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鱼长智慧羊增寿,安身立命知食宜。"鱼羊包"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固有模式。依据养生学原理,结合现代健康理念而独创的一种风味食品。"鲜"是鱼、羊二字的合写,寓意着追求新与完美。"羊"是祥字的字根,我国民间素有祈福求祥的风俗,借以表达对吉祥如意、喜庆有余的美好憧憬。水中游路上奔益身健体古人有"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的说法。所谓"食宜",就  相似文献   

2.
也许你还记得上学时见过的人的舌头图谱,上面显示你的甜味感受器在舌尖部分,苦味感受器在舌的后部,酸味感受器在舌的两端。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个错误的图谱源于对一篇德语论文的错误翻译。事实上,舌头的任何部位都能感知任何味道,只是不同部位的敏感度不一样。现在广为接受的说法是,舌头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但现在科学界也正在接受舌头具有第五种味觉的说法,那就是"鲜"。"鲜"其实就是酱油、西红柿等其他富含谷氨酸食品所含有的那种鲜香味儿。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鲜味接收器不仅仅存在于舌头上,而是布满了整个消化道。鲜味接收器在消化和营养方面的作用目前依然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3.
<正>养生原则: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养生关键: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以利于气血的运行。饮食宜忌:宜饮食清补为原则,宜吃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忌辛辣油腻之品。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到处流传。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感觉惊奇,一些人提出了疑问,原来自己不够聪明是因为爱吃肉的缘故?热点回放饮食与智商的关系又有新结论?这个说法起源于一则报道。该报道说,英国Southampton大学的科学家对30岁后的8170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在10岁时(人类智商基本成熟时)的智商和饮食情况。其中有4.5%的人习惯进食蔬菜类食品,而有123名实验对象喜爱进食如鱼肉、鸡肉等的肉类。对他们的智商测定后,研究人员发现,10岁时智  相似文献   

5.
云帆 《科学之友》2001,(1):21-22
在广袤的西部,有许多身怀绝技的珍奇野生动物。有的筑造的"地下宫殿",令现代工程师惊叹不已;有的能制服令人望而生畏的眼镜蛇;有的"狩猎"招效让人前所未闻。它们的生活神秘而又十分有趣."土木建筑师"河狸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小河边,人们有时会发现,一条由树枝、泥土堆砌而成的土堤,横架在小河的中间,使朝向上游一边的水位明显高于另一边。这是人工建造的堤坝吗?不!土堤树枝上被尖牙啃咬过的痕迹,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你:这是世界著名的动物"土木建筑师"——河狸的杰作.通常,这类堤坝长二三十米,可是在美洲阿拉斯加,有人看到过河狸建造的长达270米的土坝。在美国蒙大拿州,人们还发现了这位动物建筑师更加宏伟  相似文献   

6.
最近,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大脑时,发现了不少新物质,为解开人体之谜增添了科学依据。记忆物质为什么有的人会记忆过人?美国科学家最近揭开了大脑记忆的奥秘。他们发现了人们对过去事情的记忆,完全取决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钙尔贝。  相似文献   

7.
湍流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流体运动状态。最早,人们在圆管中作液体运动试验时发现了它。什么是湍流呢?按照德国流体力学家普朗特(Prandtl)的说法,湍流就是“不规则的涡旋运动”。有的流体力学书上还这样定义:无论对时间或对空间而言,都随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体内细胞的正常运转有赖于让正确的分子在正确的时间抵达正确的位置。美、德两国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细胞内的运输机制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物流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递员正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把包裹按时为人们准确快递到家。其实,在我们身体内,也有不少"快递员"在忙忙碌碌地输送着各种物质,有的是营养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类"快递员"专门帮助细胞运输物质,这个"快递员"的名字叫"囊泡"。  相似文献   

9.
用筷十忌     
一忌:犹豫不定。想吃这个想吃那个,筷子绕来绕去,优柔寡断,太丢人了!二忌:扎食品。筷子怎么用都可以,但毕竟不是原始人,别用筷子扎着吃。三忌:用筷子传递食品。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四忌:搛菜滴答。用筷子搛菜,作料汁液滴答滴答,好像菜在流泪。五忌:舔筷子。筷子上沾着菜,用嘴来舔,形象不雅。六忌:用筷子拖碗。用筷子把碗拖到跟前,表明你很懒惰。七忌:钻探筷子。用筷子在碗里、盘子里翻来翻去,太脏了。八忌:用筷子扒拉饭。狼吞虎咽扒拉饭,好像谁要抢你那份饭似的。九忌:搛来搛去。已经伸出筷子,又不吃,又去搛另一盘菜。十忌:横放筷子。有放筷…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外星访客 这个被称为"奥陌陌"的星际物体一直是个谜,它于2017年被发现时就引得人们众说纷纭."奥陌陌"在夏威夷语中有"远方使者"之意,它是第一个已知的经过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关于它是什么、来自哪里,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不过现在,天文学家们给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忌喝剩余有的人为避免浪费,将剩余豆浆放入冰箱,过数小时后热了再喝。但冰箱并非保鲜储藏的保险柜,长久下去不利健康。忌喝超量有的儿童贪图口腹,将豆浆当作开水来喝,却不知,一次喝得过多,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肚胀、腹泻等症。忌冲红糖红糖中有机酸能与豆浆内蛋白  相似文献   

12.
<正>九月阴平阳秘养生原则:阴阳平衡,防秋燥。养生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适度锻炼身体。饮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忌食:鱼虾、螃蟹、韭菜、辣椒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无不生活在同一个物理时空之中,也就是重复无尽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之中。然而,人们想法各不相同。不是吗?有的人心情被过去的昨天牢牢地束缚着;有的人却深深地沉浸于今天现在的情境中;而有的人思绪早已飞向明天那遥远的未来。心理时空各有不同迷恋"过去"心理时空的人,其表现不一。有的人陶醉于以往的骄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美国任何一家食品店里,越来越多的"微型"食品摆上了柜台,美国的微型食品浪潮已说明了人们"越大越好"的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微型食品时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它容易携带,食用方便,一口就可以吃掉,不掉渣,想吃多少吃多少,不会造成浪费,而且每次一个,干净卫生。其次,食品的微型化,在形式上给人新鲜感,倍受青少年和孩子们的喜爱。另外,人们不想吃时,可以随时不吃,而个大的食品,吃不完,又怕浪费,只好吃完,因此,人们认为微型食品又有一种减肥的功能。微型食品的浪潮兴于1987年美国国民饼干公司的"微型化"饼干设计,当时,该公司为此赚了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知道水果和蔬菜有利于健康,但是只是到了今天人们才发现它们对人体有如此大的益处。现在饮食被视为抗癌的一个主要武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估计大约有1/3的患者与饮食有关。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你所吃的食品可有效地帮助你减少患上癌症的危险。患上癌症非"一日之寒",它要经过几年——典型的为几十年才能形成。研究人员发现你所吃的食品可以在不同阶段防止癌症的发展。例如,有一些食品可阻止引发癌症的化学成分的形成,发现于维生素和矿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杀死"氧化自  相似文献   

16.
地光     
在地震前后一段时间里,往往伴随着隆隆地声而出现闪闪地光。地光颜色多样,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有。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地光,有的蓝里带白,酷似电焊火花,耀人眼目;有的红似朝霞,映满天空;有的形如彩虹,五颜六色;有的犹如一条光带划破长空;有的则如一团火球,或沿地翻滚,飘忽不定,或腾空而起,高悬半空。地光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很早就为人们发现,又因为它常和地震伴生,在某种情况下还可作为地震的前兆,因此就更引起人们的注目了。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人有血液,动物有血液,那植物有血液吗?有的。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流"血"的树。我国南方山林的灌木丛中,生长着一种常绿的藤状植物——鸡血藤,总是攀援缠绕在其他树木上。每到夏季,它便开出玫瑰色的美丽花朵。当人们用刀子把藤条割断时  相似文献   

18.
正口香糖就像多年前的泡泡糖一样,是时下非常大众化的食品。不过,每次嚼的时候,家长总会提醒:"小心咽到肚子里,咽下去会黏坏肠子的!"就像黏在马路或者衣服上的口香糖,不费一番工夫真的很难清除干净。那么口香糖要是进了肚子,究竟会怎么样?首先,我们来看看口香糖的组成成分。口香糖主要是由食品添加剂和胶基组成,食品添加剂包括调味剂、软化剂等,这些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小分子物质,不止口香糖有,很多食品都  相似文献   

19.
<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公式]A+B=C+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A和B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C和D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指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经过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始终一样。于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某种颜色的受宠,往往反映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和社会主流意识的喜忌有着直接关系.著名的"楚王好细腰",楚国判定美人的标准是"瘦";唐代"尚红",四品以下穿红袍,三品以上穿紫袍,俗称"红得发紫",是官吏升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