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壁式加筋复合挡墙变形规律和受力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某高填土工程中扶壁式挡墙与包裹式土工格栅组合的复合挡墙变形规律和受力机理.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挡墙的水平位移较小,能较好地控制高填土水平位移.在离心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3D计算了复合挡墙的水平土压力,并与同尺寸和参数条件下的纯加筋挡墙、纯扶壁式挡墙的水平位移和水平土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挡墙中扶壁式挡墙能有效地控制水平位移,包裹式土工格栅分担大部分水平土压力.该研究为高填土复合挡墙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筋土加挡墙是利用加筋土与挡墙技术修建的复核支挡设施。加筋土利用钢筋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从而迟到稳定土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管桩基础的重力式码头挡墙抗滑移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重力式码头挡墙下采用了刚性桩基础,此类挡墙的侧向抗滑工作机理与传统的重力式挡墙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桩基的重力式挡墙抗滑移设计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文中通过对挡墙基础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刚性桩基础侧向承载力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采用桩基的重力式挡墙抗滑移计算方法.结合某一软土地基重力式码头前沿挡墙的实例分析,详述了此类挡墙抗滑移设计计算过程,并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修复城市狭窄河道的挡墙病害和保障行洪安全,针对现有挡墙不宜扰动、河道过水断面不可压缩及墙背无作业空间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U形倒门架间隔对撑病害挡墙的加固思路﹒以南京市江北新区友谊河挡墙加固工程为例,通过对比6种不同加固方案的施工效果,对所提出的倒门架加固思路进行了评价,并对该加固方案主要技术要点和施工效果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表明,所提U型倒门架加固方案能够不受病害挡墙本体及周边环境制约,在基本维持河道原貌的同时实现加固挡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玉香  王伟 《科技信息》2011,(9):192-193,219
结合实际深基坑工程系统论述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设计以及施工,验证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方案在该深基坑工程中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河道治理过程中传统挡墙结构型式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种砌块类挡墙型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种生态绿化砌砖挡墙在稳定性能、排水效果、施工效率、生态效果、景观效果等方面都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某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填方边坡为例,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土地利用率等特点综合考虑,采用扶壁式挡墙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通过介绍该结构的设计方案、极限平衡法计算及有限元法整体协同分析,为今后类似边坡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矮挡墙设计突破目前沿用的挡墙设计理念,减少挡墙对河道的压缩,容许洪水漫过挡墙,减少洪水冲刷,从而达到降低建设造价,减小建设难度,减少洪水破坏,水毁后尽快恢复的目的,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公路交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以广泛应用于瑞鹰高速路基边坡的土工格室柔性挡墙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计算模型,研究土工格室多级柔性挡墙的受力机理.考虑墙体与路基土的耦合关系,对比多级挡墙在多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多级柔性挡墙与单级柔性挡墙的受力有显著差异,墙体越厚、坡度越大、表面荷载越小时墙体受力越小越利于边坡稳定;当边坡较高时,宜采用更多级数的挡墙,且挡墙台阶上部、下部墙高在较小比例下受力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侯保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865-2868
通过对南京市内金川河河道挡墙的调查,归纳总结出全程河道挡墙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运用断裂力学分析计算挡墙裂缝的强度因子,从而为评价河道挡墙裂缝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挡墙裂缝是影响挡墙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挡墙是常用的基坑支护方法之一。文章对水泥土挡墙的支护特点、适用范围、设计方法做了论述,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水泥土挡墙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供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格宾挡土墙是在加筋土挡土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属于加筋土结构的范畴。也就是把耐抗拉性能比较好的材料埋设在土中,从而形成一种整体上比较稳定的复合体。格宾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逐步应用到了公路、水运、铁路以及水利工程中,格宾挡墙与传统重力式挡墙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阐述了其支挡原理、设计、施工要点,并与依托工程相结合,为格宾挡墙在高路堤低承载力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在挡墙位移至极限主动状态下的土体受力与变形形态,通过改变埋设筋材层数、筋材强度和间距、筋材与挡墙连接方式、筋材长度及挡墙位移模式,对挡墙做了6种工况的模型试验,进行了挡墙进入极限主动状态所需最大位移量、墙内竖向土压力、靠近墙面板处水平土压力、墙顶竖向位移及筋材拉伸应变等分布规律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可以提高挡墙达到极限主动状态所需最大位移量,减小静止状态及主动状态下靠近墙面板处土压力;挡墙进入极限主动状态时,靠近墙面板处填土表面相对沉降较大;挡墙位移对筋材应变影响很小;靠近墙面板处竖向土压力衰减量与埋深正相关,平动模式衰减量最大.加载点下竖向土压力增大量与埋深负相关.在重力式加筋土挡墙上部与底部提高筋材强度及埋设筋材层数,靠近墙面板处提高埋设筋材层数或筋材强度并将筋材与挡墙连接,结构中下部适当减少筋材长度,相比普通重力式挡墙可提高挡墙抗倾覆滑移能力,增强挡墙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挡墙稳定性分析中多假定墙后回填土为饱和土,忽略了吸应力效应对挡墙滑动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失真. 鉴于此,在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非饱和土的功能平衡方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量法提出了一种挡墙-非饱和土系统抗滑移上限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 通过对比OptumG2数值软件和已有理论方法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并探讨了土体剪切强度、进气值和渗流量等主要参数对挡墙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1)相比砂土,吸应力对黏土挡墙稳定性影响更大,而相比黏土,砂土中黏聚力变化对墙土系统稳定性更为敏感;2)随着进气值增加,吸应力对墙土系统稳定性的贡献减少,最终趋于恒定,且吸应力对于高度较低的挡墙影响更明显;3)相比无吸力情况,考虑吸力作用的稳定性系数更大,不同渗流量对墙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小为:蒸发>静水>入渗,且渗流量对黏土和粉土挡墙稳定性影响最大,黄土次之,砂土最小.  相似文献   

15.
某办公楼场地北面垂直开挖的土质边坡高5.0—13.5m,需做永久性支护。通过现场勘察、室内试验的信息采集、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的比较认为,锚杆挡墙是该边坡最合理和经济的支护方案,已被建设方和质检部门采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重力式抗滑挡墙最优截面的模式搜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减少重力式抗滑挡墙的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以抗滑挡墙的几何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截面面积为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抗滑移、抗倾覆和地基承载力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力式抗滑挡墙的优化模型,并用Hooke-Jeeves模式搜索算法求解,并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通过对某抗滑挡墙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重力式抗滑挡墙进行优化,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明显的降低工程费用,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帽型钢板桩挡墙支护的基坑开挖过程,研究了钢板桩挡墙两侧土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与等效截面刚度的平板挡墙支护开挖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钢板桩挡墙迎土面的起伏几何形状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桩挡墙的截面形状影响其后土压力分布,相同高程处钢板桩挡墙凹凸部分的土压力不相等,大小关系与其位移模式有关.当墙体远离土体运动时,迎土面凹处土压力大于凸处,当墙体靠近土体运动时,凹处土压力则小于凸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变形模式产生变化,导致钢板桩挡墙两侧土压力的时空分布在不同埋深处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格宾网重力式挡墙具有柔韧性强、透水性能好、经久耐用、利于植被生长、成本经济等优点,近些年来逐渐在我国河道整治、边坡防护等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结合胜石河的工程实例,阐述格宾网重力式挡墙相关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9.
箱型重力式挡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箱体承装压重材料,利用箱体和负重材料的重力抵抗土压力,利用箱体结构强度和负重材料净土压力组合平衡箱体内力。箱型重力式挡墙既能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高、质量可靠的特点,也能充分发挥负重材料成本低、压重效益好的特点;同时,箱型重力式挡墙属重力式挡墙的一种,墙体基本处于受压状态,有利于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水模型实验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间包内钢水液面在下挡墙时的卷渣行为.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当钢液面接近下挡墙时,上下挡墙问钢液面容易暴露,造成钢水氧化,在下挡墙出口区一侧容易造成钢渣乳化和卷渣,在出口区下挡墙与中间包壁形成的角部区域卷渣趋势更大;溢过下挡墙的流体对下挡墙冲蚀较严重,在实际生产中将缩短中间包寿命;当中间包液面降低到下挡墙附近时在下挡墙处形成的卷渣很难在中间包内上浮去除,容易进入结晶器.水模型实验和工业试验同时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