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3D打印机制作出的美食真的很让人心动。今年4月21日在荷兰举行的第一届3D食物打印大会上,部分食品设计师和美食家走在了食品制作革命的最前沿:用3D打印机制作的各款富有艺术气息的美味佳肴不仅让人胃口大开,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见图)。  相似文献   

2.
人体面包     
最近,泰国一名面包师在其家族作坊中,雕塑了看上去就像是人的头颅和身体部分的面包。这些“人体”的制作原料是面粉、葡萄干、干果及其他传统面包原料。这名面包师称,他制作人体面包的目的是反映一种哲学思想——“不要相信你所见,你所见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东西。”他希望人们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他们在消费食物,还是食物在消费他们。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会因为绝望而死亡,如果机器人能传递手机,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如果能运送饮水和食物,他们就能多一线生机。最近,日本防灾应急机构测试了一种宛如小坦克车的搜救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瓦砾堆中搜寻幸存者.在灾区运送饮水、食物或手机。  相似文献   

4.
郝雨 《大自然探索》2022,(10):46-49
<正>人们很难爱上臭味,但现在“吃臭”之风盛行。也许你会问——近几年对于臭豆腐、螺蛳粉等带有强烈气味的食物是否好吃的争论层出不穷。是什么让人们对同种食物的态度大相径庭?又香又臭令人迷醉对于食臭爱好者来说,只有食物的气味从口腔反涌至鼻腔,气味感受器探测到几十甚至上百种气味分子,  相似文献   

5.
细说大嘴鲨     
说到鲨鱼,人们总会想到在水里争抢食物的大白鲨——那些一嗅到血腥味就能从几里外的地方匆匆赶来会餐的海洋杀手。这些鲨鱼以捕食海洋中的其他动物如海豹、海龟、小鲨鱼、小鲸鱼等为生,偶尔也攻击涉水过河的驯鹿,当然也包括人类。鲨鱼家族中,还有一些庞然大物,如鲸鲨和姥鲨,它们可以长到15米。重达好几吨;但它们并不可怕,因为它们只吃那些微不足道的浮游生物。它们张开大嘴,吞进一团充满食物的海水,闭嘴后,再用特化的腮过滤出海水,让食物留在嘴里。  相似文献   

6.
食物与肥胖     
<正>食物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控制着我们的身心?科学研究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对于那些想要让体重掉下几公斤的人,一些节食建议实在让人太过无奈,节制饮食意味着身体吸收的能量会降低,增加锻炼更是会多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在条件允许下,进食更多更丰富的食物,是人类进化赋予我们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如今人们却普遍需要为克服食物诱惑而斗争。而在人类与食物的这场战争中败下阵来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事实上,食物与人类的关系绝不简单。如果仅仅将饮食当作一种摄取能量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生活     
《科学之友》2013,(10):78-79
罐头食品为什么不易变坏山东烟台的刘女士问:为什么我们常吃的罐头食品不容易变坏?专家解答:午餐肉、豆豉鲮鱼等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可以存放很久且不易变坏。这是因为食物变坏的罪魁祸首是细菌,食物煮熟后,在空气中存放的时间长了,空气中的细菌就容易附在食物上,并在食物里繁殖,食物就会变质;而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经高温杀菌,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们的认识中,植物不会动、不会跑,一直是食草动物的食物。但科学研究发现,为了保护自己、繁殖后代,很多植物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骗术",甚至让貌似强大的动物也"俯首称臣"!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学生的家里都养着宠物,有些时候难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按时给宠物喂食,如果一次性给宠物准备大量的食物,宠物又可能过度食用。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宠物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享受到适量的食物呢?办法就是用我们上期提过的开环电子控制技术。接下来,让我们设计并制作一款智能宠物喂食机器人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已从过去的吃饱发展到吃好,人们逐步讲究食品的精、细和营养,并从精、细和营养发展到现在注重食物的强身健体和防病保健作用,而许多食物其本身就具备这样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式各样、各种材料制作的炊具进入了千家万户.科学研究表明,有些炊具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假如使用和选择不得当,这些有毒物质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为此,专家提醒人们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视野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否则海洋食物(人们俗称的海鲜)就有可能在2048年消失。科学家指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正在加快,人们消费的海鲜种类里有29%已经枯竭。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延续,那么最早在30年之后人们就不会再有海鲜可以享用。海洋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跟海水水质下降、有害藻类爆发、海洋死区、捕杀鱼类及海岸洪水泛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追求永生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早在1935年,人们就已认识到: 假如将动物的食物摄入量(以热量计算)降到很低,同时又不影响动物摄入的维生素及其他必须的营养, 那么动物的最长寿命和平均寿命都能大大延长。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如果让实验鼠的热量摄入量减少一半,实验鼠的寿命就能比通常增加一倍,与此同时,实验鼠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迷局     
《科学24小时》2014,(5):1-1
<正>3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伯格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猿猴病毒DNA和噬菌体DNA切开、重组,得到了世界上第一批重组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从那时起,就有人预言,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会引发第二次绿色革命:充足的改良食物、燃料和纤维将喂饱这个饥饿的世界,为农民带来收益,并促进环境好转。从许多层面来看,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生命科学具有扭转乾坤的神奇魔力。在人类对农药的依赖日益加重,而对农药的残留又心怀恐惧时,转基因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同时,人们对生命奥秘的畏惧之心,又让生命科学似乎具有引  相似文献   

15.
尼日利亚在每年六、七月间,全国各地都选定一天为马铃薯节。人们要杀鸡宰羊,制作各种马铃薯食品,欢庆祝贺。捷克的斯维塔维,雄伯克等地在七月的最后一天欢度马铃薯节。在这一天要举行马铃薯烹调竞赛,居民们互赠马铃薯制作的食物。为什么要给马铃薯过节?也许是在很早以前人类曾委屈过它。以前,马铃薯被视为危险的物品。  相似文献   

16.
<正>酸味谁都尝过,可关于它,你的了解足够多吗?酸味的食物=酸性食物?提到"酸",你是不是想到了让你流口水的柠檬、山楂?而柠檬和山楂则恰恰是典型的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很多味觉上具有酸味的食品,如水果中的柠檬及钾盐,经代谢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在体内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向实验鼠展示食物,然后让它们睡觉时,它们的一些脑细胞似乎表现出设法获得食物的活动模式。这似乎可理解为实验鼠"梦想"得到食物。对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做梦发生于快速眼动阶段。由此推断,大多数哺乳动物也做梦。早在1959年,法国一位神经学家及其团队就注意到,改变猫的大脑活动,使其抑制快速眼动期间运动的机制失灵,仍在睡觉时的猫就会作出捕猎姿态。这暗示猫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看见了影像,但这算不算做梦还不一定。在不久前的另一项实验中,科学家比较了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柏林有家"野人餐厅",专为顾客提供200万年前人类祖先所吃的食物。德国《明镜》周刊称,菜单上的菜品包括由橄榄、酸豆和松仁拌成的沙拉、涂有以坚果为原料的黄油或橄榄酱的无麸质面包、浇有草本酱的熏鲑鱼以及各种肉类和鱼类荤菜,但绝对找不到常见的奶酪、面包、意大利面等食物。这些菜品的食材号称全部都是有机的、未经过加工的,配以最原始的一些烹饪方式,例如火烤。"我们只使用石器时代能找到的材料,并且按照‘旧石器时代饮食法’制作而成",餐馆老板自豪地说。有拥护者,自然也有不少反对者。让我们来听听反对者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五花肉、奶油等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又爱又怕,吃还是不吃?尤其对于追求苗条身材的女性来说,真是个两难的选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真有那么可怕吗?新的研究也许会让我们对它们的功过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制作的领袖标准像被刊印上百亿幅,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也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毛泽东主席睿智、慈祥的标准照片,从孩提时起就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无论是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还是人民币上的毛泽东,都以完美的形象让人们感到亲切,感到发自内心的景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