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20年12月12日是有关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这一年,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相继公布了“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晕无疑问,全球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企业发展业态。碳中和的缘起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社会持续生存的主要威胁,减少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短缺及其大量使用所引发的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光能与电能是当前最受瞩目清洁的能源,其产生与利用方式与新型高性能的纳米材料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科学家也将研究目光投向高性能的光电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3.
邱小云 《华东科技》2023,(1):119-121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同时,这一问题也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98亿吨,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29%,位列第一。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发展问题。近些年,我国已经逐步落实了一系列碳减排措施,并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进入21世纪,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希翼打造出美好的无碳未来.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全球统一目标.在这一目标愿景下,金属矿产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宏观政策、市场运作、技术应用、碳金融等方面对金属矿产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金属矿产行业在碳中和的愿景下将面临成本上升、碳排放机理复杂、技术成熟度欠缺等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随着国家低碳经济深度推进,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金属矿产行业规模化发展成为新趋势,金属需求量将保持增长,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技术革新将助推产业升级,企业资金获取渠道拓宽,碳资产有望成为行业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加强碳排放信息化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对金属矿产行业企业等方面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全球统一目标.在这一目标愿景下,金属矿产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宏观政策、市场运作、技术应用、碳金融等方面对金属矿产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金属矿产行业在碳中和的愿景下将面临成本上升、碳排放机理复杂、技术成熟度欠缺等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随着国家低碳经济深度推进,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金属矿产行业规模化发展成为新趋势,金属需求量将保持增长,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技术革新将助推产业升级,企业资金获取渠道拓宽,碳资产有望成为行业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加强碳排放信息化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对金属矿产行业企业等方面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晨 《厦门科技》2024,(1):12-14
碳中和目标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手段,也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拥有深厚的海洋碳汇研究和负排放理论基础,加之广泛的国际合作经验,为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计划)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ONCE计划不仅直接响应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而且为中国的减排努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ONCE计划的实施,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海洋负排放“生态链”,推动全球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全球治理的海洋负排放方案,吸引和积聚全球高端人才,助力厦门建成国际海洋科学中心。  相似文献   

8.
由温室效应引发的一系列严峻的自然灾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问题,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海藻场拥有高覆盖面积、高碳汇能力的优势,在我国蓝碳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综述海洋暖化、酸化、富营养化及近岸浊度增加对海藻场的固碳、储碳能力的影响,为评估乃至提高海藻场的碳汇能力提供参考,为现实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在完成两次重要的能源转型之后,当前正在进行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旨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如何统筹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中国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认为:1)前两次能源转型均契合传统的经济发展规律,与工业革命相伴而生,能源作为普通生产要素,其结构在技术驱动下逐渐发生变革,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核心动因不仅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还包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驱动,需要多端发力完成。2)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面临能源消费总量偏大、碳排放量偏大、能源结构偏煤、国内油气产量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偏高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偏弱等安全风险。3)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应着力“三个加快”: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化石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及综合能源智慧化3方面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煤炭、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全面能源节约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明确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主要目标与主要措施。高校作为汇集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更应注重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科学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社会以及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不断输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预测了世界1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到2040年风电发展的稀土需求,研判了技术进步、回收等因素对稀土供需格局的影响,探究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结果显示:(1)碳中和气候目标将带来全球稀土资源需求的快速扩张,约是既定政策下稀土需求的2倍;(2)全球风电发展将导致稀土面临供不应求的压力,风机材料技术进步及稀土回收可缓解稀土供应压力;(3)未来20年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也面临着全球稀土供应多元化的竞争和挑战,澳大利亚、缅甸、越南等地将成为中国以外的主要稀土供应地区。建议中国积极统筹国内国外“2种资源”“2个市场”,充分利用稀土冶炼加工产业集聚的优势,加强高能性能磁材及其关联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并加快推动稀土永磁回收产业链建设。  相似文献   

1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碳中和(净零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21,(6):12-1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随着世界各国和企业加快“脱碳”进程,全球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前景令人期待。然而,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不会—蹴而就,技术和成本仍将是最具挑战性的。与此同时,两个世纪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在地理上的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中国能源资源禀赋被概括为“一煤独大”,煤炭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中国污染的最大来源。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是2060年前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路径,但根本途径是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目标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绿色金融作为推动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内涵的前提下,基于三螺旋的理论逻辑,聚焦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拟构建“人才需求—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人才供给”的路径,为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参照。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的“双碳”行动,建立动态的“产业—专业—课程”敏捷对接体系,有序衔接“学术论坛—创新项目—毕业论文”,并通过“虚拟教研室+现代产业学院”的教学方法,形成“共建—共验—共享”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人才培养能力增值研究。  相似文献   

16.
 6月19日,第十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以“碳达峰与碳中和”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论坛并为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王进展出席论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作专题报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等参与相关话题互动讨论。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等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30余人参与活动。 王金南院士围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及其对策”主题作专题报告,为与会人员阐释近百年来地球经历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与成效以及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结合实际从研究角度提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举措。 在互动环节,专家们围绕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如何看待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科技会堂论坛聚焦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和科技前沿领域,着力搭建顶尖科学家与领导干部的交流平台。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7.
邓爱华 《科技潮》2010,(3):26-29
低碳经济无疑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当气候变化成为新日寸代的焦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二方案。因此,如何减排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受到大家的重视,其中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燃烧科学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潘伟平,从大气污染控制、低碳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的角度,探讨全球和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及刘策。  相似文献   

18.
徐艳 《华东科技》2022,(3):62-65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技术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手段,仍存在绿色技术评估交易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不足、整体效能不高等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格局下,应加快各类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加强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及产业示范,促进先进绿色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共识,建设韧性城市也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和新途径。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韧性城市研究进展;总结了美国波士顿、丹麦哥本哈根、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应将低碳韧性理念纳入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和韧性城市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在海洋这片“蓝色沃土”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碳达峰、碳中和”将为海洋能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海洋能的发展,《科技导报》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李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