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新型编织技术制备了螺旋平行分布和交叉分布的4种不同结构的一体化血管覆膜支架,研究支架不同结构与其平面压缩性能的关系,考察不同压缩测试条件(压缩和回复速率以及压缩停滞时间)对支架的径向压缩强力、应力松弛率和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小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2)具有压缩强力较高、应力松弛率最小、弹性回复率高,故其压缩性能最好;随着压缩停滞时间的延长,大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1)和交叉分布血管覆膜支架(B1和B2)的应力松弛率明显增加,且弹性回复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不同直径的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丝为原料,利用手工编织方法制备12种不同编织密度的胆管支架,通过静电纺覆膜方法分别对PDO胆管支架和临床用MTN-DA型镍钛合金胆管支架进行覆膜,获得PDO胆管覆膜支架以及MTN-DA型镍钛合金胆管覆膜支架,并通过试验探讨了其压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DO胆管覆膜支架的压缩力随着单丝直径和编织头数的增大而增大;弹性回复率随支架编织头数的增大而增大,PDO单丝直径显著影响PDO胆管覆膜支架的弹性回复率;单丝直径为0.29mm的12头PDO胆管覆膜支架,单丝直径为0.36mm的8、10和12头的PDO胆管覆膜支架的最大压缩力均大于MTN-DA型镍钛合金胆管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3.
定理 设B_1,B_2,B_3,B_4分别为五边形A_1A_2A_3A_4A_5边A_1A_2,A_2A_3,A_3A_4,A_A_5(或其延长线)上一点,M,N分别为B_1B_3,B_2B_4(或其延长线)上一点,且 (A_1B_1)/(B_1A_2)=(A_2B_2)/(B_2A_3)=(B_1M)/(MB_3)=λ,(A_3B_3)/(B_3A_4)=(A_4B_4)/(B_4A_5)=(B_2N)/(NB_4)=1/λ,则MN//(A_1A_5),且|MN|=  相似文献   

4.
H.B.在其所著高等几何学旧版中叙述Cantor公理如下:“设在任意线段a上给了线段的无穷叙列A_1B_1,A_2B_2,…,其中每个后面的都在前面一个的内部;再有设不存在这样的线段,它在所有这些线段的内部.那末在直线a上就存在着一个而且只一个点X,落在所有线段A_1B_1,A_2B_2等等的内部”这一公理事实上等于下列命题:“设有线段叙列A_1B_1,A_2B_2,…,其中A_nB_n包含A_(n+1)B_(n+1).  相似文献   

5.
本文证明了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设B_1是n维单形A_1A_2…A_(n+1)的任-n-1维平面X内的任意一点,过B_1作不在该面上的各棱的平行线交其余各面于B_2,B_3,…B_(n+1)则:|V_(B_1B_2…B_(n+1)|≤1/n~n|V_(A_1A_2…A_(n+1)|,式中等号当且仅当B_1是面X的重心时成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证明了以下结果:1.设A 是分块阵A=[A_1,A_2,…,A_■],其中A_■是r_■×r_■实矩阵(i=1,2,…s),那么Ind A=max{Ind A_■}.2.设A 是n×n 实矩阵,那么1)Ind AA~-=Ind A~-A=■2)Ind AA~ =Ind A~ A=■3.设A 和B 是同样的分块的准对角阵:A=[A_1,A_2…,A_■],B=[B_1,B_2…,B_■],其中A_■和B_■都是r_i×r_i 实矩阵(i=1,2,…,s),又设AB=BA,那么1)Ind AB≤max{Ind A,Ind B},2)Ind AB≤max{Ind A_■Ind B_i},3)如果A(或B)是可逆的,那么Ind(AB)=max{Ind A_i,Ind B_i}.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对于对称层合板而言,其耦合刚度[B]=0;而对于反对称层合板,有D_(16)=D_(26)=B_(11)=B_(22)=B_(12)=B_(66)=0;对于所谓均衡层合板(balanced laminate),有A_(16)=A_(26)=0;对于面内各向同性层合板,则有A_(11)=A_(22),A_(16)=A_(26)=0,A_(66)=1/2(A_(11)-A+_(12)),因而是面内各向同性的,但对于抗弯性能来说,各个方向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股钢丝绳在服役过程中因丝间接触引起的失效问题,基于弹性接触理论和曲杆理论,研究轴向扭转载荷作用下单股钢丝绳丝间多层耦合接触性能。首先,综合考虑泊松比效应和接触变形等因素,建立具有多层结构的单股钢丝绳轴向力学性能与丝间接触性能的数学模型。其次,采用基于半解析法(SAM)的数值方案进行耦合求解。半解析法求解过程中,采用共轭梯度法(CGM)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求解多层结构单股钢丝绳丝间接触压力、接触变形及钢丝内部应力,揭示单股钢丝绳芯丝与内层螺旋钢丝间、内外层螺旋钢丝间的接触性能参数随扭转载荷变化的演变规律,以及钢丝绳结构参数对单股钢丝绳丝间接触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通过与COSTELLO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单股钢丝绳多层接触耦合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轴向扭转载荷作用下,单股钢丝绳芯丝与内层螺旋钢丝间、内外层螺旋钢丝间的最大接触压力和变形均位于接触中心,且随扭转加载进程而呈非线性变化;在大扭转载荷下,内层螺旋钢丝与外层螺旋钢丝间的接触区易先发生应力屈服;相比于内层螺旋钢丝捻角,外层螺旋钢丝捻角对单股钢丝绳内部各层丝间的接触作用影响更加显著;扭转载荷引起的最大钢丝应力位于接触界面下,该应力区的应力及深度随螺旋钢丝捻角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新型镍钛合金颅内动脉瘤导流支架,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表面筋宽度、厚度和内弧半径的非对称支架模型,系统分析了在弯曲状态下几何参数对其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及纵向柔顺性的影响,并与Neuroform3颅内支架和PED(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支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弯曲过程中,该支架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很小,始终处在镍钛合金可恢复应变范围内;最大等效单轴拉应变及弯矩随着支架筋宽度和内弧半径增加而增大,筋厚度对弯曲性能的影响较小;支架柔顺性优于Neuroform3支架和PED支架,能顺利到达目标血管,合理的支架设计对脑动脉瘤血管重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概率理论,等式P(AB)=P(A)P(B),p(AB)=P(A)P(B|A),两端的概率应在同一概率空间,但是在一般计算中,它们常常不在同一概率空间,即P(AB)=P_1(A_1)P_2(B_2),P(AB)=P_1(A_1)P_2(B_2|A_1)。本文用测度的理论证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虑具有快、慢变模型的奇异摄动线性系统:x_1=A_(11)x_1 A_(12)x_2 B_1u D_1fεx_2=A_(21)x_1 A_(22)x_2 B_2u十D_2fY=C_1x_1 C_2x_20<ε<<1是小参数本文运用快、慢变模型的分解和非异坐标变换讨论了当快、慢变子系统能由状态反馈实现抗干扰性时,干扰对原系统输出的影响仅是O(ε)量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血管支架医用钛合金表面的亲水性和抗溶血作用,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在近β型TLM(Ti-25Nb-3Mo-2Sn-3Zr)医用钛合金表面构建了具有纳米孔/纳米管三维结构二氧化钛(TiO2)纳米薄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一次阳极氧化电压和时间可获得具有上层为无序纳米孔、中层为有序纳米管、底层为有序纳米孔的三维结构TiO2纳米薄膜,该薄膜为无定形态;而采用二次阳极氧化工艺获得了纳米孔互贯网络的TiO2纳米薄膜,该薄膜表面更加平整,且表面孔隙率大、亲水性好,同时具有比一次阳极氧化薄膜更好的抗溶血作用,这为其应用于血管支架方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PDO血管内支架的制备及其径向压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不同直径的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丝为原料,采用手工编织的方法制备16种不同编织密度的血管内支架.对PDO单丝的力学性能、血管内支架的结构参数、径向压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径向压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DO单丝手工编织的血管内支架的孔隙率符合选用要求;血管内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弹性回复率随着单丝直径与编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单丝直径对血管内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二种免疫电镜法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肿瘤相关抗原进行定位观察: 1.直接免疫铁蛋白法。采用戊二醛二步结合法制备铁蛋白偶联人乳腺癌单克隆抗体6C_6B_1B_7A_(12)结合物,并以直接法对MCF-7细胞进行包埋前免疫染色。 2.间接免疫酶标电镜法。以6C_6B_1B_7A_(12)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小鼠IgG抗体的结合物为第二抗体对MCF-7细胞进行包埋前免疫染色。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肿瘤相关抗原仅分布于MCF-7细胞表面。抗原的存在可能与细胞周期或细胞群体的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讲到直线束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已知相交于P_0(x_0,y_0)点的两条直线:l_1:A_1x+B_1y+C_1=0,和l_2:A_2x+B_2y+C_2=0,为什么可以用参数λ来构造直线束(l)A_1x+B_1y+C_1+λ(A_2x+B_2y+C_2)=0呢?它是怎样想出来的呢?在这里,λ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使学生感到参数的引进比较突然。因此,也就觉得比较抽象,不利于更好地掌握直线束方程。  相似文献   

16.
腔内隔绝术用人工血管(stent-graft,SG)长期植入人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疲劳损坏而导致内漏.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制备了两种不同机织覆膜组织结构的SG试样,采用体外扭转弯折疲劳模拟装置对其进行体外仿真疲劳模拟,并对疲劳后试样进行非破坏性(总体观察)和破坏性(织物结构、物理特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SG疲劳现象加剧;覆膜、支架及缝合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覆膜结晶度下降;覆膜组织结构为平纹的SG比3/1斜纹的SG更容易产生疲劳破损,但其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镍、坡莫42、4%硅钢线(片)和铁、15号及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棒在匀速率增加外磁场下的微分磁化率——d磁场(dM/dH—H)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线(片)状试样与棒状试样具有不同的dM/dH—H关系曲线,这些曲线可用磁场速率α,以及A_(01),A_(02),A_1,A_2,B_1,C_1,C_2等参数拟合,每个参数均具有确定的物理意义。用磁畴壁运动理论得到了阻力函数的形式及其与材料性质、外场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介逻辑的谓词演算系统(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为参考文献[7]的续篇,在此继续生成中介逻辑的谓词演算系统MF的形式定理。定理10 MF:[1]x~A(x)~xA(x),[2]~xA(x)x~A(x)[3]~xA(x)x~A(x). 定理11 F:[1]x[A(x)→B(x)],xA(x)xB(x),[2]x[A(x)→B(x)],~xA(x)xB(x),[3]x[A(x)→B(x)],x~A(x)(x)B(x),[4]x[A(x)→B(x)],xA(x)xB(x),[5]x[A(x)→B(x)],x~A(x)xB(x),[6]x[A(x)→B(x)],xA(x)xB(x). 定理12 MF:[1]xA(x)∧Bx[A(x)∧B],x不在B中出现,[2]xA(x)∧BxA(x)∧B],x不在B中出现.[3]xA(x)∨Bx[A(x)∨B],x不在B中出现.[4]xA(x)∨Bx[A(x)∨B],x不在B中出现. 定理14 MF:[1]xA(x)∧xB(x)x[A(x)∧B(x)],[2]xA(x)∨xB(x)x[A(x)∨B(x)],[3]xA(x)∨xB(x)x[A(x)∨B(x)],[4]x[A(x)∧B(x)]xA(x)∧xB(x). 定理17 MF:[1]x[A(x)B(x)],x[B(x)C(x)x[A(x)C(x)],[2]x[A_1(x)B_1(x)],x[A_2(x)B_2(x)]x[A_1(x)∧A_2(x)B_1(x)∧B_2(x)],[3]x[A_1(x) B_1(x)],x[A_2(x)B_2(x)]x[A_1(x)∨A_2(x)B_1(x)∨B_2(x)].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点荷模型的晶场理论,考虑石榴石中Fe~(2 )离子受最近邻八个氧离子配位体和次近邻两个硅离子远离体的作用,取赵敏光等人提出的3d电子经验径向波函数,计算出Fe~(2 )的3d电子相对于能级重心的晶场能量为E_(3dyz)(~5B_3)=3496cm~(-1);E_(3dxz)=2076cm~(-1); E_2(~5A_1)=996cm~(-1);E_(3dxy)(~5B_1)=-2632cm~(-1); E_1(~5A_1)=-3939cm~(-1)。算得的晶场稳定能为11.26Kcal/male。根据热振动耦合跃迁机制,得出由基态E_1(~5A_1)到激发态E_(3dxy)(~5B_1),E_2(~5A_1).E_(3dyz)(~5B_2)、E_(3dxz)(~5B_3)之间的跃迁谱带为1305cm~(-1)、4933cm~(-1)、6013cm~(-1)、7433cm~(-1)这一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限定条件下的有序多子集组计数问题,推导了在条件:(A_1∪…∪A_p)∪(B_1∩…∩B_q)=N_n,A_1,…,A_p,B_1,…,B_q■N_n下,集函数x_1~(|A_p|)…x_p~(|A_p|)y_1~(|B_1|)…y_q~(|B_q|)的相关计数式,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定理:W_(n;p,q)(x,y)=Σ_A1,…,A_p,B_1,…,B_q■N_n(A_1∪…∪A_p)∪(B_1∩…∩B_q)=N_nx_1~(|A_p|)…x_p~(|A_p|)y_1~(|B_1|)…y_q~(|B_q|)={[f(X)-1]g(Y)+y_1y_2…yq}~n,其中f(X)=(1+x_1)(1+x_2)…(1+x_p),g(y)=(1+y_1)(1+y_2)…(1+y_q).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