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21,(3):72-77
新考古学致力于使考古学直指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行为的本质,揭示一切演化过程的联系与动因,从而得到一般性的法则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但客观上新考古学对于考古材料与文化土壤的分离、单纯强调功能与联系的手段,可能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体系的中国现代考古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产生割裂。本文以新考古学为例,分析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考古学范式,旨在探究新时期我国考古学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与科学史领域的情况类似,女性主义学术在考古学领域的兴起不过30余年的时间,但却对考古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考古学界虽不乏关于性别问题的探讨,但运用“性别考古学”理论和视角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见。美国学者林嘉琳和孙岩将一批国外学者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性别研究论文,集编成《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一书,成为“当代中国考古学专著中,第一本讨论性别问题的研究专集”。该书按时代顺序分为新石器时代、商代、周代和汉代四部分,分别从墓葬、聚落、文物、文献等方面,探讨了性别差异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展现了性别视角应用于中国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功。该书中译本的出版,将进一步引起中国考古学界对性别研究的关注,促进中国性别考古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1农业考古学的概念农业考古学是通过对考古发掘的遗址、遗迹及出土的农业实物资料和生态环境信息等的研究,来探讨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由于农业考古学和考古学的紧密关系,一般把它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出土的农作物遗存、动物遗骸、农业工具和农田遗迹、灌溉遗迹、村落遗迹,以及遗址地层中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花粉、植物蛋白石(植硅石)等等。[1]它与考古学的分支学科环境考古学也有一定的联系。农业考古学与农业历史学的关系密切。农史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及农村社会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我国早期的农史研究侧重于…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是近代形成的以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学科方法研究人类及与其相关历史的科学.作为世界考古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考古学,自19 世纪末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虽然仅有百余年,但是其所取得的成就已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化和自然界相互依存,决定了只有结合古环境来研究古文化,才能认识古文化,才能认识人类迁徙的真正原因。环境考古学主要研究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间的关系。我国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只要我们抓住考古学和环境科学向新阶段迈进的契机,我国环境考古学必将迅速发展,并一定会在认识古人类历史、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DNA技术使考古学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得以进入分子水平,为民族考古学对过去人群的研究,如性别与家系鉴定、族属分辨、群体内部关系及群体迁徒等,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为高新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俗学在改革开放后有长足的发展,但面临来自民族学、考古学和其他现代学科的挑战,面临21世纪的到来,从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扩大民俗学的领域、重视田野考察、加强应用民俗研究等方面,对中国民俗学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亚萍 《科技信息》2007,(23):13-13
考古学是新中国发展最迅速、成绩最昭著的学科之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是在20年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考古工作虽有很重要的收获,但范围和规模尚属有限。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繁荣昌盛,全国各地不断有重大发现,为举世所瞩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70年代以来大量战国秦汉简牍帛书的发现。特别是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发掘出土了竹简7500余枚,内容多系先秦文献,古代兵书占有较大比重。这批竹简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音乐考古学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考古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方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实验平台建设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构建一种基于OBE理念的考古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结果对我国未来考古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缓解社会对考古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各高校考古专业的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考古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出现了新考古学派,导致包括环境考古学在内的许多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环境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线形模式阶段、系统模式前阶段和系统模式后阶段3个时期,并逐渐形成4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地学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分子生物考古,其中地学考古涉及到地貌学、沉积学、土壤学和地质年代学。环境考古在考古学理论方法框架中主要应用于遗存堆积前、堆积及堆积后理论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现阶段最需要的是工作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江汉-洞庭湖区新石器遗址分布与河湖演变的联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历史文化的摇篮之一.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千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得以确立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年代序列和考古学文化的分区.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这些资料,结合长江中游地质构造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暖期和大洪水期的证据,总结发现地质构造条件决定该地区的河湖演变方向,同时气候的冷暖变化也影响着河湖演变的规模;通过对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的规律研究,可以推断当时人类居住环境与迁移走向.  相似文献   

13.
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的技术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提出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理念并从技术层面上进行探讨,定义广义遥感环境考古技术是:基于信息学、地学、考古学与历史生态学理论,从航天、航空以及地面地球物理(如电场、磁场、力场、地震波等)方法获取地表及地下历史遗迹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处理、融合,进行影像的宏观分析到地球物理的地下微观探测,进而识别遗迹 (址 )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结合测年技术、孢粉分析以及化学和物理的鉴定技术等,得到对古人类生存的古生态环境的虚拟与数字化的重建。通过对考古学发展与变革的考察,得出广义遥感环境考古出现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对广义遥感环境考古内涵、技术工作思路、技术整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中国环境遥感考古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预测了环境遥感考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的回顾,全面总结该地区近年来区域环境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新进展。同时对该区环境考古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梳理,指出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思路,即通过多学科、多手段对区域自然沉积地层和考古遗址地层的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环境考古综合集成研究:(1)建立区域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变序列;(2)通过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建立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3)建立洪水灾变地层标志,提取地层洪水灾变事件信息;(4)探讨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将为探究安徽江淮流域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揭示区域环境演变和古洪水事件对该区人地关系的影响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古建筑的基址、台基和屋顶形式方面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列举了龙山文化以来的考古、文献等方面资料。指出了中国古建筑形式从三代起至清朝末期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而其观念亦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述和探究古建筑与观念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古建筑大屋顶的观念渊源,作为古建筑观念研究引玉之砖,为目前设计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的具体措施也必须按照“完善使用功能”、“美化环境面貌”、“营造社区精神”三个层面进行,这三个层面即密不可分,同为环境景观改善必须完成的目标,又在策略上呈现出基础、升级、最高的递进关系。我国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住房、住得好的个人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整体环境的需求过度。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绿化配置与休闲娱乐、重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等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尤其旧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改善都是些局部点缀性的绿化、环境设施的随意增加等方面着手,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汉字产生的时间问题,关系其在世界文字史上的地位。结合考古发现、典籍记载,以及汉字构形取象内容和时代特征等加以考察,汉字大约产生于原始渔猎时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9.
植物硅酸体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植物硅酸体的产生、形态、分类及研究简史,重点讨论其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及意义。植物硅酸体具有个体小、产量高、抗风化、耐高温且易于鉴定等特征,因而在环境考古研究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