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年前,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来到中国,在湖北和四川工作了十多年,为英美等西方国家引去了大量的观赏植物,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长期的园林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中国花卉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作出极其巨大贡献,因而写下了《中国─—园林之母》这样一部颇有见解的著作。他的这一观点,立刻得到西方的普遍认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国传出花卉观赏植物的增多,威尔逊观点的依据还在不断被加强、充实。如今,原产我国的奇花异草和风景树木在世界各地的园林和风景名胜争奇斗艳,呈芳溢彩,为美化各国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就西方在华的花卉植物引种,及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此种认识的产生和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的过程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狭义的历史学领域,七十年代后的一些汉学家不再满足于中国近代社会变化来自西方冲击的解释,他们力图寻找中国社会自身变化的可能和依据。孤立地看,这似乎只是个观点问题,其实并不,近些年来西方有一股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思潮,上述观点的变化正体现了这种反省精神。作为具体观点,已为中国历史学界所了解,但作为产生观点的思潮,却未受到重视,在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同样如此。因此,席文的这篇“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或者它真的没有发生吗”一文的意义,也理所当然地未被他的中国同行充分意识。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上的一些观点与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1990-1995年)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西方学者。他为学严谨,在可级范围内必追寻中国古代原始资料作为自己建立理论的依据。他能局部地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一个比较中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李约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促进科技史界认识到科技不是单一文化的产品,而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产品。因此,李约瑟不仅在中华科技研究上享有不朽的地位,在人类科技史研究上也应享有同样不朽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李约瑟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并商榷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1903年的6月下旬,一个叫威尔逊的年轻英国人登上了峨眉山的金顶,他极目远眺,茫茫的云海的远端是高耸入云的贡嘎雪山。在贡嘎雪山的左前方,威尔逊的视线里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桌形山,威尔逊为眼前的景色感到惊异,云海之上,露出了这个桌形山巨大的平顶,简直就像一艘正在云海中航行船舷高耸的"诺亚方舟",这座山便是大瓦山。几天以后,被大瓦山深深吸引的威尔逊沿着大渡河而上,一路来到金口河。又经过数天的  相似文献   

5.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先生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向西方圆家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西方科技文明观很深邃,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采看,它今天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7,(21):72-73
明末,没有一个西方人在中国的影响有利玛窦那么大,他被尊称为"利西泰",被明末士人视为西方的儒者,得到万历皇帝的召见。实际上他到中  相似文献   

8.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普罗大众所熟知。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文字中,他零星地出场过,但随即销声匿迹。直到19世纪后期,基于晚清学人对他的科学史叙事,他才真正被中国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同时,通过书写科学史中的伽利略,他身上附着的科学知识被介绍到了中国,并得以传播,构成了近代中国引进西方科学的一种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访谈中,席文教授介绍了所受的教育和进入中国科学史和医学史研究的过程。与许多中国科学史研究者的重要区别是他试图用古人自己的话语来理解他们的观点,而不是把古人的工作翻译成现代内容。另一个区别是像其他西方学者一样,他广泛阅读多种外文文献并建立起他独特的中国、日本和欧洲研究。他还谈到了他与学术同行的密切联系,除了许多中国的科学史和医学史家外,还包括日本科技史家薮内清、中山茂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看来,他自己与李约瑟某些学术观点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属于两代人。他认为人类学研究方法之于他的著作的重要性在当代美国历史学家中是非常典型的。最后介绍了他当前与保健相关的研究,该研究使用人类学方法来分析宗教和仪式治疗。  相似文献   

10.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