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运用生态适应、低影响开发、弹性设计的建设原则,具体探析实现校园场地如海绵似对雨水进行调蓄管理的"海绵"设施的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校园区域内雨洪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有效改善校园及其周边的水生态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序的开发建设与有限的滨海区宝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前景,综合运用城市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探索了优化整合烟台滨海景观的发展之路.文章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层面对滨海景观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构"一带三轴"的景观形态构架,针对烟台市滨海带的不同区段给出了不同的指导性建议,最后落实到微观层次的细部设计.通过这样一个概念性城市设计,可以为烟台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参照和依据,从而创造出丰富、优美、和谐、充满生机的城市滨海景观.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从古城的建筑风貌,城市主色调,建筑小品和雕塑,街道景观及绿化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西安的城市景观特色。在展现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景观风采的同时,剖析了西安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一方面,为以后西安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为其他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建设样本,并可以避免一些建设误区。在研究方法上,充分进行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并经过深入思考加工,从而得到一些自我对西安城市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城市景观建设以后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城市景观风貌设计中,二维CAD效果图难以反映三维景观的真实感,且简单的三维可视化不能满足设计人员对景观的空间分析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城市三维景观漫游系统。系统设计中,首先利用Google Sketchup对常用的景观模型建模并搭建三维模型库,然后开发一系统,自动调用模型库中的模型生成三维场景,并进行景观设计。系统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可为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在城市景观研究、设计、管理等方面提供具有真实感和空间参考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纪念性景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化形式,反映着高校校园景观的个性特色与文化内涵,具有延续校园文脉、强化环境育人、凝聚校园空间和展示校园整体形象的重要作用.在解析校园纪念性景观的内涵与作用的基础上,从纪念对象、选址、空间布局与表现手法等方面着手,对重庆高校纪念性景观进行调查研究,归纳了高校校园纪念性景观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明确了重庆高校现存校园纪念性景观的主题分类,并指出当前重庆高校纪念性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期能为之后的校园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结合我国城市河流硬化工程现状及国内外河流修复的发展趋势,近自然化的河流生态修复模式,已成为国际上城市河流改造发展的方向。本文意从景观生态学理论出发探讨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一致性设计思想,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具体方案,为我国城市河流改造和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是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景观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所提出的.从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概念的提出,归纳出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经验,从地形与雨水的利用、植物的栽植设计与材料的运用等4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为更好地设计节约型校园景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设.景观小品在校园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文章从校园景观小品的概念、类型以及设计原则入手,对泉州市华侨大学校园景观小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目前尚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是城市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增进师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地方院校——阜阳师范学院清河校区(老校区)和西湖校区(新校区)为例,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采用多样性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维分析等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两校区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两校园生态质量方面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绿地系统今后的落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城市夜景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作用优化城市城市功能和环境,为城市居民的夜生活提供场所。正确把握城市夜间景观环境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城市夜空间环境的质量,而城市夜间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剖析我国城市夜景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城市规划、发挥地域特色、和光环境等角度结合城市设计理论,提出了城市夜间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山地校园总体的景观规划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与实例建设经验,但针对其中绿地的景观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地的景观建设为例,在校园总体规划、建筑及功能分区已经成型的框架下,从绿地规划的原则、景观要素的运用和设计中来讨论山地校园绿地的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平潭综合实验区自成立至今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以期为实验区后续开发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RS和GIS技术,基于2016年SPOT-7遥感影像,对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完成初期建设目标后的区域景观格局和景观脆弱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平潭岛中部区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大于外周区域,整体景观脆弱性由北至南呈现"低-高-低-中"的空间分布结构.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下一阶段的开发建设中应及时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景观生态保护措施,以遏制其景观破碎化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娟 《科技信息》2013,(2):99-99
目前,对于山地校园总体的景观规划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与实例建设经验,但针对其中绿地的景观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地的景观建设为例,在校园总体规划、建筑及功能分区已经成型的框架下,从绿地规划的原则、景观要素的运用和设计中来讨论山地校园绿地的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出口路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和窗口,是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城市出口路的景观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对外形象。本文着重从景观性、生态型和防护性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设计预期达到的绿化景观效果,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城市出口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徐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校园硬质景观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运用硬质景观的设计原则、方法等理论,对徐州高校校园的一些典型区域的硬质景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总结出徐州市高校校园硬质景观的特点,并对徐州高校校园硬质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结合对呼和浩特个别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的考察情况,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及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城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基点和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广泛查阅文献的研究方法,选取东北地区建校60年以上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在农业教育发展上有一定建树的3所农业院校: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校园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农业院校校园植物景观的优势,并通过充分利用校园植物景观的优势,总结出东北地区农业院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与创新的营造手法是:突出农业教育、农业现代化体现的基本功能;将农业实验田园与景观环境设计有机融合;体现浓郁的乡土地域性,让师生自然情感有所寄托;增加可参与性,将农业劳动教育融入景观.同时,为北方寒冷地区其他农业院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田姣 《科技资讯》2012,(2):143-14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园林规划能力的不平衡,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中,很多城市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导致园林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探究各国海绵城市建设异同与发展经验,继而以海绵城市建设最为典型的单项措施——雨水花园为例,从其结构组成、水力特性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分析其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应,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借鉴.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与运行存在的堵塞和蚊虫孳生等潜在问题与风险,并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和展望:借鉴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发展历程的同时需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因地制宜,注重区域差异性;加强现场试验,进一步探究海绵城市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机制;与此同时,堵塞和蚊虫孳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与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与风险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的校园景观与植物配置已成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一所高校环境特点的缩影。以烟台南山学院20周年校庆之际绿地现状与环境特点为背景,对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通过校园绿地现状分析、校园绿地景观优化原则和植物配置优化三个方面,浅论校园景观的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