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使核能造福人类。为了民族的强盛与尊严,新中国的一代英杰又开始筹划自己的卫星及核潜艇。 15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张劲夫是中国的一位财经专家,195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党组书记,后来又担任了国务委员等职。笔者1993年2月23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在揭示了原子核的奥秘、发现了利用核能的方法之后,他们已无法控制这些科学成果的使用。核裂变的发现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特别是纳粹德国已经开始加紧进行链式反应的研究,这让许多科学家预感到制造核武器的危险。1939年7月,流亡到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和维格纳(1902-1995)秘密找到爱因斯坦,希望借助他的名望给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写信,促使美国先于纳粹德国造出核武器。1939年8月  相似文献   

3.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美国正在秘密研制第四代核武器。这种核武器在爆炸时不会造成核污染,与常规武器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因此一旦研制成功,将彻底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门槛。虽然美国坚决否认研制第四代核武器,但一些美国专家揭了美国政府的“老底”。专门关注全球核动态的非政府组织——“新墨西哥州核观察室”负责人格林认为,美国国家核实验室的三个部门都在实施相同或不同的热核聚变计划。通常而言,第一代核武器是指原子弹,即利用核裂变的核武器;第二代核武器是氢弹,即利用核聚变反应的核弹;第三代核武器是核爆炸效应经过“剪裁”…  相似文献   

4.
1942年,当美国一批科学家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严格保密的实验室里启动核反应堆时,谁都以为,这是开天辟地第一个核反应堆。 但是有谁知道,早在约18亿年前,天然的反应堆就开始在地球上运行了。在非洲加蓬的奥克洛铀矿中,埋藏着6个天然反应堆的遗迹——“化石”反应堆。这些反应堆在奥克洛矿的富铀矿体中达到过临界,消耗了部分燃料,然后停息下来,在地下沉睡3.18亿年,终于在1972年,被法国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开始于2014年1月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I0DP349航次,是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峰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联合担任此航次首席科学家,12位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一份简明扼要的讲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20世纪历史转折点的窗口。1943年4月,科学家们聚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个绝密的新型实验室里,开始设计和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参与了核裂变研究,但由于保密限制,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将要承担的工程的巨大意义。他们的目标是利用4年前发现的核裂变现象研制核武器,从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影响。28个月后,当广岛和长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总统1997年11月签署的第60号命令,1998年10月1日美国开始实施“单一整体作战计划”。这项命令是美国自1981年以来第1个国家核武器部署政策。 按照克林顿总统的命令,美国的政策是在今后10年左右,在实际保有各类核弹头1万件的前提下,根据美国与原苏联签署的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START)的要求,逐步减少处于战略状态的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但这种减少只不过是把备战状态下的核弹头转变为储备状态。  相似文献   

8.
刘传联 《科学通报》2002,47(8):640-640
1999年2月18日至4月12日在南海成功实施的大洋钻探184航次曾创造了国际大洋钻探历史上的多项第一: 第一次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第一次按照中国科学家的 井位建议书打钻;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航次的首席科学家;船上科学家中第一次以中国科学家为主体.该航次共在南海6个深水站位钻孔17口,从水深2000~2300m的海底钻入地层,最深的一口钻孔深入海底以下850m,取得高质量的连续岩芯共计5500m. 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于1999年7月立项,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任何新的科学发现,都可能会被人们用作军事工具。如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细菌,不久以后便出现了细菌武器;科学家发现核分裂现象后,不久又出现了核武器。随着现代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武器也即将出现。它是以特定种族为目标,研究不同种族和人群的基因特性,克隆某种细菌或病毒,导致特定种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的火箭/核打击力量是令人生畏的。曾经与美国的3.4万件核武器对抗,苏联生产了约2万件核武器:核导弹弹头、核炸弹、核鱼雷、核水雷、核地雷、手提箱式核武器等。针对美国逼近苏联的空军基地和地对地导弹基地,苏联大力发展了战略核力量:即运用远程导弹运载核弹头的打击力量,以平衡美国三位一体(即空中、地面、水下)的核攻击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的SS-8,SS-9导弹;80年代的SS-18、SS-19、SS-24导弹,都是有巨大摧毁力和很高突防能力的战略核武器。在第一阶段(1972年)和第二阶段(1992年)战略武器谈判协议之后,前苏联/俄罗斯的导弹…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IODP349航次)日前画上句号。这是新十年(2013~2023)"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首航,也是中国第二次在南海实施大洋钻探。中国科学家上一次赴南海钻探,还是1999年。IODP349航次由美国深海钻探船"决心"号执行,2014年1月28日从中国香港起航,3月30日在中国台湾基隆港靠岸,历时62天。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春峰、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间联合担任该航次首席科学家,共有13名中国科学家上船参与科考。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7,(3):1-1
今年1月17日,《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宣布: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拨快2分钟,至晚11时55分。该组织是1945年由参与研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创立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两年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了“末日之钟”。“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晚11时45分至午夜零时的15分钟。  相似文献   

13.
<正>块体非晶合金的研究是以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整合了材料科学、物理学、数学、力学等学科,进而开展交叉领域的新材料研究。为此,各个国家的研究人员渴望能有一个平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每18个月举行一次的"块体非晶合金国际会议"为各领域科学家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自2000年开始,该会议已先后在新加坡、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了9届。2014年6月1—5日,由上海大学主办的第10届块体非晶合金国际会议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4.
孙章 《科学》2010,62(5)
98岁高龄的钱伟长校长逝去,举国唏嘘.钱老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曾担任母校清华大学的教授、教务长、副校长,在古稀之年,仍重履校长之职,开始担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后任上海大学校长直至逝世,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在缅怀钱老的日子里,我回想起25年前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5.
王志雄 《科学通报》1979,24(10):453-453
水丝铀矿(Studtite)是世界上较罕见的铀矿物之一。1947年,Vaves第一次在Shinkolobwe发现,将其作为铀的碳酸盐矿物描述。1959年,Walenta在Menzenschwand铀矿床中发现。经过研究,Walenta在1974年发表文章,表明水丝铀矿不是铀的碳酸盐矿物,而是一种含水的铀的氧化物矿物。 1976年,我们在湖南南部一热液铀矿床的氧化带中发现水丝铀矿。这是在世界上第三次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物质的准确结构,即DNA双螺旋结构,宣告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始。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又进了一步,而这一重大发现也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打破核垄断核威胁,就要有自己的核武器。聂帅走马上任,一批英才开始聚集,中国展示了研制尖端武器的蓝图。本文介绍“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回归祖国怀抱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知识体系是掌握科学的三个要素,这也是分析科学与社会的关联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将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而成为科学的,正是科学活动主体的科学家,即科学是科学家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方法创造新的价值的活动。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第一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第二是由科学家所形成的科学共同体;第三是在科学家共有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行为方式合法化这一意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末日之钟”:地球毁灭只有5分钟今年1月17日,《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宣布: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拨快2分钟,至晚11时55分。该组织是1945年由参与研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创立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两年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了“末日之钟”。“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晚11时45分至午夜零时的15分钟。“末日之钟”是  相似文献   

20.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核武器时代。但从核武器的特性综合考虑,人们一直在寻找它的"备胎"……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将其作为震慑和制服对方的"杀手锏"。核武器虽然杀伤力极大,绝对能起到一击致命的效果,但由于其研发成本过高(美军每年维护核武器的费用在2000~3000亿美元,一枚核武器年维护费需8000万~1.6亿美元),爆炸时又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元素,对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所以它一直难以在战争中真正使用。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