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天像 《甘肃科技》2014,30(17):45-46
实施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使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无功功率得到了自动实时补偿,实现从离线处理到实时处理,从就地平衡到全网平衡,从单独控制到集中控制,实现实时无功补偿以保证电力系统电压的连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变电站为单位,自动调节电压和无功功率就地平衡.变电站电压和无功控制主要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和补偿并联电容器组,通过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和投切并联电容器组,实现调节电压合格和无功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做好电压无功功率的平衡与控制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电力系统电压无功功率消耗、无功功率平衡和各个地区的电网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低压电网无功规划及其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散补偿,就地平衡。电压和无功功率是相互关联的,要维持负荷的电压水平,就必须有足够的无功电源来满足负荷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和补偿无功功率的损耗。一、无功规划在农网改造中,搞好无功规划是维持电力系统的无功稳定,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失,改善地区电网的电能质量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1.无功规划负荷的估算估算无功规划负荷,一般采用无功负荷系数K值法计算。K=Qzd/Pzd式中Qzd—规划地区的最大无功负荷,kvarPzd—规划地区的最大有功负荷,k WK=无功负荷系数K值的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涉及无功功率短缺及由无功电源故障引起的相关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定义了无功功率缺乏引出的的可靠性指标。并以太原220kV电网为例,用传统的切负荷方法和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利用MAT-LAB程序实现了所提方法,对得出的结果加以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将为系统规划和管理人员提供电压和无功管理方面重要的实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电压质量是衡量电网可靠优质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无功优化“分级分区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其次对配电网无功优化算法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类传统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最后总结了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照英 《科技信息》2007,(26):263-263
由于电压无功功率的发、供、用呈现强烈的分散性,这给电压无功功率的控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就变电站电压无功功率控制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配电系统中,无功功率平衡是保证电能质量的必要条件,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水平。在配电系统中,可以对主变,配电线路,配变、低压线路及用电设备等主要配电设备以及其各环节的设备采取电容补偿,以此来满足电力系统的无功不足,进而达到提高电压稳定性、维持电压水平,降低电网损耗等目的。本文就无功补偿的原理、补偿装置、补偿方法以及无功补偿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主要就根据无功功率的平衡原理、原则,通过对分散式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以及无功补偿和电压优化控制的原理流程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实例说明了该装置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要想维持负荷的电压水平,就必须供给相应于该电压水平的无功功率.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调压仅改变无功功率的分布,如果整个系统无功电源不足,各地为满足自身电压水平而纷纷使用有载调压会给电网运行带来灾难性后果.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全网分级控制思想进行地区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电网内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电源的补偿能力和调节能力,以保证用户电压质量,改善功率因数,确保电网的优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功率协调控制的统一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雨欣  赵峰  阎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4):10172-10176
介于统一潮流控制器串、并联变流器在调节电力线路潮流过程中存在有功和无功功率相互影响等问题,通过分析其数学方程,建立了串、并联变流器状态反馈解耦控制模型,提出了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从功率平衡的角度分析了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条件,提出了在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环节中增加有功电流前馈分量的控制方法,实现了串、并联变流器对电容电压的动态稳定控制。在解耦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串联变流器功率控制环,使统一潮流控制器在调节潮流的过程中达到了有功-无功功率独立控制的效果。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电力系统潮流调节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交流微电网中接入不平衡负荷导致的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压不平衡,下垂控制所产生的频率和电压幅值的偏差,以及电压变化引起的无功功率难以均分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分层控制方法.通过与邻近单元之间实时的数据交换,采用一致性算法获得全局变量的平均值,并产生补偿量发送到一次控制进行调节,即使在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初始状态不同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在MATLAB平台上,对一个低压交流微电网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分层控制,可有效补偿PCC的不平衡电压,恢复频率和电压幅值的偏差,均匀分配系统的无功功率,全面改善微电网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3.
董正 《科技信息》2012,(14):114+116-114,116
本文针对低压配电网络负荷的不平衡,冲击负荷造成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振荡,大负荷用户,不能充分利用补偿设备,仍需从系统汲取大量无功功率的特点,提出一种按一定周期内无功功率的缺额分相投切电容器的方法,既解决了投切振荡的问题,又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电容器,使得无功功率尽可能的就地平衡。  相似文献   

14.
施斌 《广东科技》2012,(3):94-95
电压是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系统的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电压与无功功率是一对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变量。实现它们之间的平衡,不仅有利于生产,使负荷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能降低损耗,节约电费,降低设备运行的维护周期和维护费用。系统的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重要条件;系统中各种无功电源的无功出力应满足系统所有负荷和网络损耗的需求,否则电压就会偏离额定值。通过合理调节电压和投退无功补偿设备就能使电能质量得到保证,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并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无功规划作为联网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原则是分层分区平衡、合理地安排和配置必要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和无功与电压调整手段,以满足各种典型运行方式和规定的事件后运行方式下电压水平要求。但当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功规划的目标不能简单地体现为满足电压质量的要求,特别是集中并联的交流通道、交直流通道、多端直流馈入系统出现以后,提高输送能力和预防大面积电压崩溃事故将成为无功规划更为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农村电网无功补偿电源布点的实用方法及投切方式。无功容量的配置原则是:“全面规划,合理补偿,分级安装,就地平衡”。既要满足全规划区域总的无功电源平衡,又要满足分区、分线路的无功平衡,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压和电能损耗。并应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供电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曾国扬 《科技资讯》2010,(18):139-139
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地投停使用无功补偿设备,对调整电网电压、提高供电质量、抑制谐波干扰、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无功功率补偿概念,电压无功功率控制应具有的主要设备,以及电压无功功率的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小型变配电站电压无功调节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该系统以超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LOGO!230RCL为核心,可在负荷变化引起电压波动时自动控制电力变压器和无功功率补偿器的投入与切换,实现无功平衡和调节电压的目的。运行结果表明,自控系统控制可靠、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和主变压器调压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在保证系统中无功功率平衡的基础上,辅以有载调压等措施调整电压,才可使电压的偏移保持在允许范围内。文章通过时临汾500KV变电站无功功率平衡分析和主变压器调压计算,提出了时临汾500kV变电站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和主变压器调压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马尔柯维奇的经济功率分布条件,从而证明了这一条件的应用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结点的选择无关.作者并提出了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马尔柯维奇条件进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经济分布的计算.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首次提出了奋发电厂燃料消耗增率相等时的经济功率分布条件.最后作者又首次提出了决定补偿设备合理安装地点及其配备容量的计算方法.全文分成下列各节:一、问题的提出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经济分布的条件及其物理意义三、经济功率分布与平衡结点的关系四、功率损耗增率的实用计算法五、各发电厂燃料消耗增率相等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经济分布的条件六、经济功率分布的实用计算法七、补偿设备的合理安装八、经济功率分布算例九、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