今学术界和民间都很难形成定论.笔者试图将此问题与回族在西南地区特殊的生存图景联系起来,从族际交往的角度对“虎”姓音变的原因提出思考,同时指出,回族“虎”姓音变现象是回族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圆圆 《少儿科技》2022,(10):18-19
<正>家族:哺乳纲猫科豹属亚种: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马来亚虎、苏门答腊虎、华南虎(野生种被认为已灭绝)、巴厘虎(1937年灭绝)、里海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和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习性: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雌虎、雄虎在繁殖时才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在山林中游荡觅食寿命:20~25年  相似文献   

11.
动物中的珍品全世界老虎由于产地的不同共分八个亚种,我国有东北虎、华南虎和南亚虎这三个亚种.东北虎是虎中之魁,是体形最大的.它体魄雄健,色泽美丽,由于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有着一身长而厚密的橙黄色带黑色条纹的毛,因此是国内外著名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     
, 《大自然》2012,(6):66-66
远东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又名东北豹、朝鲜豹和阿穆尔豹,是豹的20多个亚种之一。因生活在远东地区而得名,在我国俗称土豹子,是北方寒带和寒温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稀少的猫科动物。  相似文献   

13.
虎!虎!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凤凰是百鸟之王,这是杜撰,世上本无“凤凰”,何论称王?要说虎是百兽之王,这倒不错,这不仅因为赫然一个“王”字天然生成在虎的前额上,更因为虎那独霸山林的威风就有十足的“王”气!《夜航船》一书中言之凿凿地说:“虎有骨如乙字,长寸许,在胁两旁皮内,尾亦有之,名‘虎威’,佩之临官,则能威众。”看,作为人来说,当官的如能得  相似文献   

14.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mureusis)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像华南虎一样,也濒于灭绝,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由于取材和技术的困难,有关其染色体研究,迟迟未见报道。本文作者1991年利用肾细胞培养技术,首次报道了华南虎的染色体。在进行了多次的探索后,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在东北虎上获得了成功,从而观察了我国东北虎的染色体特征。现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5.
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虎就同我们祖先生活在一起。后来作为某些部落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教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三战而胜炎帝。”自此以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与虎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崇尚射猎,如辽国,当时是盛产东北虎的地方,每年依季节。皇帝率臣僚出猎,称为“捺钵”。到达目的地先行祭山礼,杀白马、赤羊及黑羊各一,人们身着猎装向山神祭奠,然  相似文献   

16.
日前,学校“生物多样性科学与濒危物种保育”985建设平台承建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支持下,在北京召开了中俄生物多样性研讨会。4名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家和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9名国内专家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就森林砍伐和森林破碎化对东北虎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讨.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计划设计一条东北亚样带(NEAT,Northeast Asia Transect),该样带将跨越中国东北、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直抵北冰洋沿岸,样带绝大部分被森林、湿地和沼泽所覆盖,是生物多样性很高的区域.双方计划在样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东北虎及其迁移生态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也称西伯利亚虎和阿穆尔虎,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5个虎亚种之一,也是分布于最北部的一个亚种。历史上,东北虎广泛地分布于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及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东北虎的分布区明显出现退缩状态,野生种群呈现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中,普遍存在着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能否正确地理解、运用它,是艺术创作能否成功和艺术评论能否准确的关键之一。 《水浒》中的“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明末时期的金圣叹曾经极力赞扬过,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景阳岗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作者)真是其才如海。”清末时期的夏曾佑,则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小说原理》中说:“武松李逵之打虎,均不甚工。李逵打虎,只是持刀蛮杀,固无足论;武松打虎,以一手按虎之头于地,一手握拳击杀之。夫虎为食肉类动物,腰长而  相似文献   

19.
抢救“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除了抢救那些红砖单层房屋和简陋工棚、牛棚、厨房等之外,还要抢救活生生的文化内涵,抢救那些曾经生活、战斗在那里的文化名人的生活、经历、感受和他们的作品等。李城外同志多年前就做了这方面的抢救工作,为这一文化名人遗址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无形文化财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王晓强 《科技信息》2003,(5M):67-68
虎人相合卣,通称“虎食人卣”或“饕餮食人卣”。此卣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和巴黎赛奴施基博物馆各藏一件。它们的造型,乍看为一虎张开大口,欲吞噬一人,再细看是人虎相合在一起(这类人虎相合的造型,大致分为人在虎下和人在虎上两类——虎噬人头的,应视为虎在人上。他们或拟自然界雄虎每咬着母虎头部交配状态,或拟人背交,对交状态。如果称这类造型为“虎食人纹”,在字面上很容易被人理解成“老虎吃人”而不及其他,故而我认为其应定名为“虎人相合”纹形。有虎人相合纹形的器物,存在上跨越了商代到西周的一段很长时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纹形中的人,凡显露发饰的,几乎多是披发;凡显露身体的,除赤足而外又多有纹身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