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向性"这一概念作为专业术语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且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意向性"来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接受了意向性的学说,并对它加以改造。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极力宏扬,"意向性"这个概念成为20世纪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是人类心智对客观世界的"指向"或"关于",为人类(包括其他部分高级动物)所有,具有心理表征和社会交际两重属性。人类交际行为的实质是交际双方互相传达思想、交流情感,或施为行事,交际的核心是意义的建构。意向性,从根本上讲,是心理的,而意义建构是以特定的语码形式反映交际行为人之于客观世界的关系。意向性和意义建构有着紧密地关系,但两者并非相等。交际行为中,意义建构以意向性为取向,旨在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和分析格莱斯和塞尔分别对意向性意义作出的研究,发现对言语行为的意义分析不再局限于语言符号的形式,而是把心智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对言语交际的考察之中。格赖斯以心理意向为基础分析意义和交际;而塞尔从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相结合的角度思考意向性,大胆改造传统意向性。  相似文献   

4.
论胡塞尔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其哲学思想,这就是“意向性”。意向性是纯粹意识的本质特性。由于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他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是不同的。在《逻辑研究》时期,其结构为:意向行为——意向内容——对象;在先验现象学时期,其结构为:意向作用——意向对象,而与此相应的另一种表述则为:自我——我思——所思。本文对其不同时期的意识结构分析及其特定用语的特定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审美意象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内在表现;或者说,是作家的心灵与“不在场”的事物进行接触并赋予这“不在场”的事物以心理的呈现或心理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的意向活动。作家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客观事物的过程,而是在一个预在的意向指导下的构造过程。正是这种预在的意向性构造过程,决定了作家的感受方式和感受向度。如果说,审美活动最终是要营造一个意象,那么,离开审美主体的意向性构造,这个意向就不可能产生。意象之所以不是一个实在物,就因为它是一种意向性的产物。审美意向的“意”,离不…  相似文献   

6.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一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接受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相容性、主观规范、有用认知、易用认知和行为意向5个方面。员工的行为意向由易用认知、有用认知、主观规范共同决定。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是个人因素,主观规范是社会因素,相容性是易用认知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个人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员工的行为意向形成,进而影响员工的接受行为。  相似文献   

8.
从意向性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是分析哲学发展历程中一个突破性阶段,塞尔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塞尔将意向性看作语言的意义的根源,试图回答语言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认为正是因为语言意义与意向性同构,语言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属于替代性话语,是替代与被替代成分之间的外延内涵的传承;其运作过程中,心智的意向性作为先导,决定主体的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委婉语所表达的物理事件随附着既自主又依存的心理属性,而心理属性所引发的对物理事件的感受和认识经过心智的调节后生成为一种具有新颖特质的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0.
"诡道",作为源于《孙子兵法》的中华文化关键词,其文化意向在中学西传、中外对接的概念转换中由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招致误读。基于历史文化语义学之视角,西方译者英译之误读涵盖"诡道"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诡道"概念所反映的意向世界及"诡道"概念的基本文化内涵。其误读有三:不尊重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导致的常识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英译用词之意向性却有悖于源概念文化意向之理解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源概念文化意向却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赋予其有意图的意义之功利性误读。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的妻子》是美国作家凯·博伊尔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隐喻内涵丰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意向图示模式来分析文本的巧妙空间布局,探究作者设置空间结构的隐喻内涵,进而更深入地解读这篇经典之作的深刻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从心智哲学视角考察仿拟运用的机制,仿拟具有派生的意向性,并可以从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仿拟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分别是仿拟思维和仿拟构式,仿拟生成是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意向内容,通过模仿本体而拟创出新的仿体,是仿拟思维的结果,并以趋同和涌现为心智基础;仿拟理解是听话人在注意到新奇、独特的仿体之后,通过联想提取出本体,以完整的仿拟构式在听话人的心智中表征出来为前提条件,并以注意和联想为心智基础,最终理解仿拟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认知语用学和心智哲学的相关理论,对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认知主体的心智活动进行剖析,指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选用反映了交际者的利己意向、利他意向和社会归属感。期望通过解析言语使用者使用间接拒绝时的心理意向,进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提供心智层面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景观物象经历一系列意义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基础构建和地域情感的倾注依附,使马丽华的涉藏区域游历呈现主体性的结果、意向性的过程。马丽华之于涉藏地域景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在创作主体的具身性身体感知中,构织成基于经验的高级情感意义模式,积淀为意识思维图景的安置与构思,其文本中景观文化的媒介性载体,随文本的传播融合而生成裂变,在多重文化边界的对话互动中,不断塑造着异域文化景观的丰富性蕴指。  相似文献   

15.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其意向性在于指向特殊的对象,是对它所具有的关指对象能力的抽象,并实现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统一。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内容是指那些需要运用镶嵌语言来协助主脉语言表征的内容成为课堂语码转换的对象,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态度是指在关指具体的内容时利用课堂语码转换优于单独运用镶嵌语言或主脉语言,并采用一种平常的心理取向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在斯皮瓦克翻译的德里达的《论文字学》的译者前言中,斯皮瓦克主要阐释了"解构是一种阅读"的中心策略,这是斯皮瓦克对解构思想的最核心的解释。它阐明了斯皮瓦克对解构的基点性认识,即解构的实现是一种文本的认知过程,它来源于不同经验视域的主体的解读。也就是说,解构是阅读主体居于主导地位的,分别建立在文本同一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这种认知能够在文本的双面性中,发现显在文本所不知道的潜在文本,展现被传统语言霸权所遮蔽了的他者世界。  相似文献   

17.
意向性是把语言、心灵和实在联系起来的中介,是语言哲学范畴的概念。以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为基础展开对教育制度之地位功能的语言哲学意义的论述,即探讨语言与教育制度功能发挥与形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实中许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教育以真正面目。意向性理论的研究视角将为我们探讨教育制度的功能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意义的理解是基于认知心理基础上对源出语的认知理解;翻译是一个原型范畴,对源语语篇及译语语篇采取原型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在翻译属于号召型文本的广告英语时,我们也应从原型理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等值效应。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和社会基础上,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方式。文章从阅读文化的视角对文本概念进行探讨,认为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就是被读者所阅读和认知的客观对象,是付诸一定符号和载体形式的知识信息,文本的意义不是作者的意愿,而是作者赋予的意义与读者个体所赋予的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入境游客为调查对象,将目的地形象细化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目的地形象、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与整体形象对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目的地形象的各个维度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3)感知价值在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