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口语中,运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这种拟亲属称谓语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等级性、礼仪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淡化,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基因,还有其积极因素,在民众中仍会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西语言中称谓,禁忌语的思考得出如下结论:中西方在家庭,社会.亲属,尊称以及自称等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含有丰富的亲属称谓词语,这些词的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度、伦理道德观、古代婚姻制度和居住制度文化影响着汉语亲属称谓语及其衍生的亲属关系词的词序构造。揭示汉语亲属称谓语中的文化元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汉语称谓语系统。  相似文献   

5.
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称谓语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1517个称谓语(手工统计)为对象展开语用考察。论文认为,称谓语是对被称谓人身份的一种认可,包括一般称谓、从儿称谓、亲属称谓语泛化等。称谓语的使用受汉语文化积淀、复杂社会关系、交际双方心理距离、交际时空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反映出农耕认知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人际交往心理等深层动因。考察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称谓语运用,对丰富称谓语理论和指导人际交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通称称谓语及其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汉语普通话中社会通称称谓语的共时发展上考察了一般交际场合下的社会通称称谓语的数量,并从语义内容和语用制约两方面论述了汉语通称称谓语数量不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会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不仅具有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主要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称谓语的变化及发展,并分析了社会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亲属称谓是随着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建立而产生的语言符号,因此,从亲属称谓的多少及变化的方式可以看出社会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的复杂程度及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花腰彝社会是以家族亲属关系中的本家为经,以外家为纬,交织成的一个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在时空中无限延伸成为一个以家族为主线,以姻亲为支线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稳定的一种关系,是网络状社会关系中的关键节点。本文主要从本家和外家亲属之间的互称来探讨花腰彝亲属称谓语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劲松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42-242,244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的流行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特点的探究,说明"美女"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称谓语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常州方言亲属称谓语、社会称谓语中独特的语料进行探讨分析,展示常州地区称谓语的特点与变化,能使古老的称谓语更好地为今天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是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有些并不是亲属关系的人往往不用社会称谓语,而用亲属称谓语。以对哈尔滨市阿城区新华镇新华乡于排屯当地人进行访谈以及隐蔽观察搜集到的现实语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称谓语在农村地区使用的情况,并对社会称谓语的模糊化现象进行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称谓语的特点及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的称谓语是十分复杂的,本篇就家庭称谓语、姓氏称谓语、尊谦称谓语、性别称谓语四个方面来谈其特点。称谓语不仅反映了汉民族的家族血缘关系,更显现出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它是探讨民族文化史的一条隧道,揭示出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的缺位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三种具体表现,即通用称谓语的缺位、专用称谓语缺位和不对称、零称谓现象,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寻求解决社会称谓缺位问题的补偿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称谓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王杨琴 《咸宁学院学报》2015,(2):99-100,109
从构成系统差异的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存在于各个民族的普遍现象,对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认识可以对跨文化交际起到非常有益的推动作用。研究不同语言中亲属称谓系统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王珍 《科技资讯》2011,(17):195-195
称谓语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各种语言的称谓语可能因该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一样而有所差异。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的折射和记录。本文主要对中英文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珍洁 《科技信息》2008,(3):129-130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称谓语在交际中都占有重要地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交际中主要的几种称谓语的分析找出这些称谓语使用以及变化背后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分析,给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因素和选择模式。研究发现,汉语社会称谓语面称的选择受社会身份、关联因素、情景因素和最小化原则等制约;背称的选择受共享知识、关联因素和最小化原则等制约。在具体语境中,交际者根据选择因素,寻找相关的选择路径,恰当地称谓对方。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接口,对它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考察"您"、"先生"、"同志"和"爱人"等四个常用称谓语在"文革"时期的使用情况,从其发展变化可以了解一种语言的一个侧面,更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或社会一个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称谓语是社会交际中用来相互称呼的表达方式,交际活动参加者的地位、身份等权势关系通常蕴含其中。这使得语义上等值的称谓语翻译更难实现。《茶馆》中人物角色较多,且人与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多变,选择英若诚译本和霍华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考察译文是否考虑权势关系因素。  相似文献   

20.
蒋华  夏宏钟 《科技信息》2007,(31):152-153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语言称谓语的选用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结构、血缘关系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中称谓系统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称谓语的选择方略、语用机制以及英汉语言中不同的称谓语系统所反映出来的各自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