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以PdCl_2-EDTA为催化剂的Suzuki偶联反应,成功合成具有不同取代基及对称性的对-三联苯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红外光谱(IR)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熔点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PL)对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三联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对-三联苯上引入—OMe、—COOMe和—CHO基团后,会使对-三联苯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和最大发射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对-三联苯化合物结构的对称性对紫外吸收峰有影响,对荧光发射峰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水杨酸、氨基硫脲为原料,POCl3作为溶剂、催化剂、环合剂,合成了2-氨基-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通过其与相应的芳香醛反应,合成了3种含杂环1,3,4-噻二唑的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产率高,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有望成为较好的有机光电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芴酮为基础,通过引入吩噻嗪基团,利用Ullmann反应合成了化合物2,7-二-(N-吩噻嗪基)芴酮(DPhFO);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光光度计(UV)、荧光分光光度计(PL)、热重分析(TGA)和循环伏安法(CV)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DPhFO)能实现深蓝光发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不易结晶,易溶于二氯甲烷等常见有机溶剂。DPhF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可应用于有机照明和显示的蓝光主体材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叔丁基苯咔唑衍生物。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利用紫外吸收光谱仪、荧光发射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热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无论在溶液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均能发射强烈荧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溶液荧光量子产率(77%~54%);它们的能隙较窄,约为2.9 eV;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上,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与连接基团有明显的关系;合成的产物均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热失重5%的温度(Td)超过470℃,玻璃化温度(Tg)超过220℃。所合成的化合物可望成为高性能发光材料应用于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2-氨基-5-(2-苯基-1,2,3-三唑)-1,3,4-噁二唑,该化合物以葡萄糖为原料,经过葡萄糖脎氧化关环得到(2-苯基-1,2,3-三唑)-4-甲醛(c),然后(c)与盐酸氨基脲反应,得到缩氨基脲,再用溴氧化得目标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 NMR和X-ray证实,并测定了其荧光光谱,由于三唑环的引入,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其荧光光谱显示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6.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7.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 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及其在银纳米作用下的荧光性能,本文合成了60个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化合物,并制备了银纳米溶液.这些化合物包含羟基处于芳环的4-,3-,2-,2'-和4'-不同位置的异构体.将化合物配制成无水乙醇溶液,测定了纯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光谱以及化合物-银纳米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1)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发射波长与羟基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处于醛芳基2-位羟基的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最长;(2)化合物在银纳米作用下,荧光发射波长均有移动,其移动的大小与取代基电子效应没有明显的定量相关性;(3)荧光发光强度相对于纯化合物,普遍发生了降低,仅有极少数化合物有增强.该结果对希夫碱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有理论意义,同时对银纳米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检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咔唑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还原席夫碱N-对[缩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苯基-3,6-二(叔丁基)咔唑(L1),经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MALDI-TOF质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L1的热稳定性和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L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荧光性质,在极性溶剂中有高的量子产量和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4,5-双(5-氯-2-甲基噻吩-3-基)-1,2-二苯基-1H-咪唑化合物L,通过1HNMR、13CNMR 和元素分析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酸效应对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效应对化合物L 吸收光谱的影响很小,但通过酸效应能够对化合物L 的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有效的调节。另外,化合物L 在质子化前后均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显示出与众不同的“on to on”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Adler缩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以此为母体,通过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合成了中间体化合物2-甲酰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FTPP),并以此为中间体,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了β位取代的水溶性四苯基卟啉衍生物(TPP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MALDI-TOF质谱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初步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有良好的红色荧光特性,为寻找新的水溶性红光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电子传输型口恶二唑环与空穴传输型咔唑环、蒽环、苯环等芳香环相连,设计合成了4种双光子荧光分子2,5-二[4-(2-芳基乙烯基)苯基]-1,3,4口-恶二唑.通过W ittig-Horner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结构表征.所合成的D-π-A-π-D型对称电荷转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子内能量传输性能,因而能够增强双光子荧光发射能力和提高双光子吸收截面.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芳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环化缩合制得了3种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苯基)吡唑(NH2APC)衍生物,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FT-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并测试了化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探讨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改进NH2APC的合成方法,降低了合成各步反应成本且收率高,目标化合物光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异喹啉-7-酮衍生物,7H-苯并咪唑[2,1,-a]联苯[de]异喹啉-7-酮(1)和4-溴代-7H-苯并咪唑[2,1,-a]联苯[de]异喹啉-7-酮(2),并用红外、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对于这两个化合物,使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几何结构和原子电荷自然布居分析.使用TD-DFT方法,预测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与实验电子光谱相吻合.在萘环的4位处引入Br吸电子基团将会改变化合物1和化合物2电子光谱和荧光光谱峰的强度和位置.  相似文献   

15.
铕配合物-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铕的邻菲罗啉配合物及其插层钠基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电导率等确定了铕-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组成为Eu(phen)2(NO3)3,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表征,结果证明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较好荧光性能、热稳定性高的铕-邻菲罗啉配合物插层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芴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广受关注.以芴为原料,通过卤代、9-位亲电取代反应、与金属镁反应合成格氏试剂,再与二苯基氯化膦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等合成了目标化合物二苯基-9,9-二甲基-2-芴基膦.采用核磁共振谱(1H、13C、31P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液质联用飞行时间质谱LC-MS TOF)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了结构,为后续合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重要前体.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做荧光染料的潜力,但水溶性较差.通过亲核取代、酯的水解、关环三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的水溶性较好的花青素类荧光染料,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该目标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从结果可知该荧光染料呈红光发射,量子产率较高,是一种光谱性能较好的荧光染料.  相似文献   

18.
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喹啉、无水醋酸锌和4-氨基吡啶(AP)合成了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5%的热失重温度为480℃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用分子荧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在丙酮中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位于524.5nm.以产物(DPPBI)为敏化剂敏化TiO2制备了DPPBI/TiO2粉末,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DPPBI/TiO2进行了光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PBI/TiO2在400~640nm范围内有一较强吸收带,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到了可见光区.  相似文献   

19.
噻吩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广受关注.本文中以2,5-二甲基噻吩为原料,通过卤代、与正丁基试剂反应合成噻吩双锂试剂,再与二苯基氯化膦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3,4-二(二苯基膦基)-2,5-二甲基噻吩.采用核磁共振(~1H、~(13)C、~(31)P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液质联用飞行时间质谱(LC-MS-TOF)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确证了结构,为后续合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前体.该化合物目前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氮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因此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测定一系列的中氮茚的扩环衍生物:苯并[f]吡啶并[2,1-a]异吲哚-7,12-二酮的荧光光谱,总结出了不同取代基团对这类化合物荧光性质影响的规律.并进一步通过量化计算与实验结果相对照,较好的解释了这类化合物的双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