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革命或是社会革命通常倚仗暴力活动,实现一种突发、剧烈的变革。科学革命则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其内在动力发端于科学家的能动作用。科学革命有别于其他革命的基本特质就在于科学认识、科学方法、科学心理的产生,而科学的认识、方法、心理被激发之动力源于科学家本人之心灵静思。宁静是沉思的前提条件。而在宁静中沉思乃是科学革命得以成功的必要夺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分子生物学“革命论”和“非革命论”的观点的基础上,考察了1953年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艾夫里的研究工作,根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提出了分子生物学革命发生于1944年及分子生物学革命可分为形成期、高潮期、收获期三个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全国“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第十一届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与《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参考教材建设会议,于2006年7月16—19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承办。会议的内容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与研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研讨与参考教材统稿、定稿。  相似文献   

4.
技术方法的优选与组合在科研系统工程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拟将通用的系统工程方法“霍尔三维结构”发展为科研系统工程“四维结构”,即增加第四维-技术维。对于具有强烈时空特处的复杂科研系统工程来说,仅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不够的,应将其发展为定性-定量-定时-定位分析相结合的“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  相似文献   

5.
论"哥白尼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对哥白尼革命在若干学科中的同构性现象作了一些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基督教神学中关于亚当夏娃的故事;历史学中从希腊史学向基督教史学的转变;路德与加尔文发起的新教改革;康德和胡塞尔的哲学创新;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的创立;列维.布留尔对原始思维的研究;凯恩斯的经济学革命;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生态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中都有天文学哥白尼革命的投影,这种整理对理解不同学科的同构性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和平崛起”、“反腐倡廉”的矛盾,表现的现象是社会腐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05年9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特区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党和国家阐述:深圳特区25年来最大贡献在于终止灾难的“化大革命”和粉碎“两个凡是”的枷锁,实行改革开放、国家体制上的创新。25年前,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如今已是常住人口600万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对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权重日闪增大,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前苏联模式不能适应世界科技-经济新形势的变化,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败下阵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创新”的体制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8.
哥白尼革命和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评介了库恩对哥白尼革命根源和性质的"纯数学解释".由于纯数学是由数学哲学思想决定和规划,所以,理解哥白尼革命有必要开启数学哲学的视野.在伯特思想的启发下,从数学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哥白尼革命的根源以及性质,提出了与库恩有本质不同的观点,为理解近代科学的数学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革命及其方法论本质,人们有种种不同的阐释.但是,与此不同的是,关于化学革命的方法论本质,多数史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他们承认是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引入了化学定量方法.然而他们对拉瓦锡使用这一方法的起源却意见不一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已经被描述为“哲学改造”(德国,Karl-OttoApel)或“哲学革命”(英国,A.J.Ayer)的世纪。这场哲学革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么从哲学中剔除形而上学.要么重建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哲学中一直占有十分明显的地位,而且已经延续了2400年。可是,20世纪哲学革命的第一个内容,便是围绕着是否应该在哲学中继续包含形而上学而展开的。哈拉雷·普特南曾经客观地指出过:“17世纪以来的科学史一直是反形而上学的。”正是由于科学史的反形而上学倾向,导致…  相似文献   

11.
国内分类学文献习惯于将棕榈科植物的"cirrus"和"flagellum"都译作"纤鞭",将"prophyll"译作"先出叶",这导致了混乱。基于术语译名的单义性、专业性和简明性原则,"cir-rus""flagellum"和"prophyll"分别译作"叶鞭""花鞭"和"总苞"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风向标”原为一种测定风向的工具,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把“风向标”解释为:“指示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安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跟《现代汉语词典》相似,是指“指示和测定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永远指着风吹来的方向。”而近年来,“风向标”不再仅仅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而广泛流行于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国家标准(GB 3187-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中,将国际标准的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for repaired items)定义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着眼,探讨failure和fault以及与之分别对应的失效和故障的释义,并根据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差异,在交流中所产生的碰撞和融合,从而找出科学普及工作者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风暴在性质上属旋风,一般来说它们还是相当温和的.但是,外界条件偶尔会使旋风旋转得非常快,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美国东部及墨西哥湾沿岸居民最熟悉的情况是这样一种旋风:它于夏末秋初在加勒比海上开始形成,并成为一种时速超过160千米的巨大旋风,且开始朝西北方向移动.这就叫做"飓风"(hurricane),它源自一个加勒比印第安词Hurakan,这是他们的一种凶恶的鬼怪的名称.在飓风经过的地方居住的任何人(本书作者就是其中之一)都能证实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休闲是社会发展的公共价值目标;休闲有助于劳动价值的实现;休闲对价值观念的发展具有规定性的导引作用;休闲催发生命价值的同一等四个方面对休闲的价值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从价值层面对休闲做一功能性的界说.  相似文献   

18.
"回溯问题"在知识论中具有根基性意义,无论是出于解决的目的,还是作为对该论证的回应,都说明了诸多知识论家将其作为内在论、外在论及怀疑论导引的本原所在。"确证"是"回溯问题"的根本,从确证的角度对"回溯问题"的研究便成为应有之义。文中从回溯问题本身入手、通过对确证内容、对象的论述,选取费尔德曼、普赖尔及胡埃默各自提出的"恰当经验回应"、"前提原则"、"现象感知的保守论"等为对象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对“中国”一词在英语中译为China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因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而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从构词法和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佐证其中的一种观点:China是“秦”一词音译的结果,而且China一词有“中国”之意在前,而后才有了“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20.
学者们对"中国"一词在英语中译为China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因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而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从构词法和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佐证其中的一种观点:China是"秦"一词音译的结果,而且China一词有"中国"之意在前,而后才有了"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