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世界科学》2012,(6):58-59
爱德华·O·威尔逊(E.O.Wilson)是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出版了25本开创性的著作,其中包括:《社会生物学》(1975)、《论契合》(1998)、获得普利策获奖的《论人性》(1978)、《蚂蚁》(1990)以及小说《蚁丘》(2010)。他的最新作品是《社会如何征服地球》。最近,《新科学家》杂志专访了威尔逊,作为极具开创性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接受采访时称,群体选择扮演了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并对我们为何需要一次新的知识革命做出了解释。以下是采访内容。  相似文献   

2.
1961年,美国学者赫斯(H.H.Hess)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自此,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标志的地学革命迅即在全世界传播。这场革命,为地球科学在其科学方法和人才构型方面带来了怎样的深刻变化呢?  相似文献   

3.
《现代地学开创者A·魏格纳》一文介绍了大陆漂移说创立、淹没和复兴的过程。魏格纳的学说带来了一场地学革命。然而当时由于相应的其他学科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他的理论不能被人们接受,以至在保守派的反对声浪中逐渐淹没。淹没的原因是“漂移理论中的牛顿还没有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魏格纳逝世多年之后,被遗弃、埋葬已达数十年之久的大陆漂移论,终于回到了学术界,魏格纳的思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段科学史,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正>不管是否存在争议,威尔逊的作品致力于论述一个主题:我们必须了解博物学和进化理论,才能充分理解这个星球上人类的未来。60多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简称E. O.威尔逊)一直在寻找进化论、生态学和行为学之间的联系,这常常在科学界内外引发争议。在生物学领域,从来没人有过像E. O.威尔逊这样的职业生涯。威尔逊是世界领先的蚂蚁研究权威之一,是一  相似文献   

5.
1975年威尔逊发表《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后引起的激烈争论,经过三年多的白热展开,已经蔓延及西方国家整个学术界,并从单纯的学术问题转变成为一个政治论题。1978年以后通过《人类的本性》等著作,威尔逊又提出了基因与文化共同进化的理论,企图用文化因素来解释人类行为是进化的产物,并扩及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于是就遭到反对者,特别是反种族主义者的批判。这就是威尔逊所说的“社会生物学的第二轮争论”。本文是作者在最近走访包括威尔逊与古尔德在内的一些代表人物的实录,希望读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作分析。——译者  相似文献   

6.
由威尔逊率队,有维纳、汤姆森、西斯科以及露丝5人组成的探险考察小组,从英国西部出发。历经14年的艰苦工作,他们发现了30多个食人部落,并拍摄了大量照片资料。当威尔逊向世人展示这次寻找食人部落的真实记录时,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相似文献   

7.
白屯 《大自然探索》1996,15(1):107-112
现代地学研究面临着时间不可逆和空间不可及的困难。从地学哲学的角度,就地学认识过程和地学研究方法进行重新思考,是从观念上解决时空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这位世界最顶尖之一的粒子碰撞器的发明人从各个方面给实验室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建筑的设计到加速器的能量。威尔逊领导了费米实验室主楼威尔逊大楼的设计,他还设计建造了大楼左侧的Acqua Alle Funi。池塘倒映着岸边的景色,诠释了粒子物理中对称的重要观点。为了发现和研究宇宙中的微小粒子,物理学家需要一些地球上最庞大的仪器设备。这些仪  相似文献   

9.
走近智慧     
王巍 《世界科学》2009,(8):42-42
作为哈佛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副教授,如今已家喻户晓的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其相互之间的不合也是出了名的。威尔逊有一次称沃森为“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让人不快的”:沃森则还击威尔逊跟“集邮的”没啥区别。过去的数十年内,两个人都为缓和双方关系作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0.
<正>蚂蚁专家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Wilson)《致一位青年科学家的信》一书主要的预期读者是选择追求科学,但仍对能否把科学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怀疑的本科生或高中毕业生。威尔逊的散文看起来故意与强调学科独特性、有时是特殊性的科学传记形成鲜明对比;那种类型的传记可能反而会让读者远离科学。相反,通过把他的生活呈现给读者以达到移情效果,威尔逊旨在鼓励年轻人追求科学。他把自己职业生涯中引人入胜的轶事娓娓道来,悄然说服并成功消除了读者很多真实的恐惧。他还非常谦  相似文献   

11.
板块构造的概念彻底引起了地学革命。自一百年以前的这个星期,Alfred Wegener诞生之日开始出现的一连串学说的下一个将是什么呢? 板块构造的概念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是由六块或更多一些的大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聚合、分离或走向滑动。这个理论假定每一板块以一个刚性单元活动,仅仅可能在边缘发生变形。地球的一些最  相似文献   

12.
奇云 《世界科学》2004,(4):19-19
鸡基因组序列草图 2004年3月1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发布新闻公报称,美国华盛顿大学威尔逊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经过一年工作,首次成功测绘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也是迄今完成的首张禽鸟类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草图。 威尔逊博士选择了家鸡的远祖——红原鸡(见上图)为测绘对象,绘出的草图中约包含10亿对碱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5,(9):34-35
1965年,美国<天体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作者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个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这篇报告的来源是这样的:为了改进人造卫星通讯技术,需要找出可能会干扰卫星通讯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无线电噪声源,为此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建立了一个高灵敏度的定向接收系统,其外部形状就像巨大的喇叭.  相似文献   

14.
关键试验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取得一个令他们困惑的发现--宇宙温度比他们在射电天线上应该读到的温度高,孰料这让他们赢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各个学部现在已经成立了,这是解放后科学活动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组织和学术领导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现在把五年来生物学地学部门各学科的基本情况向委员们作一个报告。内容分四部分:(1)五年来我国生物学地学的发展概况;(2)生物学地学部门存在的缺点,(3)生物学地学部门今後的任务及发展方向;(4)生物学地学部今后工作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大地构造学是当代地质学的中轴,正是它的发展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学革命。历史上,曾经流行过各种不同哲学观点的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这篇评述文章(选自苏联著名大地构造学家V.V.别洛乌索夫的经典著作《大地构造学》)此文勾勒了大地构造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概貌。在学术上,别洛乌索夫是个坚定的垂直运动论者,对板块构造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这种态度在本文中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8,(7):179-179
研究人员发现,素有怪物之称的鲸鲨拥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水下飞行能力,令一些战斗机飞行员汗颜。威尔士斯旺西大学研究员罗里&#183;威尔逊说,鲸鲨通常在水面慢慢巡航,且不会对人展开攻击,但在深水处,它们就完全变了一副模样,成为一只“水下雨燕”。威尔逊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布拉德&#183;诺曼教授合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5号地学断面的大地热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乾蕃 《科学通报》1990,35(2):126-126
中国地学断面的编制和研究是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协调的项目,同时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80年代后五年的重要课题——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简称GGT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地学断面综合研究来了解全球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圈结构、成因和动力学模式,其主  相似文献   

19.
1850年,法国植物学家查廷发现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关,并指出碘可予防这种疾病。1912年,威尔逊又描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疾病——威尔逊病,此病以慢性血铜过低症(Hypocupremia)和血浆铜蛋白过低症(Hypocerulopasminemia)为特征,并与组织中的铜浓度增加相联系。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物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目前生化学家正把注意力转向微量元素对癌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对疾  相似文献   

20.
当决定建造威尔逊大厅的时候,明尼苏达大学计划人员起初向建筑师D.Bennett提示三项要求:第一,保持原校园里两幢历史性大楼的景色;第二,不影响行人交通;第三,符合大学能源节约方针。Bennett遵循了形式服从于实用的原则;他并没有将这座大厅建造在地面上、伸向高空,而却选择将其建造在地下。如今,威尔逊大厅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都在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