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紧围绕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路线图的研究与绘制,坚持"国家重大需求与科学发展前沿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能力建设相结合、前瞻布局与科学可行相结合"的原则,从国家发展对海洋科技的需求,国际海洋科技发展前沿与趋势,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重点海洋科技领域及其重大科学问题几个部分的分析入手,重点对海洋环境与安全、海洋生态系统与安全、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与矿产资源、海洋观测技术、海水资源以及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等子领域进行研究,对中国至2050年的海洋科技发展进行展望、预测,凝练出中国未来亟待解决的关键海洋科技问题,提出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战略、至2050年发展目标以及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2.
凌申 《科技信息》2013,(10):53-53,55
<正>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在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必须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踏步地走向海洋,有效地利用海洋,科学地经略海洋,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3.
随着岩石力学的发展、计算机在矿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的促进,一向作为"技艺"的采矿学已开始进入科学领域。文章对地下金属资源开发的数控采矿环境、实现无废开采、海洋采矿、应对深井开采的岩爆威胁等科技前沿做了初步探讨,阐明其对采矿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我国最先进的一艘综合海洋科考船,国家大科学装置"科学"号考察船的科考活动备受瞩目。它的首航承担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WPOS专项)和国家973项目的"西太平洋海底热液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海洋油气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宝江教授负责,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船舶与海油工程"与"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山东省重点学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5月8日,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总体目标:1)大幅提升对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极地的科学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龚旭 《自然科学进展》2006,20(3):164-169
学科政策是科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从学科的功能和学科政策的基本内涵出发,考察学科政策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学科政策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指出国家科学资助机构在促进学科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进而提示对我国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青年一代海洋学者间的交流,加速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家,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系列"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每届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以学科前沿为主,兼顾国家需求,促进海洋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第三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船舶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大连理工大学“船舶科学与工程”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目前,该学科设有船舶CAD/CAM、动载下船舶结构响应预报与控制、船舶水动力性能计算与CFD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海洋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低,难以支撑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以海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外主要海洋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部分发达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当前世界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格局,提出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科建设能够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地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目前,高校存在学校自我定位不科学导致学科建设方向迷失、学科建设元认知要素的缺失以及传统学科过于集中、学科建设模式趋同以及特色学科不明显等误区。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科方向凝练应当立足于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引领、海洋特色立身以及所处区域奉献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19,28(10)
正实验室简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由珠海市政府主导,中山大学牵头建设和管理。以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目标,围绕海洋环境与资源、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考古与人文三大研究领域构建聚焦海洋研究关键领域的核心创新团队,并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为目标布局八大海洋公共科研平台,打造突破型、引  相似文献   

13.
渔业是海洋开发的基础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海洋不断被掠夺性开发,我国提出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性渔业发展战略。而作为海洋科学的新兴发展领域,海洋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及其科学的管理,科学地开发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我国渔业遵循"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和管理工业化"理念,向高端产业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于2013年8月正式审议通过了《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决定举全市之力、引全球之智,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为新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科技驱动力,为浙江建设"海洋强省"和"创新型省份"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战略示范。围绕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海洋科学城规划"一核两带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其中核心区面积约12.3平方公里,以"大甬东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海洋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海洋科技发展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海洋成为国家超前部署的五大战略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洋测绘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该报告对海洋测绘学科内涵进行了定义,详细介绍了福建省海洋测绘学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差距,分析了海洋测绘新方法及其应用,并展望我省海洋测绘工作需求,为加强海洋测绘工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在海洋研究、开发与利用的力量还很薄弱,在海洋研究和海洋发展上还急需发展;海洋学科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基本局限于大学科-理学,而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基本处于研究方向的小部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如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新的理念已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方法,该文主要讨论海洋交叉类学科对主要大类学科的影响,详细描述如人文学科、工程技术类学科、农医学科等当前海洋交叉研究领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同济大学成立了海洋地质系,其前身是1970年创建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海洋地质专业,1972年2月迁入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1975年正式成立海洋地质系。1982年首批获得海洋地质学专业硕士授予权,1984年获博士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1年批准建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汪品先、马在田两位教授同时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海洋地质系更名为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1998年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2000年和2001年,相继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更名为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05年,科技部批准在原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设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胡波 《世界知识》2013,(9):28-29
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笔者认为中国清晰界定自己的海洋强国权力目标至关重要。中国的海洋强国权力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有效管理、控制、威慑部分海域,成为地区性海上优势力量;二是拥有雄厚的海洋外交实力  相似文献   

20.
陈波  竺利波 《广西科学》2018,25(1):1-9,14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领域和方向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西这40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目前广西海洋科研及海洋教育力量薄弱、科技后备人才匮乏和科研人员偏少的现状,为"十三五"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