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褶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互牵制力,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四周滑动,形成散布在穹窿外围的推覆体。穹窿顶部成为构造剥蚀区,其缺失的地层与推覆体相对应.因此逆断层、逆冲断层、推覆构造、褶边褶皱是形成太湖穹窿时,同一构造力作用的产物,并组成统一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2.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褶皱相关断裂是在褶皱变形过程中,为了调节褶皱不同部分的应变差异而形成的从属于褶皱变形的断裂构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背离向斜逆冲构造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褶皱枢纽楔入武逆冲作用是相对能干性岩层在褶皱转折端部位加厚的重要变形机制.通过手标本尺度和露头尺度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断层与相关褶皱规模、断层发育部位与位移量变化特征、断层切层角变化特征以及断层与褶皱构造变形运动学配套关系等方面鉴别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多种标志.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概念与构造模型,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合理进行收缩变形区域平衡地质剖面编制,以及探索褶皱、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青山中生代逆冲-伸展构造格局及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青山楼华山至苏勒图段,发育3条大致走向北东东的大型逆冲断层,它们具有自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性质,并将研究区分割成4个构造带(构造岩片),从而构成一完整的逆冲推覆体系.原定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可能作为一个构造岩片而构成逆冲推覆体系最上部构造单元,顶部为大青山拆离断层.已有构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主体逆冲推覆与顶部拆离断层活动年代相同,说明挤压和伸展构造同时发生.该区构造形态与喜马拉雅地区具有一定可比性,而喜马拉雅逆冲与伸展同时形成的模式对该区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逆冲断层或滑脱构造和上盘岩层的褶皱、断层构成有规律的组合和配置,提供了运用浅表构造揭示隐伏断层的可能性。本文利用浅表构造对隐伏断层进行三方面的预测:通过特征性构造推测隐伏逆冲断层和滑脱构造的存在;据不同类型的构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预测隐伏断层的产出状态;借助皱褶构造推算隐伏断层的埋藏深度。这种构造综合分析法无疑是研究隐伏断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逆断层附近易于发生煤岩动力灾害的力学机制,构建了由构造应力为主导的圆弧形断层面简化力学模型,得到了构造应力以及由其引起附加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了断层上盘逆冲滑动临界角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与附加垂直应力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断层倾角接近90°时,附加垂直应力突然增大且其值数倍高于水平构造应力;基于逆断层滑动的力学分析,理论计算了煤层沿断层逆冲滑动的临界角度,这将对煤岩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构造解释及断层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逆断层两盘剥蚀与沉积的关系,将哈密坳陷逆断层活动的地质模型归纳为单向逆冲型、逆冲生长型和基底抬升型,并提出针对这3种类型逆断层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主要断层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石镇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断层活动变弱,喜山期只有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增强;三堡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开始活动,燕山期断层活动最为强烈,喜山期断层基本停止活动;断层活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各凹陷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火石镇凹陷构造格局早在印支运动就基本定型,而三堡凹陷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运动后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8.
在构造解释及断层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逆断层两盘剥蚀与沉积的关系,将哈密坳陷逆断层活动的地质模型归纳为单向逆冲型、逆冲生长型和基底抬升型,并提出针对这3种类型逆断层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主要断层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石镇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断层活动变弱,喜山期只有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增强;三堡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开始活动,燕山期断层活动最为强烈,喜山期断层基本停止活动;断层活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各凹陷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火石镇凹陷构造格局早在印支运动就基本定型,而三堡凹陷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运动后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乌当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乌当地区平面呈东西向展布的五条断层,其断层性质均同南倾斜的逆冲断层,五条逆冲断层的扩展方式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的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三迭纪之后,白垩纪之前。  相似文献   

10.
安邦涛 《科技资讯》2009,(25):99-100
本文根据纳绕逆冲断裂带的分布及特征,从构造线的几何学、运动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浅析纳绕裂逆冲断裂帝的形成机制,这一系列北西向构造是倾向北东的叠瓦式逆冲断层,其在逆冲系统前面形成推挤带,后面形成牵引背斜。同时这些北西-南东向叠瓦状逆冲断层为紫云-水城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证实紫云-水城断裂带在区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硅胶模拟塑性岩浆、用干燥松散石英砂模拟脆性围岩和顶板层,研究了由岩浆房的萎缩下沉所引起的破火山口塌陷构造.模拟岩浆房的初始形状包括平顶圆柱体及剖面呈长方形、半圆形、等腰三角形的条状体。实验中,圆形岩浆房的下沉形成圈环形塌陷构造;长条状岩浆房的下沉形成线形塌陷构造.塌陷构造在平面上通常呈对称的圈环状或条带状分布,从里向外一般由中央凹陷带、逆断层带、侧绕斜坡带以及周边正断层带组成.塌陷构造在剖面上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其中所有的断层都呈上缓下陡的凸弧形.周边正断层与其内侧的逆断层在深部合并、向下延伸、并消失于岩浆房与围岩的接触带内.塌陷内拉伸正断层与压缩逆断层或褶皱的共生及其分布方式、断层面上缓下陡的凸弧形几何形态等是厘定该构造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重力滑动逆断层一直以来是拉张型盆地中形成的逆断层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其研究意义重大,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通过对黄骅凹陷王官屯地区古近纪精细构造解析,对区域内特殊断层重新分析认识,结果发现前人对区域内出现的逆断层的解释存在出入,利用构造平衡原则,分析逆冲断层发育过程发现,这条断层并非晚期形成的逆冲断层,而是在早期形成的一条生长系数不大的生长断层,由于晚期沉积中心迁移,使得断层面倾角由陡变缓,甚至平躺,最后在晚期,在重力作用的促使下,使断层上盘沿着断层面滑动,并使得该断层呈现出逆断层的性质,这类断层虽然在形态上与前人所认为的晚期形成的逆断层极为相似(早期生长系数小,断距差别不大),但在成因上却有巨大的差异,这两种断层的石油地质意义完全不同,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构造研究乃至其他地区类似构造都有重要意义,为石油勘探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的褶皱是平行褶皱组成的隔档式褶皱;断裂以叠瓦状逆冲断层及撕裂断层的发育为特点。从几何学研究表明表层构造具有侏罗山式褶皱的特征,同时揭示其下必有滑脱断层的存在。椐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该区构造是重力滑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完这四条主干,搏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脸研充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灵丘南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唐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与太古宙恒山陆缘火山弧岩基带南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推覆构造具有薄皮构造和厚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主要由一系列近平行相间排列的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沿其走向具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型式,主要表现为前后陡、中间缓的叠瓦状构造,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SE,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变形发生在130.5~129.63 Ma。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运移距离不少于7 km,古路河逆冲断层仅500 m左右。逆冲后首次伸展构造变形破坏了逆冲推覆构造的连续展布,并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伴生矿床的成生,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于逆冲推覆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其先存逆冲推覆构造薄弱带。  相似文献   

16.
徐宿地区推覆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当代构造地质学的新理论A型俯冲陆内变形为指导,运用台阶状逆断层、断层相关褶皱和构造运动学的研究新办法,通过对徐州-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区)大、中、小各种构造尺度的调查,获得了该区构造格架,变形样式和演化的新认识,提出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是华北板块东南缘前陆盆地断裂与褶皱变形的最基本表现形式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区大型推覆构造的空间分布、构造样式、时序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查明了主拆离面上盘的8个次级滑动层系,发现了推覆构造的平而分带、垂向分层性质,确定了推覆变形的运动方向和定位时间,是一种发生在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盖层推覆作用,属薄皮构造、最后,对徐宿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纸房汞矿的控矿断裂为一系列低角度逆冲断层。这些断裂在平面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在剖面上构成一迭瓦状组合,断裂带总体的运动学特征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的逆冲。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区地壳表层为一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它的形成是贵州东部江南古陆西沿大规模逆冲推覆和黔中地区侏罗山式褶皱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统一应力场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西北缘NW走向的印干断层为逆冲断层,断层擦痕等指向证据表明其逆冲方向为NE,与柯坪冲断系自南天山向塔里木的SE向推覆明显不同.地层学和断层切割关系等证据显示印干断层形成早于更新世的柯坪冲断系,而主要活动时期为上新世.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晚新生代发育两期方向不同的逆冲推覆构造,印干断层是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前陆冲断带的前缘冲断层,而柯坪冲断系是更新世以来南天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前缘的芦山地震与逆冲-滑脱褶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次对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和芦山地震构造变形与地表响应的野外实地调查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作者将龙门山南段和前缘地区划分为龙门山冲断带和前缘扩展变形带2个构造变形带,对比了它们在构造变形样式、活动断裂、历史地震的差异性,提出了以推覆-滑脱岩片为特点的龙门山冲断带地震构造模式和以逆冲断层-滑脱褶皱为特点的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地震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冲-滑脱作用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模式与成因机制,认为芦山地震形成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断层-滑脱褶皱带,其发震断裂为大邑断层,该断层倾向北西,呈铲状向下并汇交于滑脱面。该滑脱面就是芦山地震的震源层。  相似文献   

20.
逆冲断层发育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针对逆冲断层从底部滑脱面向上生长过程中滑面产状对应的是渐变过程,用经典断裂力学理论解释存在一定局限,将材料力学与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通用的力学模型来解释逆冲断层的扩展机理。利用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宁夏中卫—同心逆冲活动断裂带各破裂面的逆冲扩展轨迹,同时支持了本提出的关于逆冲断层向上扩展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