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利用小功率连续波CO_2激光器作为工具,辐照NH_3 CH_3OH体系,分析了能量吸收的可能性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过程;诱导合成了甲胺和马洛托品等化合物;定性地探讨了激光功率密度和工业催化剂对该引发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压力及能量吸收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量的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激光引发化学反应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物理模型,在实验所达的范因内,由这个模型所计算出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随压力和吸收比能的变化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氟原子赋予的特殊性能,含氟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及特种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综述近年来本研究团队常用的一些新颖含氟砌块如含氟酮酸酯、含氟亚胺酰卤等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含氟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聚酰亚胺薄膜的透明性和溶解性,通过Williamson醚化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出高纯度的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丙烷,该含氟二胺与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在溶剂中缩聚得到聚酰胺酸,热亚胺化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50.2℃、在氮气中10%热失重温度为539.8℃、紫外截止波长为390 nm的含氟透明聚酰亚胺,并合成了联苯二酐/二苯醚二胺薄膜BPDA-ODA,通过对两种薄膜热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能的比较发现,在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引入氟原子,在不改变其热稳定性的前提下,可明显改善聚酰亚胺的透明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石墨嵌入化合物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各自的物理、化学特性,结合该化合物独特的性能,指出了它们的应用前景及将来研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含有硅氧链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与羟基硅油合成一定链长的含氯硅油,再与胶类合成有机硅氧键的胶类化合物,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具有显著的增韧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取代苯胺和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芳香酰胺类化合物,产率为80%~99%.对反应的后处理进行了简化,用热水洗涤反应混合物,不需要有机溶剂对反应混合物进行萃取,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加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用IR, 1HNMR和13C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糠醇为原料,经酯化,硝化,水解,氧化制得关键中间体5-硝基糠醛,总收率51%;再与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硝基糠醛缩胺类化合物,收率71%~89 %.产物及中间体经IR,1H NMR,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3,5-二氨基三氟甲苯(DBTF)作为第三单体,间苯二胺(MPD)和间苯二甲酰氯(IPC)为原料,通过低温溶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氟聚芳酰胺(PMIA-F).研究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聚合反应条件为初始聚合温度为-5,℃、IPC过量2‰、单体浓度为1,mol/L、反应时间为80,min;合成的系列含氟聚芳酰胺的比浓对数黏度为0.81~1.43,dL/g,并对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4-(3,4-二氟苯基)-环己基酮和单新戊二醇缩-4,4′-双环己二酮为起始原料,通过合成关键中间体反式-3,4二氟苯基环己基甲基碘三苯基膦盐和4-(反式-4-乙烯基环己基)环己基甲醛,制备了液晶单体反-4-(2-(4-(3,4-二氟苯基)环己基)乙烯基)-4′-乙烯基双环己烷,采用1HNMR和MS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基于含氟吡咯衍生物为末端结构的新型联苯类液晶分子,其关键中间体3,4-二氟-1-(4-碘苯基)吡咯通过环化、脱氟化氢芳构化两步反应获得. 进一步甲酰化、成肟、脱水氰化得到侧位衍生的2-氰基-3,4-二氟-1-(4-碘苯基)吡咯. 将它们与联苯类液晶砌块芳基硼酸偶联,得到目标产物.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氟谱(19F NMR)、质谱(MS)、高分辨质谱(HRMS)或元素分析(EA)对新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热差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热重分析仪(TGA)、紫外和荧光检测其物理性质和液晶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新分子具有典型的液晶相,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 含氰基的液晶分子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 计算结果表明,含氟液晶分子的偶极距大于相应无氟液晶分子的偶极距,偶极距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液晶分子的的介电常数.这些氟和氰基取代的吡咯作为一类新的砌块,为将来合成偶极距大的液晶新分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6种新型偶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经元素分析,部分化合物经IR及MS裂解碎片分析确定其结构,井研究这些化合物作为Ti(Ⅳ)、Ge(Ⅳ)、In(Ⅲ)、Ga(Ⅲ)等离子显色剂的显色性能.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近年来致癌性芳香胺化合物的重要检测方法以及不同的衍生化试剂对提高致癌性芳香胺化合物的检测效率以及灵敏度的作用,为芳香胺化合物的检测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反应单体,在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含氟拒水整理剂.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的单体已成功引入到共聚物链段中.用合成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对纯棉织物进行织物的拒水整理,得到该整理剂的最佳应用工艺为:整理剂用量50g/L,轧余卒80%,100℃预烘3min,170℃焙烘180s.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EMAC-8)等单体为原料,以含溴端基苝(PBI-Br)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出一系列含氟丙烯酸酯类的聚合物(PBI-PFMMA).该类聚合物可以很好的溶解于氢氟醚类溶剂中,并且表现出很好的溶液和固体荧光性能.将该聚合物涂覆于电路板表面后,可在电路板表面形成疏水疏油膜层.并且,该膜层可以方便的通过荧光笔检测.该类材料有望用于电路板等器件的三防处理.  相似文献   

15.
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及其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了胺类化合物碱性强弱顺序的简明判断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硅氧烷化合物是使用效果极佳的润滑剂,在纸纤维以及塑料纤维、纤维素类纤维、人造纤维表面具有良好的活性,但因成本高、含量低时效果欠理想及耐久性差等缺点而使其制成品不易被推广应用。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并非通过化合方式结合于纤维表面,因此润滑效力非常短暂,一经水洗就会消失;另外,二甲基聚硅氧烷未与纤维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分散体中吸收有二甲基聚硅氧烷的纤维与二甲基聚硅氧烷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大量无效硅氧烷沉淀,使昂贵的硅氧烷随废水排入下水道。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AM)、2-N烯酰胺基-2-甲基-N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含氟疏水缔合聚合物CJ=2。优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M:AMPS:FM质量比为4:1:0.15,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5%温度为60℃,pH为8。采用FTIR、元素分析仪对CJ-2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性能评价。表征结果可知CJ-2为预期设计的目标产物;性能评价结果表明,CJ-2具有良好的增黏效果、较强的疏水效应及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均苯四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氮气保护下合成了光敏聚酰胺酸酯(PAE)。利用FTIR,UV,DSC-TGA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PMDA,6FDA与ODA为原料合成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PA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二酐与二胺摩尔比为1.05~1.15∶1,反应时间为3~3.5h;含氟光敏聚酰胺酸酯(PAE)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7nm;在强极性溶剂(NMP、DMF、DMSO)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PAE酰亚胺化后,转化为PSPI,其耐温达500℃。  相似文献   

19.
新型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为原料,间三氟甲基苯胺为改性剂,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考察了环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与间三氟甲基苯胺的反应条件,并对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涂膜的吸水率由11.5%降低到8.5%,对水接触角由73°提高到78°,而且涂膜的拉伸强度从3MPa增加到8MPa,100%模量由0.57MPa提高到2.87MPa,邵氏A型硬度由54增加到81,但断裂伸长率由610%下降到300%.  相似文献   

20.
4-二苯胺基苯甲醛、4-二对甲苯胺基苯甲醛和禾二(4-甲氧基苯胺基)苯甲醛分别与吡咯直接缩合得到三芳胺取代的卟啉化合物,通过MS、^1H-NMR和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所合成化合物均发出红光.与四苯基卟啉相比,Meso-(4-二苯胺基)苯基卟啉、Meso-(4-二对甲苯胺基)苯基卟啉和Meso-[4-二(4-甲氧基苯胺基)]苯基卟啉的Soret吸收带红移26~31nm,荧光发射光谱红移23~31nm,并且它们的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0.20、0.21和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