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研究煤矿井工开拓开采模式,创新了深部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及煤与瓦斯协调共采方法,提出了强采动条件巷道顶板安全控制、无煤柱沿空留巷结构控制、钻孔法煤与瓦斯协调共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巷道围岩实时监测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深井煤层群安全高效的科学开采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和冷冻保存的方法,初步探讨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系统方法。方法:运用抗凝、密闭式血袋无菌采集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血,进行相应的微生物项目检测及HLA分型检测,采用二次回浆再提取的方法分离制备脐带血有核细胞(NC),并通过对不同的降温速率优化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冷冻保存及复温方法,对复温后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计数及活性检测。结果:共收集脐带血49份,筛选并冷冻保存了26份,所收集的脐全血体积124.6±26.27ml,NG总数(1.64±0.94)×10^9;分离后脐血体积25.77±1.45ml,NC总数(1.52±0.89)×10^9,回收率为(92.12±5.78)%。分离前后细胞活性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6.8±1.14)%和(95.7±1.63)%冻融前后NC总数分别为(2.16±0.79)×10^9和(1.97±0.95)×10^9,NC回收率(92.97±7.53)%,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5.7%和96%,CD34+细胞数分别为(8.02±4.61)×10^9和(6.89±4.15)×10^9,CD34+细胞回收率(85.56±5.27)%,粒单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回收率(91.45±5.44)%。脐血遗血干细胞在冷冻保护剂和复苏方法相同而降温速率不同的情况下,4℃-40℃时采用1℃/min的降温速率优于5℃/min的降温速率,-40℃-90℃时采用1℃/min或5℃/min的降温速率以及在置-196℃液氮保存前自-40℃降至-90℃或降至-150℃之间,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优化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和冷冻保存的方法,造血干细胞回收率高,可以满足普通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浅部资源较少,而深部储备量丰富的特征.深部煤层埋藏较深,埋深在1,000, m以下的储量约为2.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矿井开采每年以8~12, m的速度向深部发展,东部矿井每年10~25, m,开采深度超过800, m已有200多处,超过1,000, m已有47处,仅山...  相似文献   

4.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灾害的预测预报、防控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贪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宓窑的预测预娘防柁理论和艘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急倾斜煤层(α>45°)分布较广,20多个矿区的103个急倾斜矿井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区域,可采储量占本矿井储量的5%~78%。近20年来,由于进入深部开采(400~1000m),急倾斜矿井三下压煤愈趋严重。如,①京西大台矿(80万吨/年),建筑物、铁路等滞压优质无烟煤1100万吨,占矿井总储量的33%;②开滦马家沟矿(65万吨/年),村庄和钢铁厂下滞压优质肥煤3506万吨,占可采储量的85.7%。三下压煤严重制约矿井的生存和发展。急倾斜煤层厚、倾角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煤方法多种。与缓倾斜相比,急倾斜沉陷规律更为复杂,沉陷控制难度大。国内外对急倾斜开采沉陷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同范围大样本地面站监测数据与遥感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市城市热岛的强度、格局特点.研究显示,杭州市城市热岛强度已高达3.3℃,热岛分布呈现由“一热岛分布”向多核发展的新趋势,杭州市市中心、江干下沙及萧山区等城市中心及商业密集区成为3个重要热岛,城市热岛还存在高温斑块呈现串珠状,从高温区域向次高温和相对低温区辐射,同时,低温区域呈现廊道状由相对低温区向高温区穿透式入渗的现象,城市社区及商务活动区是城市热环境急需缓解的地方.公路绿化带或河岸林带建设可显著降低城区公路的热状况,发挥了重要的降温作用.植被覆盖NDVI与降温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覆盖度提高,降温能力增强,可实现以绿岛覆盖热岛的作用.森林覆盖率35%(NDW0.35)是杭州市城区森林降温功能“经济性”的分界,低于35%的覆盖率每增加10%,降温能力平均增加0.57℃,分割点之后覆盖率每增加10%,降温能力平均增加0.2℃,相当于全球10年的增温速度.森林覆盖率高于53%后,杭州市城市森林降低城市岛效益得到发挥稳定,降低热岛强度可达3℃,基本消除了热岛效应,可作为杭州市以绿岛完全覆盖热岛的理想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8.
家庭栽培成攻的七要素1.栽培介质:蝴蝶兰常见的栽培介质主要以水草、苔藓为主。2.温度: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蝴蝶兰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时期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蝴蝶兰适宜生长温度为16-30℃。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气温低时应注意增温。一般冬季有供暖设备的房间,这个温度不准达到,但要注意,不要将花直接放在暖气片上或离之过近。夏季温度偏高时需要降温,并注意通风。若温度高于32℃,蝴蝶兰通常会进入半休眠状态。要避免持续高温。春节前后为盛花期,适当降温可延长观赏时间。开花时,夜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3-16℃,但不能低于13℃。  相似文献   

9.
高温含尘废气治理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0-20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燃煤供电供热的系统不断增多,大量高温含尘废气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大量热能不必要的浪费,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温含尘废气具有温度高(450℃~1400℃)、粉尘颗粒细(1~10μm)、悬浮于空中不易沉降、且成分复杂、净化要求高(大部分行业要求小于50mg/m3)等特点而成为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除尘方法受其技术的局限性,不能同时满足高温含尘废气高标准环保排放与余热利用的要求。采用蜂窝陶瓷过滤技术处理各种锅炉、窑炉高温含尘气体具有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粉尘容量大、工作温度高、抗热冲击性强、耐酸碱性强等优点,因而是高温含尘废气净化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是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高产高效安全矿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批千万吨级矿井建成,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产煤国,2009年煤炭产量超过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0%。开采装备是煤矿高效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煤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基础,近年来,开采装备技术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北太平洋盂Ⅱ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借助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综合调查船“东方红2号”,于2008年9月中下旬进行了深海大洋科学考察,在西太平洋黑潮源地和吕宋海峡成功布设潜标,形成了较完整的潜标观测阵列,并在东海陆架处布设海床基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测流系统。这标志着我们首次构建了由副热带北太平洋和我国边缘海所构成的大洋一边缘海动力系统的多点同步长期观测系统,为认识这一大洋一边缘海动力系统的能量物质交换提供了关键的观测支撑,同时也是我国深海大洋动力环境调查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我国深海大洋动力环境长期观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术可以成为幸运,也可以成为不幸,这是人类的命运。在技术时代,哲学思维应该敢于正视人类的命运,并把这一命运视为使命。未来人道主义的条件是学会并控制技术,这里是人类斗争的一个无边无际的战场。学会技术,控制技术,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学会技术,因为不学会技术,人类就无法生存;必须控制技术,因为不控制技术,人类就沦为技术的奴隶。这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斗争,人类的前途全然维系在:“搏击蛟龙而不使自己变成蛟龙。”  相似文献   

13.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IC)制造过程中,晶圆需要在数百道工艺之间频繁传输,晶圆传输能力对整个IC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晶圆传输机器人是IC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之一,承担着晶圆定位与快速、平稳搬运任务。随着IC制造向着大尺寸(直径≥300 mm )晶圆与小线宽(≤32 nm )方向发展,晶圆生产线工序更集中,加工速度更快,工作环境更洁净,这对晶圆传输机器人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大尺寸超薄晶圆的高效稳定传输,我们从晶圆传输机器人精确平稳轨迹跟踪控制、面向晶圆传输的微阵列传输面设计以及接触面微力与粘滑检测触觉传感器设计等3个方面开展了研究。针对现有晶圆传输机器人样机中各个运动关节不同步和末端手的振动问题,我们提出把交叉耦合控制技术和输入整形控制同时应用到平面关节型晶圆传输机器人中,达到减小轨迹跟踪时的轮廓误差和消除柔性传动环节引起的末端执行器振动的目的,实现了机器人精确平稳轨迹跟踪控制。针对目前凸点支承式末端执行器传输晶圆时摩擦系数较小、传输效率低下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米级垂直微阵列结构的新型晶圆传输面设计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晶圆传输加速度,可显著提高晶圆传输效率。针对大尺寸晶圆高效可靠传输过程中接触信息检测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晶圆传输接触面微力与粘滑传感器系统方案,即利用压敏导电墨( PSCI )的压阻效应实现三维力测量以及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粘滑检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依次从问题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特色与实验验证等方面分别对上述3个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4.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大规模、高能量、全离子加速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系统,属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它利用原有的兰州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系统(HIRFL)作注入器,采取主环CSRm与实验环CSRe耦合的双环结构,可将重离子束的能量从1—100MeV/u的低中能区提高到500—1000MeV/u高能区。同时利用空心电子束冷却技术将束流品质提高一个数量级,并提供包括放射性束RIBs在内的更多种类的重离子束,用以开展范围更广、精度更高的物理实验,是一个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大科学平台。2000年4月HIRFL.CSR工程由原国家计委批准开工建设,总投资2.935亿元;2005年9月建成并开始试运行;2008年7月30日通过国家验收且正式投入运行。验收意见指出,HIRFL-CSR工程全面优质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验收指标,其中主环加速碳、氩束流的能量和流强超过了设计指标,总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薄高密度芯片倒装键合,我们在超薄芯片的表面作用机理与高效剥离、基于飞行视觉的多自由度高精对准与高效贴片、键合界面接触电阻的建模计算及精确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创新工作包括:(1)揭示了微薄芯片拾取过程中剥离与碎裂的竞争行为及其影响机理,发明了基于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四自由度贴片装置及其力/位控制方法,实现了超薄芯片的无损拾取和多自由度高效高精贴片;(2)发明了基于多反射镜的飞行视觉定位装置,提出了多自由度调平、图像质量改善与超分辨率重建等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高精快速定位;(3)揭示了超薄芯片倒装键合界面形成机理,发现了导电胶倒装键合中接触电阻“弯曲效应”,提出了键合压力、温度、基板张力等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4)研制了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胶倒装热压焊工艺的高密度芯片倒装键合原型机,实现了最大芯片尺寸5 mm×5 mm、芯片间距15μm的高密度芯片封装。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方法。该工作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管并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完成。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1)确定领域的收词范围,(2)确定术语定义,(3)确定术语的英文名称。介绍了在每一阶段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目的是向从事术语审定工作的专家汇报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并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7.
科技名词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使更多的煤炭科技工作者能自觉运用规范的科技名词,特将矿山机械工程部分的规范名词和不规范名词作一对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973”计划“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过程节能的基础研究”(2009CB219800)项目实施近5年来,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在大型燃煤机组节能理论与方法、机组关键参数和运行状态的精确表征、机组能量输运特性及其与外部因素的耦合机制.以及大型燃煤机组能耗控制策略和设计运行优化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燃煤发电深层次节能奠定了科学基础、为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做出了贡献。本文对该项目的研究思路与主要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方法。该工作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管并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完成。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1)确定领域的收词范围,(2)确定术语定义,(3)确定术语的英文名称。介绍了在每一阶段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目的是向从事术语审定工作的专家汇报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并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20.
湍流是制约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卡脖子问题。在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日益成为飞行器设计的主要手段时,如何构建湍流的数学物理模型是最突出的基础科学难题。我们以复杂系统的新认识为基础,从理论、实验、计算等多方面形成一个突破湍流世纪难题的新思路。理论上,我们构建了结构系综理论新框架,在物理思想上将经典的朗道平均场理论推广到非平衡系统,形成基于广义李群变换的多层结构模型;在方法上创新发展了序函数分析方法,从精确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的经验数据中提炼湍流场的物理结构参数。这一工作在探索飞行器相关的壁湍流的物理对称性原理方面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首次获得规范壁湍流的解析解,确认了新的普适卡门常数0.45。同时,我们以钱学森系统工程的思想为指导,组织了湍流实验和计算平台的建设,针对飞行器典型流场实现了实验、计算和理论的联合攻关,并组织实施了工程计算平台的建设。这些努力为新一代工程湍流模型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