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宏观经济持续走强的影响,2007年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住房价格进一步升高。同时,国家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一系列调控措施相继出台,使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年末出现销售量下降的变化。展望2008年,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住宅供给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投资性住房需求将得到遏制,住房价格涨势将有所回落。但要注重继续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2006年5月下旬,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联合推出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共6条15个细则。回想一年前,中央七部委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对虚高的房价打出政策“组合拳”,即通过包括土地、金融、财税等在内的各项政策全面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广州等城市还“开闸放地”以重拳回击“地荒论”。房价遭拳击后不过是摇晃了几下,又一路狂飙突进。房价飙升的背后,是90%的城市居民购房意愿下降,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从1988年住房改革以来,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房地产商品使人们过分的追求房子的质量和数量,导致住房价格和面积呈持续上升的势头,且逐渐超出了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这里将从房地产的现状来分析我国房地产的改革途径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房地产价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平 《科技资讯》2006,(26):147-148
在整个房地产经济中,房地产价格机制与市场机制、计划机制等共同发挥调节作用。价格机制通过调整价格的形成过程和高低来指示房地产的投资开发方向,从而调整房地产的供给总额和结构。房地产价格的构成是房地产价值构成的货币表现。具体来说由房地产开发成本、利润、税金三部分组成。房地产业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一直呈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目前房地产价格机制发生的扭曲表现主要为价格过高和房地产价格构成不合理。现阶段,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机制之所以不能正常形成也是由于经济体制上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广州建立房地产价格机制的主要对策是:加快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改革,转变房地产企业经营方式,培育个人住房消费主体,改革土地使用制,实现土地配置市场化,完善中介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理顺房地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动力。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许多行业都有所影响。本文从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入手,找出影响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结合市场中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设想,以期寻求一种较为合适的模式来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原因主要有供求矛盾逐步凸显;开发商违规囤地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平衡等。对于调整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对策与建议是调整开发投资结构,增加低价位住房供应;控制开发成本,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期望利润等。  相似文献   

7.
瞿伟  李峻峰 《工程与建设》2005,19(3):220-222
随着房地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上海房地产市场面临一些问题,如相对普通市民收入,房价上涨偏快、涨幅过大;房地产资金链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对民间、境外游资缺乏有效监管;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能力和普通商品房供应不足等。文章从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对上海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成因以及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建成 《广东科技》2012,21(15):186-186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交易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大。伴随着我国住房结构的变化,住房交易市场也越来越完善。完善的住房市场,包括新房市场和旧房市场,还包括出售市场和出租市场。随着住房市场的逐步完善,二手房交易将会越来越活跃。主要分析了二手房交易价格鉴证工作的体会与对策,以供同专业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房地产业进入商品化阶段以来,济南市住房市场始终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该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解决该市住房价格过快增长的根本对策是回归合理的土地交易价格和适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江河 《广东科技》2013,(14):214+196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的市场在不断发展,房价也在持续升高,现在房价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事情。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时期,是住房市场过热、住房价格泡沫等问题的易发期。  相似文献   

11.
小议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改革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房地产商品的不可替代性使人们过分追求房子的质量和数量,导致住房价格和面积一升再升,已经逐渐开始超出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从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改革途径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住房市场有效需求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住房价格过高,并对如何促进住房市场有效需求的形成,提出若干对策:确定合理的住房价格;促进住房金融业的发展;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住房价格是住房各项特征的函数.采用成都市主城区二手房价格抽样数据,结合住房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城市住房hedonic价格模型,对二手房价格对不同住房特征和区位变化的敏感性以及二手房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二手房价格对于住房使用面积变化比较敏感,对于住房年龄、装修状况、区位变化不敏感.这些发现对住宅开发、销售,以及消费者投资住房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银川市住房价格的特征入手,分析了银川市住房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目前银川市住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提出了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和实现银川市住房供求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隋丽红 《科技信息》2009,(33):I0157-I0157
随着我国住房改革的深入.以商品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商品房住宅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房地产业竞争的程度必将加剧激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客户正变得挑剔精明,其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平庸的服务再也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优质的客户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容和发展.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也不断深化:一方面国内商品房的空置率居高不下.占压了开发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浪费了社会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商品房市场有众多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和土地价格这2个因素.首先分析了这2个因素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商品房需求量的增长会提高土地价格,而土地价格的提高又会引起住房价格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房地产市场震荡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上半年,受鼓励住房消费政策刺激、国民经济形势好转、货币政策宽松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呈现了由回暖到活跃的局面,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总体上反映出房地产市场已经回升。但一些大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泡沫开始显现。预计下半年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国际经济正在筑底的环境下,房地产投资将继续快速回升,价格仍将上行,销售保持平稳。政策应正确处理防泡沫和保增长的关系,短期与近中期政策需一并考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究其症结,我认为国家将房地产业定位为充分市场化产业不符合我国国情,一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稀少;二是住房作为特殊商品对价格杠杆的反应有限;三是取消福利分房后瞬间释放的住房需求市场无力承载。因此,政府必须着力于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做好房地产宏观调控和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房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房价持续上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协调,不利于改善国计民生.房价持续上扬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房地产投资热不断升温;商品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炒房“现象愈演愈烈.政府在抑制房价上涨方面能够也必须有所为.一是控制地价,从成本上降低房价;二是加大对土地使用的监管力度;三是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管理,杜绝不合格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四是鼓励小户型、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五是发挥银行系统与税务系统的作用,严格信贷审批,加强税收征管,有效抑制房地产投机.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土地无偿划拨,城市职工用房以福利品的方式使用,投资于房地产业的资金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直到改革开放的前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还不到3.6m^2,住房短缺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渐进式的改革逐步逼近了房地产市场体制的实质性变革.这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