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熔体发泡法制备纯铝基泡沫铝.采取快速搅拌加发泡剂的方法,解决了在高于纯铝熔点温度下,发泡剂分解速度快而不利于均匀混合到熔体中的难点;重点研究了发泡时间对制得的纯铝基泡沫铝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质量优良的纯铝基泡沫铝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增黏剂金属钙的加入量为2%~3%;增黏搅拌时间为4~5 min;发泡剂的加入量为1.0%~1.5%;加发泡剂时熔体的温度为690~700℃;搅拌速度为1500~1800 r/min,搅拌时间为3 min,发泡剂控制在1.5 min内加完,发泡时间为4~5 min;自然冷却法冷却.压缩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纯铝基泡沫铝的压缩强度比Al-Si合金泡沫铝的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采用半固态熔体直接制备泡沫铝合金先驱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半固态熔体的自身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配合相应的半固态搅拌工艺,无需添加增黏剂即可实现氢化钛发泡剂的均匀混合,冷却后可直接获得泡沫铝合金先驱体.文中对于影响先驱体制备质量的熔体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叶片结构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熔体固相率在1%~30%之间时,发泡剂分散性会随着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搅拌时间为180 s,搅拌速度为500 r/min时,铝合金先驱体中发泡剂的分散最均匀.  相似文献   

3.
对锰方解石的盐酸浸出行为进行研究并采用石灰乳法制备四氧化三锰;采用X线衍射对产品Mn3O4进行表征,考察液固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浸出行为.为了提高产品四氧化三锰的纯度,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石灰乳浓度为1 mol/L时,Mn2+浓度、反应温度、石灰乳加料速度以及反应陈化时间对氢氧化锰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锰浸出率随温度和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催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反应时间;锰方解石矿的浸出过程为扩散-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过程;当氯化锰浓度为0.5 mol/L,反应温度为80℃,陈化时间为4h,加料速度为6 mL/min时,氢氧化锰中锰质量分数可达60%以上,最终产品四氧化三锰中锰质量分数为70.42%.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铝合金。系统地分析了发泡剂在弥散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速度、温度对孔隙率和密度的影响。对发泡剂在搅拌过程的弥散分布及气泡在熔体中的破碎,循环运动和稳定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深讨。结果表明搅拌时间、温度、速度分别控制在1.5-2.5 min,625-655℃,1500-2000 r/min时可制取低密度、高孔隙率的泡沫铝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5.
AZ91D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半固态镁合金机械搅拌装置,制备了镁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搅拌工艺参数对半固态镁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静置时间和搅拌温度对半固态组织影响很大,搅拌速率在900r/min时,静置时间为5-10 min,搅拌温度在565~575℃时,获得的组织均匀细小;搅拌速率过大,晶粒尺寸反而有所增大;静置时间影响半固态组织中固相晶粒的长大;搅拌温度影响固相率,从而也影响到固相晶粒的圆整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型间歇消化装置,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消化参数对石灰干式消化速度及消石灰结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消化参数对消化结果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消化时间>水灰比>搅拌速度>消化水初始温度.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消化时间为5~10 min;水灰比(摩尔比)为1.3~1.6;搅拌速度为250~300 r/min;消化水初始温度为25~45℃.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备的消石灰比表面和孔隙率最大可达25.69m2·g-1和75.09%.  相似文献   

7.
对分子蒸馏富集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微生物油脂预先进行皂化和甲酯化反应,制得混脂肪酸甲酯,作为分子蒸馏原料,考察了多种分离工艺参数对花生四烯酸纯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1.0 Pa,蒸馏温度80℃,刮膜器转速150 r/min,冷凝温度10℃,进料速度1.5 mL/min条件下,产品的纯度和产率分别达到67.48%和85.86%.  相似文献   

8.
餐饮业废油脂脱色及皂化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餐饮业废油脂为原料,研究探讨了废油脂脱色和皂化生产油脂皂基的最佳工艺路线和参数,为废油脂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最佳脱色条件是:活性白土用量5%;脱色温度控制在80-120℃;脱色时间25min.废油脂脱色后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皂化时间4h,皂化温度100℃,碱液用量m(NaOH):m(废油脂)=1:2,皂化用NaOH碱液质量分数为30%.  相似文献   

9.
酸浸对钙化焙烧提钒工艺钒浸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硫酸浸出法提取钙化焙烧后钒渣中的钒,考察了浸出参数:物料粒度、体系pH值、浸出温度和时间、液固比(L/S)、搅拌速度对钒及杂质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粒度小于75μm时对提高钒浸出率影响较小;液固比从2∶1增加到7∶1,搅拌速度由100增加到500r/min时,钒浸出率增长幅度均低于3%;钒浸出率在浸出前15min内迅速升高,之后增长变缓;浸出体系pH值对钒及杂质浸出率影响显著,pH值为2~3时钒浸出率达90%,杂质元素Ca,Mn,Mg,Al,Si,P浸出率为10%~30%;在较佳浸出条件下:粒度96~75μm,pH值为25,温度55℃,时间30min,L/S为3,搅拌速度500r/min,钒浸出率超过91%.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相细乳液法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硅空心微球.对影响空心微球粒径大小、单分散性的影响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硅源的用量,陈化过程中的搅拌速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VTEOS=0.75mL,VTween80=200μL,VSpan80=400μL;在陈化搅拌阶段,先以v=600r/min的速度搅拌6h,然后以v=300r/min的速度搅拌6h,最终静置12h.在该条件下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空心二氧化硅微球.  相似文献   

11.
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掺入一定质量的MgSO4·7H2O,制备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粉体.分析Zn、Mg元素的质量分数,通过XRD检测粉体晶粒度.结果表明,少量Mg的掺入可降低碱式碳酸锌的晶粒度,随Mg的质量分数增加,Zn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粉体晶粒度也呈减小趋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粉体的晶粒度逐渐增大;加快搅拌速度,粉体的晶粒度减小.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Mg的质量分数1.11%~1.36%,反应温度60 ℃,搅拌速度350~400 r/min.在此工艺下,可制得Zn的质量分数为56.18%,Mg的质量分数为1.31%,晶粒度为9.5 nm的碱式碳酸锌.  相似文献   

12.
皂基就是一种制皂的基本原料,是将油脂和碱与水反应而成的。利用皂基制皂就是把皂基加热融化,加入精油和色素,定形冷却后即可得到造型美观的手工皂。制作工艺较冷制皂来说相对简单易操作,而且安全成功率高。对于皂基制作手工皂来说,透明度和软硬度以及润滑度都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笔者认为这些与加入乙醇的含量、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加入乙醇的时间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研究的方向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在选择皂基这种基本原材料的时候,为了使研究更加充分,我们对于皂基的市场平均价格以及皂基制皂的成本进行了计算,在选取最佳的制皂工艺条件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成本的问题,使得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采用正交试验方案,优化设计絮凝试验,考察了硅酸钠溶液浓度、硅酸钠溶液加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沉降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废机油再生质量的影响;得出了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再生的最佳工艺参数:硅酸钠溶液浓度为20%,硅酸钠溶液加量为10%,搅拌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沉降温度为70℃~80℃,沉降时间为16 h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不引入KL分子筛晶种和导向剂的情况下,以硅溶胶、铝酸钠作为硅源和铝源,控制原料凝胶的陈化温度和陈化时间,水热合成出具有较高结晶度的KL分子筛.通过XRD分析手段对合成出的KL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当陈化温度15~55 ℃,陈化时间24~120 h时,水热合成出的KL分子筛的结晶度为89%~94%,因此陈化时间和陈化温度在控制KL分子筛的结晶度大小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ACH热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用沉淀法在搅拌转速10000r/min,1%(质量分数)分散剂PEG1000,陈化15h的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铝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经850℃×30min煅烧制得了粒度为20~30nm,比表面积为245.8m2/g,形貌为球形的纳米γAl2O3,并研究了AACH焙烧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搅拌强度、有机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对前驱体晶体结构有重要影响。γAl2O3的粒径分布及形貌与AACH的粒径分布及形貌有密切的关系;强化搅拌及添加有机表面活性剂对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有较好的效果;室温下陈化时间超过30h,前驱体形貌有转变为棒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的脱色效果.探讨了壳聚糖用量、pH值、吸附温度、搅拌速度与搅拌时间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溶液的最佳脱色工艺为:壳聚糖1、2、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200、150 mg/L时,在20℃,pH值为6.0左右的条件下,以350 r/min搅拌10 min,再以150 r/min搅拌15 min,静置2 h,脱色率可达95%以上.分子量和脱乙酰度较大的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的脱色效果.探讨了壳聚糖用量、pH值、吸附温度、搅拌速度与搅拌时间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溶液的最佳脱色工艺为:壳聚糖1、2、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200、150 mg/L时,在20℃,pH值为6.0左右的条件下,以350 r/min搅拌10 min,再以150 r/min搅拌15 min,静置2 h,脱色率可达95%以上.分子量和脱乙酰度较大的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58# 全精炼石蜡为原料,采用无催化技术进行氧化,氧化温度130 ℃,氧化时间2 h,氧化后的石蜡物性与天然蜂蜡相近。将氧化后的石蜡进行乳化,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温度为90 ℃,乳化时间为4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使用硬脂酸与三乙醇胺复配的乳化剂时,获得了乳化效果最佳的乳化蜡。  相似文献   

19.
在聚四氢呋喃废水回收磷的试验中,采用结晶法回收磷,分别考察了反应物体积比、陈化时间、搅拌强度等因素对析出晶体量及晶体结构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乙醇∶废水)为1.5∶1,搅拌强度200 r/min,静沉时间2 h时,磷酸盐去除率达85%以上,获得的晶体晶形与搅拌强度有关,经X-衍射光谱分析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在添加β-谷甾醇的油脂混合体系中准确、高效提取β-谷甾醇的方法.用Agilent-C18反相色谱柱对β-谷甾醇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甲醇∶水=98.5∶1.5(体积比),检测波长210nm(0~20 min),其标准曲线在25~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2),检出限7.5μg/mL;优化提取油脂混合物添加β-谷甾醇的工艺因素,当最佳提取次数4次,离心转速2 000 r/min,皂化温度80℃和皂化时间3.5 h,β-谷甾醇添加量的回收率达到94.32%~97.57%,RSD为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