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达到新高度、新境界。讲好“大思政课”,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应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讲清、讲活思政课程。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成为时代有作为的新人。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学术已获得广泛共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已纳入国家制度管理范畴,在此场域的微观层面,至少存在支持体系、交流合作和师生主体间性三种对话关系向度。通过对“八个统一”要求下的思政课教学学术进行深入发掘和诠释,发现思政课教学学术具有六个“变”的特征。研究认为,高校须在组织保障上架构制度语境,改革质量与学术评价制度;在共同体平台建构学术语境,建设学术生态环境;实施建立教学学术研究联盟和大中小一体化学术共同体及创新师生交往主体间性意义生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金课”问题从2018年“金课”概念提出起便逐渐受到学界关注。通过对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意义、内涵、标准及打造路径等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金课”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金课”问题仍然需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深入研究,并且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思政课“金课”与其他课程“金课”协同创新研究以及实证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玲 《科技信息》2010,(5):173-173,181
“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德育教育要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营造教学环境等方面,对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军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3):161-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发展,宗教信仰开始在社会上升温,在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消解宗教信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察农民与市民的内涵与外延,并辨析几对相关概念。对农民市民化定义综评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市民化是指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不仅仅表现为地域、职业、身份、权利等的转变,而且伴随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交融。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现代化与人口社会化进程的有机统一。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农民市民化可分为农民城市居民化与生活方式城市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作为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及如何解决政治理论课学生上课"抬头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革和突破。在如今这样一个以文化快速传播为特征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微化"教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这种模式不仅在课上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热情,且在课后也起到时刻矫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媒体一代的大学生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挑战。基于新媒体技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知识更新能力、媒体运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影响的分析,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提出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理念是新时代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和实践要求的鲜明主线。“大思政课”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课堂容量、教育方法、情境创设等维度实现对思政课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建设好“大思政课”,就要善用课堂教学,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善用科学思维方法,完善“大思政课”的顶层设计;善用各种社会力量,充分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思政"教学理念的先进性逐渐显现出来,在进行高校"大思政"教学运行机制有效构建时,务必要注重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行的实效原则、可行原则以及广泛原则,通过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架构,建设"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创设特色教学体系以及改革成绩考评体系等来实现高校"大思政"教学运行机制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2.
罗韬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1):174-177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师德作为高校师德的一个分支,有别于其他师德规范。教学目的决定其师德建设的突出政治性;教育对象决定其师德建设的鲜明示范性。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水平,不仅要加强他律体系的完善,同时又要提高教师的自律水平,必须重视师德建设中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课建设的提出为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适应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思政金课建设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破除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引领、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多重困境,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高度融合。通过精品思政慕课、课堂革命、教师教学共同体等多种资源和渠道的综合作用,共同打造具有政治性、高阶性和创新性的思政金课,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才能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也要充分发挥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敏华 《科技信息》2010,(32):86-86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上,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好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政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思政课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道路的关键航标。高校思政课通过PBL的教学模式,在问题教学的基础上做“科研”,旨在“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以“教研”结合为目标开展高校思政课建设,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真正达到“教研”相辅。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由五个系统组成,即实践教学理念系统、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实践教学规范系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育人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成效明显,但影响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个别或普遍性问题仍然存在。推动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大思政”格局,并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持续实现思政育人理论和实践创新。首先界定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对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有利于改变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经验主义”倾向,弥补“证据片面性”缺陷,促使评价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对象多维覆盖、评价过程及时动态、评价结果精准科学。然而,由于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全新探索,其目前还存在认知困难、技术困境、共享困境等现实问题。要摆脱上述困境,宏观上,要构建一体化教育大数据平台,推进资源平台整合,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微观上,要培育大数据评价意识,提升大数据评价能力,掌握大数据评价规律,建构大数据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