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丝缝合线因其优良的天然物理特性而作为一种常用的外科手术缝合线,但缝合线的结构缝隙容易藏匿细菌,其蛋白质的特性易吸附细菌,导致毛细血管作用下细菌对伤口的渗透,使得手术部位感染(SSIs)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以一种新型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赖氨酸聚酯氨纳米水凝胶作为抗菌剂的载体,通过化学接枝的方法将载药纳米水凝胶均匀地接枝在真丝缝合线的表面,确保真丝缝合线长效缓释药物而具有抗菌功能.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大肠杆菌(ATCC 25922)对接枝处理的真丝缝合线进行抑菌带宽度、抗菌持久性等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接枝了载药纳米水凝胶的真丝缝合线具有优异的长效缓释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医用敷料抗菌和缓释功能的要求,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为模板剂,制备敷料用介孔二氧化硅(SiO_2)载体材料,并探讨工艺参数对其结构的影响。以盐酸环丙沙星(CH)为客体分子,介孔SiO_2为骨架制备复合抗菌颗粒,探究CH在介孔SiO_2中负载及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介孔SiO_2分散性较好,平均孔径为3.2nm,适于作药物载体;负载的CH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效果,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1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6.63%和15.74%,满足伤口初期的抗菌需求。使用经典药物释放模型进行释药数据拟合,发现载药颗粒的释放过程更符合Ritger-Peppas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和羧甲基壳聚糖(CMC)为单体,通过热引发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pH敏感的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CMC-g-PAA)水凝胶。FT-IR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聚合反应,溶胀性实验表明CMC-g-PAA水凝胶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以胰岛素(INS)为模型药物,将其负载到CMC-g-PAA水凝胶中,得到了载药量为216.5mg/g的载药凝胶。体外释放曲线表明:在pH值为1.2的条件下,2h后INS的累计释放量为(16.3±2.6)%;在pH值为7.4的环境中,2h后INS的累计释放量达到(57.2±3.5)%。说明载药凝胶可以在肠道环境中靶向释放INS,避免INS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负载INS水凝胶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CMC-g-PAA水凝胶与Caco-2细胞共同培养,细胞存活率接近100%,表明水凝胶对Caco-2细胞没有细胞毒性。CMC-g-PAA水凝胶在蛋白或多肽类药物定位递送方面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并与适宜辅料混合压制成片剂;利用正交试验考察载药微丸粒径、乳糖用量、SiO_2用量和包衣质量增加率4个关键因素对释放度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微晶纤维素(MCC)用量、交联聚维酮(PVPP)用量和压力对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载药微丸粒径0.5~0.6mm、乳糖用量5.0%、SiO_2用量10%、包衣质量增加率25%、MCC(粒径0.18 mm)用量44%、PVPP用量15%和压力70 N。与参比制剂比较,自研制剂在pH=1.2盐酸溶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4种介质中的释放曲线相似因子(f_2)均大于50。说明白研制剂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释放曲线和参比制剂一致,两者均属于non-Fick释放。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感染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效抑制微生物感染特别是抑制其耐药性是当今研究热点,抗生素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响应医学材料,能实现缓释靶位给药,达到清除微生物的目的.本研究以氧化瓜尔豆胶作为生物兼容性好的可降解天然多糖为骨架,通过席夫碱反应(可逆亚胺键)接枝托普霉素制备了一种可自愈、原位注射成型的酸敏性抗菌水凝胶,并研究了它们的流变学、自愈能力、可注射性、pH响应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外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凝胶能负载相当量的托普霉素,凝胶具有优异的自愈性能、良好的切稀和可注射性,呈现酸敏给药模式.扫描电镜显示所得水凝胶成多孔网络结构,适合药物、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的运载,适于微创抗感染治疗手术的实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mPEG亲水性好,可制成适合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的反向温敏水凝胶给药系统。为改善壳聚糖(CS)在中性条件下水溶性和亲水性,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壳聚糖,得到带有mPEG支链的改性材料——CS-mPEG)。通过修饰方法优化,得到聚乙二醇(PEG)取代率为21%~25%的CS-mPEG。该CS-mPEG水溶性好,37℃溶胶-凝胶转变时间小于10 min。体外释药结果显示:该CS-mPEG水凝胶对生物大分子溶菌酶及小分子纳曲酮均有较好控释作用,且mPEG支链的亲水作用能保护蛋白活性,显著提高了活性蛋白的累积释放率。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交联法合成了聚乙烯醇(PVA)/明胶凝胶,溶液吸附法制备了聚乙烯醇/明胶/山梨酸钾抗菌凝胶.利用FT-IR表征了凝胶的结构,研究了不同配比凝胶的溶胀性能,pH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凝胶的载药率及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药性.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对凝胶的平衡溶胀率有影响,PVA∶明胶质量比为6∶4的凝胶平衡溶胀率最高为632%;凝胶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均具有pH敏感性;凝胶中PVA质量分数越高,对山梨酸钾的吸附性越好,凝胶的释药性与其溶胀行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减轻盐酸二甲双胍对胃的刺激,实现其在肠道内的释放,以盐酸二甲双胍为主药,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复合载体,筛选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pH敏感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结构表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转篮法研究释放度。结果表明,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优选处方如下: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2%(质量体积比),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药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5,氯化钙的交联浓度为3.5%(质量体积比);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6 h累积释放度小于4%,在人工肠液中6 h累积释放度最大可达96.4%。所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处方工艺稳定可靠,水凝胶微球机械强度高,生物降解性和稳定性好,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盐酸二甲双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单分散性好、粒径在20nm左右的二氧化硅(SiO2)溶胶为药物载体,制备了负载硫酸庆大霉素的载药纳米硅凝胶.通过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硅溶胶对硫酸庆大霉素的吸附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硅溶胶对硫酸庆大霉素有较大的吸附率(89.6%)和载药量(59.9%),以及较慢的缓释性能(48h内释放79.6%),作为药物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酰肼(PAH)为交联剂,通过席夫碱反应制备了系列氧化透明质酸/氧化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肼(oxi-HA/oxi-CMC/PAH)水凝胶,并对水凝胶的溶胀率、降解行为、流变学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及冻干水凝胶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xi-HA6/oxi-CMC6/PAH3水凝胶具有较合适的流变学性能、较高的溶胀率、较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药物缓释能力;药物模型牛血清蛋白(BSA)的体外释放通过扩散机制、溶胀机制和降解机制控制。在37℃pH值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oxi-HA6/oxi-CMC6/PAH3水凝胶5 h溶胀率达到16,20 d降解率约为51%,载药水凝胶中BSA的7 d累积释放率约为86%,可应用于药物传输和细胞封装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层析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白花地胆草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  相似文献   

12.
建立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曲线的测定方法,并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质量一致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43 nm,以水、pH 1.2的盐酸溶液、pH 5.8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900 m L,采用桨法(50 r/min),分别考察对乙酰氨基酚片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溶出度,并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来评价其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4批次原研药和6批次仿制药在水、pH1.2盐酸溶液、pH 5.8磷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4种溶出介质中10 min时溶出均大于85%,均为非常快速溶出,相似性好.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曲线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其质量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通过改变交联剂含量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DMAEMA-co-HEMA)).纳米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通过FT-IR、1H-NMR和TEM等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检测溶液在不同pH下的透光率,结果显示纳米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有明显的溶胀现象.选取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该纳米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该纳米水凝胶能很好地负载药物,载药率达45.7%.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载药纳米水凝胶分别在pH 5.0和7.4的溶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该纳米水凝胶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在酸性条件下纳米水凝胶的溶胀现象使得药物释放速率比在中性环境下快.  相似文献   

14.
以改性精氨酸(M-Arg)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并预载入抗菌剂洗必泰,制备出新型P(M-Arg/NIPAAm)系列水凝胶敷料.通过核磁共振(1 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M-Arg的结构和水凝胶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溶胀率测试、药物累计释放、抗菌测试研究了水凝胶敷料的溶胀及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单体投料比合成的水凝胶敷料具有不同的温敏性;新型P(M-Arg/NIPAAm)水凝胶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和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葡聚糖一多巴胺大分子前药的合成方法.方法 采用琥珀酸酐作为连接基与葡聚糖(平均分子量20000,40000)反应,生成中间体葡聚糖丁二酸酯,再利用中间体的端羧基与多巴胺的氨基反应,合成出了两种葡聚糖一多巴胺大分子前药,并用红外、核磁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 合成的两种大分子前药,产率都大于80%,多巴胺在两种前药中的含量(质量分数)均大于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通过药物-聚合物偶联物模型和Diels-Alder点击反应制备一种可注射缓释水凝胶。将葛根素与透明质酸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葛根素-透明质酸偶联物(PUE-HA),将PUE-HA和四臂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4-arm-PEG-MAL)通过Diels-Alder点击反应交联制备了可注射缓释水凝胶(PUE-HA-PEG),并考察了三种不同呋喃(Furan)与马来酰亚胺基(MI)比例对所得水凝胶的胶凝时间、形貌、溶胀度、降解度、葛根素体外释放、水凝胶力学性能以及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与1Furan/1MI和1Furan/2MI水凝胶相比,1Furan/4MI的水凝胶胶凝时间可缩短至1 min。随着MI比例的增加,水凝胶具有更低的降解速率(21 d降解率低于60%),更好的力学性能,缓释释药作用更加明显。实验结果表明,Furan/MI的比例对可注射缓释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些大分子和原位聚合形成的高分子链间的协同氢键作用可以构筑高强度水凝胶.本文以聚乙烯醇(PVA)为大分子模板,通过丙烯酸(AA)的原位聚合得到了一种高强度PVA-in situ-PAA凝胶,探讨了反应体系中PVA和AA配比对凝胶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PVA的引入即可大幅度提高凝胶的力学性能,且凝胶的拉伸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以及回弹率等均随PV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拉伸强度可达0.9 MPa,断裂伸长率均在2 000%以上.该类凝胶还具有优异抗应力松弛特性,在高的拉伸倍率(1 500%)下其应力保持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硫酸软骨素是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外标法定量 ,测定了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色谱柱为ZORBAX—ODS( 4 .6mm× 150mm ) ,流动相为水∶甲醇∶0 .0 1mol/磷酸盐缓冲液 ( pH4 ) =4 70∶2 0∶10 ,检测波长 2 0 0nm ,平均回收率为 98.2 6% ,RSD为1.0 5% (n =5) .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明胶,聚乙烯醇等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替莫唑胺载药凝胶,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对替莫唑胺载药凝胶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药物的释放规律.结果显示:在明胶海绵中分别加入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和聚谷氨酸等高分子材料能有效降低海绵的空隙率,使其符合载药的要求,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载药混合海绵的包封率在60%以上,但缓释时间较短,且受所加入高分子材料的亲水性的影响;而以聚乙烯醇为主体制备的替莫唑胺载药凝胶,其包封率可达90%以上,缓释时间最高可达130 h,而加入适量的明胶可调控载药凝胶的亲水性和缓释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以新型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酯(PPCM)为载体,采用Oil/Water单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药物非那雄胺(finasteride)的缓释微球,并研究聚合物PPCM与药物finasteride的质量比对微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得PPCM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约为2μm。随着非那雄胺比例的增加,微球的载药量提高,而药物的包封率则明显降低。在m(PPCM):m(finasteride)为5:1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78%和66.17%。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时间达42 d,药物累积释放量为(92.59±2.62)%。微球的释药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Qt=3.11+15.07 t1/2。PPCM适用于长效缓释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