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晓黎 《甘肃科技》2002,18(1):91-91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利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磁共振(MRI)、X射线等现代医学影像导向技术,定向地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它属于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范畴.目前此种治疗方法已成为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体系.近年来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妇科肿瘤领域的应用已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腱鞘囊肿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腱鞘囊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乙醇硬化治疗)、B组(外科手术治疗),比较A、B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上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A、B组在治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腱鞘囊肿是一种创伤小、疗效佳、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新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最重要的血运重建手段,中国现已跻身于世界介入治疗大国的行列.但PCI术后患者仍面临运动功能减退、情绪焦虑、生活质量下降等多方面问题.心脏运动康复在冠心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改善患者术后所面临的上述诸多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为了规范和指导PCI术后患者的心脏运动康复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在此对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6例患者(17瘤)A1段动脉瘤介入治疗结果、临床结局及技术要点.方法应用微弹簧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A1段动脉瘤.结果 16例患者成功介入栓塞,有3例患者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其中,包括1例栓塞过程中弹簧圈致使动脉瘤穿孔,但未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血栓.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及颅内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A1段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宝洲 《甘肃科技》2012,28(13):117-119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胃冠状静脉超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CPH)中的应用价值.对62例CPH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胃冠状静脉超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5.2%.随访6~12个月,57例(95.16%)未再出血,2例(3.22%)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量降低约60%~75%),1例(1.61%)6个月内复发出血.双介入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1],自Gruentzig于1977年成功实施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措施[2].随着PCI技术的应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等术后并发症已成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  相似文献   

7.
1引言:起因于胰腺炎和胰腺外伤的假性胰腺囊肿是胰腺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危险后果在于继发感染和囊肿自发破裂.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内引流和介入治疗的为主,保守观察对症治疗为辅.鉴于普通意义上的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包括内镜引流)各有其利弊和严格的适应症.从1990年2月开始,我们应用20%甘露醇治疗假性胰腺囊肿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法 严密心电、血压监测;实施拔管后的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及心理疏导;术后卧床休息、饮食进行合理的指导.结果 37例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加强术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精心护理及严密监护,积极处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K和CK-MB峰值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实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介入治疗配合护理。PTVE联合PSE介入治疗配合护理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 CT扫描的导引下 ,利用特制专用穿刺针 /枪及引流针 /管 ,从体表介入到人体器官内的病变区 ,切割病变采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诊断或通过穿刺抽出液体 (囊液、脓液、积液 /血 )或向肿块病变内注射药物对病变进行治疗。结果 :进行介入诊断 5 2例 ,确诊率 98.0 8% ;进行介入治疗 47例 ( 1 0例属同源病例 ) ,良性病变治疗有效率 1 0 0 % ,治愈率 93.1 8% ;恶性病变治疗有效 2例 ,显效 1例。结论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 ,定位精确 ,穿刺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病人痛苦小。介入诊断 ,病人可避免手术探查的痛苦而获得组织学诊断 ,确诊率高 ;介入治疗 ,对良性囊样病变 (囊肿、脓肿、血肿、包囊积液等 )是一种新的非手术的根治疗法 ,治愈率高 ;对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向病灶内注入抗癌药及抗生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这一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经肺动脉置管介入治疗肺栓塞(APE)的优势.方法选择确诊的APE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外周溶栓组(n=20)和介入溶栓组(n=30);介入溶栓组采用介入治疗,外周溶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及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情况.结果治疗前,介入溶栓组与外周溶栓组血栓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栓体积均明显下降,其中介入溶栓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介入溶栓组患者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明显短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溶栓组平均PaCO_2及PAOI明显低于外周溶栓组,PaO_2明显高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介入置管溶栓治疗APE可彻底清除大部分肺动脉主干内血栓,较快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失代偿,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肾囊肿介入性治疗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失误17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近3 a所施行的肝、肾囊肿介入性治疗118例(均以无水乙醇为治疗药物),其中出现并发症及失误共17例,1例(肝囊肿)发生休克,4例(肝囊肿)术后出现酒精不耐受及过敏表现;2例(1例肝囊肿,1例肾囊肿)部分无水乙醇渗漏至腹腔内;1例(肾囊肿)部分无水乙醇进入肾盂;3例(1例肝囊肿,2例肾囊肿)注入无水乙醇后无法抽出;1例(肝囊肿)穿通肋膈角;1例(肾囊肿)误穿至胆囊;1例(肝囊肿)出现肝包膜下血肿;1例(肾囊肿)出现肾包膜下血肿;2例(1例肝囊肿,1例肾囊肿)抽出囊液后因针尖脱出囊腔而终止手术.结果 1例发生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改善;4例酒精不耐受过敏者,给予对症静点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部分酒精渗漏者经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酒精进入肾盂者,即可输液、利尿,2 d后病情改善;3例囊肿内酒精存留者,经注水稀释,病人无明显不适;1例穿通肋膈角者,给予对症抗炎治疗后痊愈;1例误穿至胆囊者,将胆汁全部抽出,未出现其他临床症状;1例出现肝包下血肿及1例肾包膜下血肿病人,经观察血肿未再增大,未做特殊处理;2例针尖脱出囊腔者,3个月后囊肿复发,再次行介入治疗并获成功.结论 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因各种因素可发生少数并发症及失误,且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及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并发症及失误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泡性包虫并发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明确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肝泡性包虫伴发黄疸的患者,应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对术前、术后1周及1月肝功能、黄疸指数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对比患者术后1月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数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一般情况改善;术后1周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差异显著,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亦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这种介入治疗技术可使晚期泡性肝包虫患者黄疸指数下降、肝功能改善,可以进行药物及手术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伴有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8例患者行DSA下经皮肝穿刺、插管进入门脉,用弹簧栓、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再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 18例病人(致出血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及脾动脉插管、栓塞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1~16个月.其中2例于1~2周时再呕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术后3周死亡,余13例病情稳定,未再出血.结论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徐克等2003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静脉狭窄-梗阻性病变(VSO)主要是指发生在上、下腔静脉及其所属肝静脉、髂-股静脉等静脉管腔的狭窄或阻塞。VSO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我国是BCS的高发国家,一直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课题组在深入系统的BCS病因学、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并制定出国内统一、科学合理的BCS介入治疗方案,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国产BCS介入治疗器材,对于进一步扩大BCS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提高我国BCS的整体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该课题是由国内7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行直接介入治疗时术中并发症的特点及发生率.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记录不同梗塞相关动脉术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较左冠状动脉更易发生低血压、缓慢性心率、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并发症更常见,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三尖瓣反流对许多疾病状态预后的影响,同时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介入治疗取得长足进展之际,三尖瓣介入治疗受到极大的关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综述将着重通过三尖瓣反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三尖瓣反流的超声评估,讨论三尖瓣反流疾病的现状及介入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血管内皮功能及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接受治疗的162例ICVD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术后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血凝块形成时间(R)、血凝块稳定时间(K)、血凝块最大强度(MA)、血凝块形成曲线角度(A))、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F-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s-1)、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水平的差异,记录复发性缺血事件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R、K水平大于对照组,MA、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EF-1、v WF、s ICAMs-1、s P-selectin水平小于对照组,NO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研究组患者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无一例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CVD患者介入术后接受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可能是ICVD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上肢深静脉血栓、狭窄、闭塞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3例在临时滤器辅助下溶栓+球囊扩张治疗,24例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评价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3例,无改善1例。结论上肢深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能迅速解除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