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气相色谱法建立白酒的指纹色谱图,利用指纹色谱图鉴别白酒的真伪。用ZB-624毛细管柱分离样品中的微量组分,用FID检测器进行测试,直接取1μl白酒进样分析。白酒样品1含量在0.001%以上的微量组分总计40个,占总有机成分含量5.55%。该法能分析白酒中有机微量成分及其量比关系规律特征,可为鉴别白酒真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白酒的酒醅入窖温度对酒醅窖内发酵有重要影响,入窖温度是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利用冷风摊凉的方式控制酒醅入窖温度,探究入窖温度发酵过程酒醅的温度变化、物质消耗、产酒率和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风摊凉有利于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出窖酒醅的理化影响不显著,对出酒率、优质率和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有显著影响,获得了试验车间酒醅夏季最佳的入窖温度区间为22℃~23℃,能够提高2.17%的出酒率和2.06%的优质酒率,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夏季发酵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在高温季节时,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调整浓香型白酒酒醅入窖温度工艺参数的方法,有助于推动浓香型白酒发酵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测定白酒蒸馏过程中各种主要有机酸的馏出情况,结合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白酒中有机酸的蒸馏特性,指出白酒中各种有机酸与总酸的蒸馏规律一致,为酒尾>酒身>酒头。适当摘取酒尾馏分,单独储存可作为调酒时的高酸含量酒,提高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4.
竹纤维替代糠壳生产清香型大曲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糠壳给酒体带来的异杂味,同时增加竹子特有的风味成分,以竹纤维替代糠壳作为辅料进行固态白酒酿造来制备清香型大曲酒。在传统清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研究竹纤维替代糠壳的比例(0%、25%、50%、75%和100%)对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糟醅温度、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出酒率和白酒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HS-SPME-GC/MS法检测了白酒的风味成分。研究发现:竹纤维的最佳添加量为50%,此时发酵前后的理化指标变化更合理;出酒率达到最高、为31. 5%;所得白酒酒体清香纯正,醇甜柔和,具有明显的竹子风味;香气成分最丰富,共具有34种(主要含21种酯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和5种醛类物质),比传统清香型大曲酒新增了14种香气成分,说明竹纤维代替糠壳作为辅料对酒体风味有明显影响;己酸乙酯含量达到3. 3029 g/L。研究为竹纤维替代糠壳酿造清香型大曲酒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黄水和酒尾是生产白酒(浓香型大曲酒)中的产物。黄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有益的微生物;而酒尾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芳香物质,酸、酯含量高,还含有高沸点杂质。为使八一酒厂的优质老窖的黄水及酒尾充分利用,我们对黄水、酒尾进行了加曲多酵串蒸试验,其试验、分析与结果如下。 一、黄水的主要成分 黄水是酒醅淋浆得到,其酸度是5.3,  相似文献   

6.
引起白酒口干、上头的主要原因有酒中乙醛、杂醇油含量过高 ,酸酯比例不谐调 ,卫生指标、外加香料及酒精质量不过关等因素。解决措施有 :①白酒勾兑成型后适当延长贮存期 ;②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 ;③适当延长作调味酒的酒头贮存期 ;④保证正常的发酵工艺过程 ;⑤生产过程严格卫生管理 ;⑥尽量选用发酵生产的香精香料。(孙悟)  相似文献   

7.
以8只不同香型的样品酒为例,分析了白酒的微量成分含量对白酒质量的影响。首先,求出各类微量成分的相关系数矩阵;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醇类、酯类和酸类指标;最后,用Wi1coxon秩和检验法将样品酒进行成对比较。实证结果得出反映醇类、酯类和酸类影响的综合指标,以及8种样品酒两两间的微量成分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激光催陈白酒因其经济意义巨大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各地纷纷用多种激光束进行辐照效果实验并研制催陈设备,但至今未见机理研究的专门报道。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是白酒中微量组份复杂。乙醇与水占组份的98%左右,构成白酒的主体,其余为各种醇、酸、醛、酯等,多达一、二百种。微量组分的作用并不微小,恰恰是这些微量组份对白酒的香、味、风格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已知其中几种物质分子对某种类型白酒的香、味起主要作用(例如清香型酒中的乙酸乙酯与乳  相似文献   

9.
白酒质量的感官品评及伪劣白酒的鉴别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酒种类之繁多,风格之特异,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由于个别不法经营制造者借经济搞活之机,采取掺假、假冒商标等手段牟取暴利,更有一些好商为赚大钱,不惜使用对人体致命的有毒物质来增加酒的香味及甜味,致使广大消费者不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现将白酒品质的感官品评方法及白酒中兑水、掺糖、掺农药、以次充优等的检验方法列述如下,以供工商市场管理人员及消费者参考。l$官品评鉴别色泽鉴别先将酒倒入酒杯中,放在白纸上,正视和俯视酒体有无色泽或色泽深浅,然后轻轻振动,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内标定量方式测定白酒中正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用醋酸正丁酯作内标物,抽取白酒10ml,移入2.00%的内标液0.2ml,混匀,其白酒样品中添加内标液的量为0.3587g/L。应用自动进样器进样,采用ZB-624柱分离样品中的正丙醇和乙醇,然后采用内标定量方式分析白酒中正丙醇含量。内标-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正丙醇含量,正丙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4.47%~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3.16%,且重现性好。该法分析白酒中的正丙醇含量,能满足检测工作要求,适合于大批量白酒中正丙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白酒中几种含氮杂环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确定了分析白酒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含氮杂环化合物在pH1~2的条件下成盐,酒样浓缩10倍后以乙醚萃取除去中性杂质和酸性杂质,将样品pH再调至9,用乙醚萃取后KD浓缩,取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上述条件测定了茅台酒等6种名酒中的含氮化合物,发现各种酒中均有含氮杂环化合物存在,但因酒型的差别,化合物含量和组成模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袁菊如  陈全庚 《江西科学》1992,10(3):183-186
报道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四特酒成品酒、酒基、各类香型名优白酒中醇类的分析结果,发现了正丙醇含量高是四特酒香味成分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门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特点的分离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白酒生产,大大促进了白酒生产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准确测定白酒中醇、酯、酸、醛这些香味组分的含量是白酒质量控制分析的关键所在,采用毛细管柱和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白酒中大量微量成分的不断深入的剖析,为白酒生产的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把关,新产品研发,白酒内在质量鉴评和风格香型的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填充柱色谱分析法仍然是白酒分析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利用好填充柱色谱分析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白酒色谱分析精确度,仍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熊文军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98-98,102
白酒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白酒文化。然而我国的白酒广告传播比较单一,诉求重点在赞扬酒的优良品质上,在白酒文化的传播上显得单薄。白酒广告文化传播的创新,应该从我国白酒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白酒蕴涵的深刻内涵着手,把握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建立白酒的品牌价值和品牌文化,加强白酒企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种植在四川茶区的乌牛早等4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观测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遭受1级霜冻危害的芽叶与正常芽叶的长度、质量,测定芽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进行茶样的感官品质审评.研究比较了早春霜冻对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量、芽叶生化成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正常茶样,受冻茶样的芽长、芽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降幅分别为1.72%~7.76%、4.29%~10.26%、3.82%~20.06%、1.99%~8.31%;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总量的降幅分别为3.42%~8.17%、9.06%~21.78%.霜冻胁迫对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显著性影响.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各品种受冻芽叶所制茶样的品质均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春1级霜冻对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的芽叶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于川茶3号和乌牛早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从水分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淀粉及组分含量等6个方面着手,以小麦花后碳氮代谢为主线,阐述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山葡萄为材料,通过模拟家庭自酿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探究加糖(冰糖和砂糖)对自酿葡萄酒中酒精度以及糖类、总酸、甲醇和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酿葡萄酒时加糖显著降低了酒液的酸度,且酒液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冰糖组和砂糖组酒液中甲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3组的甲醇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国家标准≦0.4 mg/mL);酒液中杂醇油含量在国家规定含量(白酒的杂醇油标准≦2.00 mg/L)范围内;不同加糖方式与甲醇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自酿葡萄酒时加糖量应≦1∶10.  相似文献   

18.
<正> 新安酒是新疆著名品牌,是以高粱、玉米为原料,小麦制成的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剂,采用传统老五固态发酵工艺,经蒸馏、勾兑精心酿制的浓香型白酒。由于工艺独特,从而形成了新安酒独特的风格特点:1、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成分;2、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四大酯比例协调,其比例为1:0,6:0.5:0.1;3、其它色谱骨架成分和协调成分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对藜麦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营养组分含量对藜麦加工品质特性均...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白酒的酒醅中含有大量的单糖、寡糖、多糖、色素、有机酸和腐殖酸等有机杂质,严重影响对酒醅中微生物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如何通过预处理方法降低杂质的影响,快速成功提取高质量的DNA直接影响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准确性。实验采用无菌水、TENP缓冲液、PBS缓冲液分别对酒醅样品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样品浓度、纯度、DGGE丰度等指标的比较,确定了PBS预处理法为最佳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