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生物角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刻不容缓。在生物教学中应抓住课堂中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结合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忧患感,同时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并且要常抓不懈,确立长远的生态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4.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多年来,由于没有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重开发轻保护,乱引外来鱼种,酷渔滥捕、网箱养鱼,围湖滩养鱼,守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等,导致洱海生态环境恶化,蓝藻暴发。文章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洱海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1恢复生物多样性。2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3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水库的特点,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以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阐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问题.同时,根据该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牛常青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2):121-12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社会的发展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如何培育,我们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辽阔的海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为众多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繁衍的自然条件。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8):28-31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为了对中国环境状况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本篇文章选取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文章“中国生态环境概况”,让读者能从真实的数据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国家已经采取的措施与行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首先讨论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接着指出环境的差异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与生物种群关系的核心。生物种群数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急剧增加会危及生态环境,而人工移养驯化促进生物多样性已有少成功的事例。 相似文献
11.
12.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度方法,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17座地级市可分为基本和谐、和谐和良好和谐三种等级.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良好和谐的城市;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0.4到0.6之间,是和谐的城市;其他十座城市和谐度处于0.2到0.4之间,属于基本和谐.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讨论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接着指出环境的差异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与生物种群关系的核心.生物种群数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急剧增加会危及生态环境,而人工移养驯化促进生物多样性已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广西海洋生物5635种。占专家估计的世界物种(约3191604种)数1.76‰、中国占世界物种数的7.9%,与广西海洋捕捞量为世界的1.69‰,中国占世界的6.3%相当接近,提示海洋生物种类与渔获量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消长机制有待人们去研究揭示,而生物多样性是水域生态环境与生物种群正常关系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扩增广西浅海某一种群数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利用PRA法,对中国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熊猫大县”一平武的人群进行了生态环境意识调查,并由春所得的意识分布率和折线图的结果表明,大熊猫栖息地的少数民族多,传统观念浓厚,且基本上处于农业文明意识阶段,因此其保护意识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新世纪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十分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和文明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人们的关注,像大熊猫、金丝猴这样可爱的大动物需要保护,毒蛇猛兽也要保护.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就连过去作为“四害”之一的麻雀,也于2000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对于昆虫,我们又有什幺样的认识呢?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害虫深有体会,2000多年前的《诗经》和《春秋》均有不少昆虫为害的记载,现在每天也上演着人虫大战,许多人恨不能把所有“害虫”斩尽杀铯。2001年元旦,是新世纪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有一个畅想新世纪的话题,有一个孩子说想要发明一种机器,把世界上的害虫全消灭。如果真的有了这样的机器,对于地球或者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件好事呢,还是坏事? 相似文献
18.
杨希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17):193-193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的要求。作为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因素,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居住舒适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构建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文中就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是指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集团为满足社会经济需要所创造的景观,如:农田、城市、荒漠中的绿洲等。文化景观由人们创造,被人们利用,但是如何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并且与自然和谐共处呢?文化景观面临的挑战是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凌驾于自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之上。本书尝试接近这个复杂的事物,并提供理论背景、实践方针和实例。本书吸纳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管理者、独立顾问和政治家的观点。怀着对农业特殊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路纪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3):62-64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倍受世人关注,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本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