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颜色》是关于黑人妇女的反"仕女图",勾画出了阳物中心主义的父权社会及后殖民语境阶级社会中的女性应对后殖民压迫和父权压迫的双重生存困境。黑人女性在性别禁制与桎梏中,她们也对自身进行思忖与度量,并在驳辩和反抗中最终走向独立而自由的新天地。艾丽斯·沃克通过对女性摹写与阐释,对黑人女性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透彻细致地分析,其目的意在关注与改变女性的边缘性地位,重新定位女性之美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藏族女性作家在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语境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她们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新时期藏族女性经历的种种政治、文化冲突,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去展现本民族女性的生存状况,表现藏族女性的情感与精神方面的痛苦与困惑,完成了对本民族女性生存境遇的书写。同时,藏族女性作家以深沉的宗教情怀关照藏族女性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展现情爱救赎之路的破灭,并以寓于文本中的宗教救赎之路为藏族女性提供了一种走出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用相应的叙事策略来建构女性历史、实现叙事结构与女性主题的完美结合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贯风格。在《道德困境》中,阿特伍德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叙事策略上采用副文本隐喻女性真实的生存本相,用变换叙事视角的创作技巧揭露女性真实自我的退场,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一贯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张梅是执于探询城市精神的两位作家。她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反映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集中体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努力。两人在创作主题、叙事方式和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相通相异之处,分别体现了她们对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这一命题怕不同诠释、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女性的物质及精神生存状态的精神关怀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时期对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时代的高度,并窥破了隐藏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女性将要面临的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女子防身术与女大学生生存本领的培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女子防身术能增强女性抗暴防卫的意识,它以弱克强,以巧制蛮的招式,正好符合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高校开展女子防身术训练,培养女大学生面对危险时的应变能力,提高她们的生存本领,对女大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生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善女人行品》讲述了多个家庭女性的生存状况,呈现出婚姻不幸、欲望压抑、独立缺失的女性生存困境。困境的形成来自于传统与现代两种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致使女性在社会转型期跌入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期以来,伊朗女性导演立足伊朗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伊朗女性社会生存状态的真实再现中展开对男权制的批判,张扬伊朗女性的主体意识,探索女性获得解放的途径。伊朗女性导演的创作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折射出伊朗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朗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精神追求,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9.
王亚丽 《科技信息》2007,(21):142-142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占据着重要位置,她是中国广大普通妇女的代言人,她是最执着,最深切地关注于表现中国普通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的女作家。萧红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生存对女性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的普及早已超出了技术的范围,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特征。网络化生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对女性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扩展了女性的社会实践领域,使女性的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更加自由;另一方面,网络也使女性身体被物化的现象更为严重,女性在网络技术领域上还处于劣势,在网络的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女性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三峡库区农村女性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进行了专门研究,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各维度在三峡库区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之间、农村空巢女性与男性之间以及女性空巢老人之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女性空巢老人生存质量欠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理性对人类本能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当生命中的情感与理智发生抵触时,人们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难境地。在封建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面对礼教伦常的束缚,对情与理的选择迥乎不同。二月河笔下一个个出色的女性形象,演绎了在这种两难境地中的反抗与挣扎,展示了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觉醒,体现了女性生存的力量和希望。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陈染截止9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认为陈染的小说带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并从自觉地思索女性生存困境,反省女性的生存、文化与写作状态,最终获取女性自救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从其创作观分析作为女性的自觉写作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女性在男权文化与商业化语境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的空间愈来愈小,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需要女性对其性别角色和自身价值的正确定位,以及社会的认同.徐坤的《厨房》以女性主义的文化叙事表达了现代女性爱情乃至生命的困惑,同时传达了对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曾树生和包法利夫人情感与心态进行分析,赞颂她们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勇气,同时对当今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处境进行探讨,尽管社会强调男女平等,但是女性要实现渴求理想、追寻理想的真正自由,必将对男性社会的压制进行不倦的抗争。  相似文献   

16.
河南女作家邵丽凭借深厚的写作功底及敏锐的生活视角在小说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小说《明惠的圣诞》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她以女作家细腻深沉的视角聚焦女性生存,记录经济大潮冲击下女性命运的跌宕起伏,呈现乡村女性的生存尴尬,触摸她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揭示乡村女性在城中的卑微生存,书写底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底层女性的生存发出强有力的质询。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史上,女性艺术家几乎是无迹可寻,由于各种因素对女性艺术的制约,使得女性艺术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但是女性艺术家一直在努力,在挣扎着生存,终于在20世纪将女性艺术与女权运动相结合,成为了当代艺术中最为前卫、最激进的艺术。而近现代的中国女性艺术已远非传统女性艺术所呈现出的单一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共有的特质:女性艺术家以其特有的视角,构成了对社会,同时也是对女性自身的新的读解。  相似文献   

18.
在战争背景下,女性常被纳入到国家、民族、革命的视域,被当作国家、民族、革命的表征与符码,身体通常成为女性介入战争的武器与工具.《炸弹与征鸟》《冲出云围的月亮》《色·戒》都表现了作家对女性的身份与身体在革命、战争场域中的书写与建构,折射出在公共政治与战争的复杂关系下女性这一性别符码的生存处境与女性解放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笔下女性多面临无名化、失语化、工具化、认知异化等生存困境。对女性生存困境的书写,体现了韩少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社会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当代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的生存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阿特伍德一直关注着加拿大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生存与追寻自我的命运,描述了她们的困境与选择、迷惘与突破、探索与幸存之路,十分值得研究与关注。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具有传统形象,又在男性主宰的文化中始终具有异化感的女性。其著作《羚羊与秧鸡》也不例外地体现了这一点。其中主人公的母亲莎伦更是经历了由顺从到沉沦再到觉醒直至最后毅然离家出走重建自我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