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末年,票号之盛,一时无俩。然而,有一个被山西票号研究者们回避的问题:为什么号称有着种种优秀基因的票号,其生命力居然如此脆弱,竟然在满清灭亡之后,全面分崩离析?为何当时实力不如票号的钱庄,后来能够一步步地壮大,直至成为银行业的主力军?这不得不从票号与满清政府的关系说起。票号的经理和掌柜们,与满清的达官显贵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是个有傲骨的读书人,可是,在历史上,乔家的大德通,恰恰是最善于走上层路线的,和朝廷的关系,不是好,而是很好,好到连最长袖善舞的胡雪岩,都难以望其项背。大德通的掌柜高钰,在…  相似文献   

2.
<正>当将太平天国消灭之后,清朝的军队实际上己经是淮军了。就武器而言,淮军的现代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西方武器进步,他们和西方军队一样都装备了威力强大的快射枪炮。但由于历史的惯性,原来作为新军的淮军,又渐渐地走上了绿营的老路——世袭为兵,军官克扣军饷,而依旧如丐帮的士兵们行军打仗毫无纪律。对付国内的叛乱还凑合,跟外国兵打就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3.
要举办一次"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这在当时真可谓是一个惊人的创意,得到了欧洲各国赛车手们的热烈响应.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清朝政府最终同意放行.这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称得上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相似文献   

4.
要举办一次“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这在当时真可谓是一个惊人的创意,得到了欧洲各国赛车手们的热烈响应。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清朝政府最终同意放行。这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称得上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  相似文献   

6.
清末度量衡标准的确立,是中国近代计量单位制统一的开端。清末,有望成为中国法定度量衡标准的有营造尺库平制、公制与英制。营造尺库平制有着“中制”“祖制”与“旧制”的三重属性,得到了清廷决策层与美日两国政府的支持。公制“速进派”主张一步到位地确立公制在中国的法定标准地位,以国际计量局为代表的公制“渐进派”则主张采用新旧折中并用的过渡方案来逐步推广公制。主张英制者开展了一系列行动,针锋相对地阻击公制,其动机是维护英制在华特殊地位。尽管清政府最终选择以旧制作为法定标准,但公制与英制在华的实际地位亦未被削弱。透过清末度量衡标准之争,可以窥见近现代中国的制度统一之路。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之时,传统工艺作为古老的"营生",一方面面临西方工业技术强势输入的冲击,表现出萎缩、消亡的濒危状态;另一方面,它仍是社会民生普遍依赖的经济、技术与文化载体,理应具有相应的存续和发展空间。当时的有识之士注意到传统工艺面临的这种尴尬处境,在主张发展机器工业的前提下,他们反对放任传统工艺的衰颓之势,并从经济、技术、知识、社会角色和文化视角阐释了传统工艺的新价值,探索传统工艺如何进入现代社会的思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物理学教育建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译自日本的物理学教材,为中国物理学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收集和介绍了61种清末译自日本的物理学教材和著作的基本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国《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文章中对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间,北京这座古城经历的快速现代化改造的新貌表示赞许,但对执政者在制度层面实施改革的可能性持保留态度。自1895年曝光在世人面前以来,清朝的首都——一个外来民族统治者的家园,逐渐被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和日本,在受到西方影响之前,两国文化相通、国情相若,随后又在大致同一时期面临西方势力的严峻挑战,并且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境遇不可谓不似。然而,这一切的结果却几乎有天壤之别,日本成功完成了近代化进程,中国却步步沉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甚至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清末黄宗宪的《容圆七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在<容圆七术>中,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容圆问题从几个方面做了推广,特别是用西方数学的圆锥曲线、轨迹方法及逻辑推理等知识解决新的容圆问题,其中不乏颇具新意的创见和成果.我们由此也可看到我国清末东、西方数学交融时期的许多现象.  相似文献   

12.
清末数学教育对中国数学家的职业化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教育是决定数学研究能否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数学的专业化及数学家的职业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察化学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可知:在1868年至1898年期间,中文的化学著作中只介绍了化学原子论,直到19世纪末年,才开始介绍分子学说;进入20世纪后,大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把新的化学知识传入中国,原子-分子学说也随之广泛传播开来.这一传播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化学在清末民初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用以表述西方学术向中国传播的"西学东渐"一词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05年,而非流行于学界的1915年之说。该词的创造是基于历史时期的汉语词"西学"和"东渐"的组合,其造词背景是多种类似"××东渐"的词语在清末的涌现。在清末以来的近代文献中,该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不尽相同,理解其历史意义和社会语言现象时不能一概而论。该词自清末以来得到广泛使用,这除了词语本身的特点和相对优势外,也有赖于外部因素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102-107
日译物理学教科书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其作者主要为留日学生。日译物理学教科书注重学生科学观的培养和实验的作用、关注教学方法指导、大量使用插图、注意规范度量衡和物理学名词并对部分原版内容进行了调整,促进了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对我国现代物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式地质学教科书出现于甲午战争后,是地质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文章以清末日式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考察其成书背景及内容、结构、术语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同一底本的译本区别;并与早期地学译著、同时期译自英美的教科书进行比较,根据晚清学部及时人评价,进一步探讨日式地质学教科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存的原因     
香港凤凰卫视“两极之旅”的工作队,由加拿大进入北极圈,全程由南到北8万多公里,历时半年的实地考察终于写上句号,完成了中国人结队第一次远征地球两极的壮举。  相似文献   

18.
以中文物理学教科书所用书面语为中心,考察了物理书面语文法演变经过。最初,物理书面语采用文言形式。传教士曾试图改用浅文理,并未实现。20世纪初,随着日语物理教科书的大量译介,物理书面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欧化倾向,之后直接翻译的英美教科书加强了欧化程度。此后,白话文运动兴起,白话元素加入物理书面语。最先体现在程度较低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随后逐渐波及高中物理教科书。最终,物理学书面语成为一种以长句和复句为中心并夹杂着白话元素的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姑苏城图》收集在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精选》一书之中。该文作者经考证认为:《姑苏城图》的制作年代应在1909—1911年之间。全文从6个方面分析了《姑苏城图》所表示的清末时期苏州的城市景现:(1)表示了22个高墩,这是长期为人忽视的一种景现;(2)揭示了寺现祠庙的分布规律;(3)表示了省、府、县3级官署的分布;(4)传递了当时最新的信息──教会在苏州的种种设施;(5)反映了子城后身三废基的真实面貌;(6)绘出了5座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此外,《姑苏城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而且地名详细,生动地呈现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本图的缺点是未能反映本世纪初已较为发达的阊、胥二门之外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1901~1932)无机物中文命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1901~1932年中文无机物命名史上的两种命名风格:类属式命名与某化某式命名,及两种命名法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