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以玉米秸皮为主要原料的纸张制备方法.采用碱预处理的方法去除秸皮表面的胶质,以利于纤维的提取.经过碱法制浆提取出均匀分散的纤维,经过打浆细化等工序,细化纤维,改善纤维的质量.制得纸浆后,抄造出纸张,所得到的纸张力学性能与白度得以提高.通过对比试验制备秸皮纸后,对润湿性能、受力最大载荷、白度进行检测.预处理使纤维试样表面接触角从76.37°降低到44.22°,亲水能力和润湿效果明显改善.处理后的纸张白度能够达到60%左右,抗张最大载荷38 N.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秸皮纤维并制备纸张试样.有利于提供造纸原料,以弥补木材原料数量的不足;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NaCl对水滴在砂岩表面的微观润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能降低水对砂岩表面的润湿程度,强亲水的砂岩表面随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向弱亲水转化;水的润湿角随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NaCl质量分数大于19.6%时则几乎不发生变化;粒子间的结合能垒远大于解离能垒,引起水分子聚集在Na+、Cl-周围而增强了盐水液滴的聚集能力,导致润湿角的增大;砂岩表面对水的相互作用能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少,但在质量分数大于19.6%时吸附能的变化不大,与润湿角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PET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探讨超声频率、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及碱浓度对处理后织物所得色深的影响,找出对PET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出超声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PET织物经过超声频率为40 kHz、NaOH质量浓度为3.0 g/L、60 ℃下60 min的超声处理后,PET织物可在较低的染色温度下取得更高的色深值,从而降低染色温度,节约能源,并提高染料上染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量以及产气效率,采用双频超声波与稀碱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玉米秸秆质量、超声作用时间、单/双频以及稀碱(2%Na OH)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得到双频超声联合稀碱预处理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秸秆质量52 g,双频超声作用,作用时间30 min,稀碱预处理1.5 d。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频超声最优预处理条件下的厌氧发酵效果最佳,比经稀碱预处理的玉米秸秆沼气产量提高18.00%,甲烷产量提高35.71%,厌氧消化时间缩短21.21%,比单频超声联合稀碱预处理玉米秸秆沼气产量提高12.80%,甲烷产量提高18.32%,厌氧消化时间缩短10.34%。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家具用北美鹅掌楸木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变色木材的价值,以H2O2为漂白主剂对试材进行漂白正交试验,以得到最佳漂白工艺参数。以各组成药剂质量分数和漂白工艺作为试验因素,以漂白后试材的色差和白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并综合考虑实际生产情况,得到家具用北美鹅掌楸木材的较佳漂白工艺为:H2O2质量分数6%,漂液pH 9.5~10.0,Na2SiO3质量分数0.4%,温度70℃,漂白处理时间60~90min。在此漂白工艺条件下,可有效去除试材的材色不均,使整体材色变浅,色差值为21.27 NBS,白度值为62.12%。  相似文献   

6.
用稀硫酸、氢氧化钠及超声波辅助碱法对甘蔗渣进行乙醇化预处理,研究酸、碱的质量分数、温度、时间、质量浓度对甘蔗渣预处理的影响.在硫酸质量分数为0.8%、质量浓度为1∶25(g/mL)、温度为135 ℃ 的条件下反应4 min,经酶水解后糖质量分数为17.81%(g/g);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9%、质量浓度为1∶8(g/mL)、温度为40 ℃的条件下反应15 min,经酶水解后糖质量分数为14.50%(g/g);超声波能够强化甘蔗渣碱预处理,处理液经酶水解后的糖质量分数达18.65%(g/g).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家具用北美鹅掌楸木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变色木材的价值,以H2O2为漂白主剂对试材进行漂白正交试验,以得到最佳漂白工艺参数。以各组成药剂质量分数和漂白工艺作为试验因素,以漂白后试材的色差和白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并综合考虑实际生产情况,得到家具用北美鹅掌楸木材的较佳漂白工艺为:H2O2质量分数6%,漂液pH 9.5~10.0,Na2SiO3质量分数0.4%,温度70℃,漂白处理时间60~90min。在此漂白工艺条件下,可有效去除试材的材色不均,使整体材色变浅,色差值为21.27 NBS,白度值为62.12%。  相似文献   

8.
采用盐酸对活性炭纤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比较了不同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纤维的处理效果;通过碘吸附值研究处理前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变化,通过低温液氮吸附表征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活性炭纤维表面形貌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盐酸处理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且当盐酸质量分数为4%,振荡时间为50min时,其碘吸附值较原样提高24.89%,比表面积较原样增大27.45%,孔容由0.425 639mL·g-1增大为0.465 181mL·g-1,微孔数量增多;活性炭纤维表面形貌较原样变化不大,材料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略微增强,苯环吸收峰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亲水铝箔用作热交换器时,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其附着力、耐腐蚀性及亲水性等涂层性能要求较高,为确保亲水铝箔涂层性能,涂覆前的清洗预处理尤为重要。通过中性盐雾试验、附着力测试及持续亲水性测试等手段,分析了亲水铝箔预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及优化控制,涂覆前预处理按照脱脂液浓度2%~5%(质量分数),脱脂液温度20~40℃,pH 10~13,热水清洗温度40~60℃,处理后铝箔板面清洁度达因值≥56即可满足亲水铝箔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镁碱代替钠碱的马尾松化学预热机械浆(CTMP)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及其对纸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镁碱和钠碱过氧化氢漂白废液对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CTMP浆镁碱漂白过氧化氢的最佳漂白工艺条件为:H2O2体积浓度为4%,Mg(OH)2质量浓度为1.2%,Na2SiO3质量浓度为1.5%、漂白温度为80℃、漂白时间为120 min,其白度可至63.5%(ISO),而经钠碱漂白后纸浆的白度值为61.4%(ISO).镁碱过氧化氢漂白废液化学耗氧量(CODcr)为193.6 g/L,比钠碱过氧化氢漂白废液化学耗氧量(CODcr=312.86 g/L)降低了38.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液聚合中的预乳化工艺,制备碱玉米秸秆接枝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新型固沙抑尘剂。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酰胺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以及碱玉米秸秆加入量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FT-IR、HPLC、TG-DTA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固沙抑尘剂的表面固沙效果、保水性和抗压强度等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质量配比(mBA∶mMMA)为7∶3、AM质量分数2%、乳化剂质量分数5%、APS质量分数0.6%、碱玉米秸秆质量分数5%、聚合温度为75℃时,固沙抑尘剂乳液的黏度、流动性、稳定性以及产品外观良好,在320℃下热稳定性良好,保水性和压缩强度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柠檬酸环境友好钝化液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不锈钢钝化液使用浓硝酸、浓硫酸、铬酸等强氧化剂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操作条件苛刻的问题,采用挂片在滚筒中旋转浸泡的方式进行钝化,研究不锈钢柠檬酸双氧水钝化工艺,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塔菲尔曲线测得其自腐蚀电流密度以表征其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显著性顺序为柠檬酸质量分数>双氧水质量分数>钝化温度>钝化时间;柠檬酸环境友好钝化液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质量分数10%,双氧水质量分数15%,稳定剂F质量分数15%,缓蚀剂E质量分数1%,温度40,℃,钝化时间60,min.柠檬酸双氧水钝化后测得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210×10-6,μA/cm2,小于传统钝化后测得的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6.098×10-6,μA/cm2).新型的柠檬酸配方钝化效果比传统配方的钝化效果好,对环境的污染负荷小,为化工集装罐实际钝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滴在固体壁面上的润湿行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含量溶剂的水滴在硅表面和碳表面的润湿行为,以及液滴在硅表面和碳表面的张力和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随着液滴中有机溶剂质量分数的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随之减小,液滴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增加,接触角随之减小;改变固体表面材料也可改变液滴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作用能,亲水表面上液滴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较大,固体表面对液滴的吸引力较强,使得液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减小,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液滴增强。温度升高导致表面张力减小,但表面张力变化较小,因此接触角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XRD、IR等分析手段进行了工业蛭石的热双氧水化学膨胀性及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r)为插层剂的蛭石的有机插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浓度的双氧水使蛭石层间距由1.46nm增大到2.68nm,膨胀效果显著;在240%(质量分数)CEC(阳离子交换容量)的HDTMA·Br加入量、加热温度80℃、保温时间0.5h的最佳有机插层条件下,原样蛭石层间距从1.46nm增加到4.32nm,膨胀蛭石由2.68nm增加到4.36nm,表明经双氧水膨胀后的蛭石插层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改性生物质玉米淀粉压制稻秸秆人造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改性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压制15 mm稻秸秆人造板,并对影响板材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经预试验表明,压制稻秸人造板较理想工艺为:板材密度0.7g/cm3、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5 min、热压单位压力3.5 MPa.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1%的醋酸喷洒秸秆表面,秸秆与木刨花按质量比85:15混合,羧基改性丁苯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70:30,主剂施胶量为25%,异氰酸酯质量分数为3%条件下,所压制的稻秸秆人造板的各项理化性能均能达到GB/T4897.3-2003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未处理、55℃超声波处理和沸水处理的羊毛纤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处理方法对纤维力学性能、表面形态、化学结构的影响,从纤维角度探讨超声波低温染色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的羊毛,束纤维强度降低,油脂质量分数减少,纤维表面鳞片张角增大并产生不规则裂纹,部分二硫键断裂,纤维分子有序程度降低,因此,羊毛在染色过程中更易润湿,染料更易进入纤维内部并扩散.  相似文献   

17.
以越南甜竹为研究对象,经KP法蒸煮后,进行 DEpQP漂白,系统分析了其制浆漂白性能。KP法蒸煮适宜工艺条件为:碱(NaOH计)、硫、AQ质量分数分别为22%、20%、0.1%,液比为1∶4,最高温度为170℃,保温时间120min. 蒸煮结果为:粗浆得率381%, Kappa值1847,白度2525%(ISO)。采用单因素法研究DEpQP漂白中D段ClO2、Ep段H2O2、P段H2O2的最佳用量,漂白结果为:卡伯值114,白度 7932%(ISO),黏度9314mL/g.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4,7-三甲基三氮杂环壬烷(Me3tacn),以Me3tacn为原料与CoⅡCl2·6H2O反应,制备[Co2ⅡCl3(Me3tacn)2]·[CoⅡCl3(H2O)3]环多胺型仿酶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合成的金属配合物进行表征.将这种仿酶金属配合物应用于棉织物的温堆漂白工艺试验,探讨了温度、配合物浓度及稳定剂质量浓度3种因素对双氧水漂白棉织物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0℃条件下,环多胺金属配合物浓度为12μmol/L,稳定剂XT-A质量浓度为1g/L时,漂白棉织物的白度为78.1%,且强力损失小.与传统漂白工艺相比较,应用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催化双氧水漂白棉织物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温低碱漂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聚乳酸(PLA)纺黏非织造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材料的亲水和染色性能.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对PLA非织造材料的表面形貌、接触角、芯吸高度、表面化学成分、染色性能以及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氩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后,PLA非织造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随着等离子体处理电压的增加,PLA非织造材料的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加,当处理电压为200 V时,接触角达到最小值,此时材料的芯吸和染色性能的提高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Lanasol三原色对羊毛散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对比染色后织物的各项性能,研究最适合羊毛染色的工艺条件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Lanasol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时的最佳工艺为染液pH控制在4~5,染色温度在85~100℃下均可,元明粉用量控制在5%(owf)以下,适量加入1%~2%的Albegal B,固色pH在7左右.加入0.1g/L亚硫酸氢钠可以在低温下(80℃)达到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