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阐述和作品分析中指出,八十年代后半期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与历史转型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一种文学转型,体现了文学中的“平民意识”。从文学观念和文学手法上看,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双重反拨和双重吸收,丰富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的艺术经验。“平民文学”也应有“精英意识”,才会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张芳 《科技信息》2009,(4):111-111,113
白先勇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引人瞩目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有“女性文学”倾向。他在小说里塑造了从上流社会贵族到下层社会平民的各式各样、形形式式的人物形象。白先勇通过象征手法塑造了女子的外貌、性格,这受到了《红楼梦》较深的影响。各种女子虽不属于同一阶层,却有着异株同命的悲惨结局,谱写了人类的哀歌,通过哀歌可以体会到她们以不同方式挽留已逝青春的无奈与苦楚。白先勇便是通过女性这扇大门,让读者看到了更真切的凄凉。  相似文献   

5.
试论凌叔华小说反讽的文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从小在大家族里长大,对女性卑微的地位以及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客观冷静的叙事方式建构了她们矛盾的生存状态,形成其小说反讽模式。这种反讽的矛盾不仅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西文化的冲突,也体现在两种冲击下人物自身的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在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8.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的一生悲惨、孤独、空虚,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以男权为绝对中心,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以及对贵族阶层的过分要求,贵族不能像平民一样生活,不能与平民尤其是北方佬恋爱、结婚。作为女人和贵族女人的双重身份,爱米丽深受其双重统治和压迫,最后终于杀死她唯一的爱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嵘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4):46-47,50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是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使女权主义在文学中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作家拒绝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写作范式,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传达出被男性话语遮蔽与覆盖的真实生命经验,撑起了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包括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小说相比,现代小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内倾性、隐喻性和实验性的基本艺术特征,极力追求一种与现实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便表现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虚无。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视角源起于三位重要女性对他的影响。詹姆斯让女性"意识中心"成为小说的主导,从传统文学中重视对外部情节的描写转向了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从传统走向了现代。  相似文献   

12.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在谋篇布局、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词锤炼等方面,都着力营造一种意境和气氛。其对情调美感和诗意化的追求与中国传统雅致、雅趣、雅兴的艺术品味是一脉相承的。它表现的是一种深蕴的、无声的,却又震撼人心的日常命运悲剧和心灵悲剧,吻合传统的蕴藉、敦厚、含蓄的美学风韵;它善于呈现复杂微妙、丰富优美的人性与人情,强调小说的道德感化作用。这种对古典美学的坚守,在现代、后现代语境以及一味追求思想深刻的文学单维度格局中,显得如此清新、高贵与孤独。  相似文献   

13.
"五四"女作家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是当时女性进入社会的先锋.本文以中国女性文学和"五四"文学为背景,从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方面和女性性爱意识考察了"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情怀及其审美表现,从而探究"五四"女性文学开创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新传统的思想、艺术价值.认为"五四"女性文学第一次全面展示现代女性初步走出男权藩篱时的独特心声,映照出女性生活中许多始终不被注意的侧面,开启了女性文学的崭新话题,激烈否定了封建男权传统,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这使得她的作品在埋没了几十年后仍大放异彩。她的小说侧重于对人性恶的否定性批判揭露,表现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普遍迷茫,失落与疯狂。艺术上溶传统文学手法和西方表现技巧为一炉,使她的小说深沉、含蓄而又充满了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5.
北京出版社 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废都》通过对庄之蝶等几位西京文化名人精神困境的描写 ,反映了文人复杂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其中对民谣的引用 ,表现了作家的民间立场。而通过小说中 4位女性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 ,则可以看出 ,进入 90年代的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过程中 ,文学对女性思想观念的重塑有着十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冲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寓言化书写是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现代中的中国命运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的书写。它是对同时期西方文学的借鉴,也上续现代文学的寓言化传统,并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梁四琼 《科技信息》2010,(12):148-148,150
《简·爱》是由一位女作家著述反映女性抗争命运的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为追求自由和平等敢于向社会和世俗挑战的平民女性形象。文学翻译是艺术性的再创造。本文力图通过两个译本,分析男女两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传达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历时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所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其特征。文章认为“五四”作家对浪漫派文学的吸收一是它所特有的暴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它感伤、忧郁和孤独的情调;三是对浪漫主义的自然观的接受;四是浪漫主义传奇性特色。在艺术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感情的抒发,强调自我表现,体式上的散文化和诗化及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等。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个人抒情小说和田园抒情小说及浪漫传奇小说都有了新发展。40年代以无名氏、徐评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可以算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最后一个余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即写实性精神、社会批判精神和传统小说形式.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传统小说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主要表现在伍尔夫前期在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中进行现代小说的探索;伍尔夫中、后期对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形式的扬弃;寻求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