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省际人口迁移及相关社会经济等数据,首先分析省际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考察了省际人口迁移流中的网络自相关性,再构建基于网络自相关的特征向量空间过滤模型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与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揭示网络自相关影响下省际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 结果表明:(1)省际迁入及净迁入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三大经济圈,省际迁出人口主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省际总迁移人口积聚于三大经济圈及中南部地区. (2)省际人口迁入、迁出流存在网络自相关,对人口迁移动力建模时应考虑网络自相关因素.文中加入了网络自相关因素后的特征向量空间过滤模型的拟合水平整体优于引力模型,较成功地揭示了人口迁移流中的网络自相关效应,减少了对其他变量的有偏估计. (3)非网络自相关变量中,人口总量、经济及距离因素对人口迁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自相关理论与建模方法,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省际人口迁移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迁移流之间存在的几种网络空间依赖形式,据此构建空间OD模型,并对200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分别选择网络权重矩阵Wo,Wd和Ww,利用Morans I对网络自相关程度进行测度,结果为0.502 5,0.286 7和0.107 8,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抵达相同目的地(D)的人口迁移流的迁出地之间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由同一迁出地(O)出发的迁移流的目的地之间也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目的地和迁出地均相邻的人口迁移流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几种不同空间OD模型的拟合度均优于重力模型,其中迁出地的网络自相关效应更为显著,表明迁出地在地域空间上更为集中,抵达同一目的地的人口迁移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同时考虑3种不同网络自相关效应的空间OD模型更优,拟合度更好,该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揭示经济、就业、人口和距离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17):72-7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进行,这使人口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焦点。历史上看,中国人口分布一直在南北之间游移,但却难以跨越一条神秘的"胡焕庸线"。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历史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出区。历代的人口迁徙,基本上都是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离心状运动"。规模不一的人口迁移始终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镇为地理单元对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差异减小,在空间上以圈层结构向外扩张;2人口老龄化速度以中心城区內缘最为迅速;3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整体上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弱化",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向中心城区扩散,近郊区北部作为年轻型街镇的集聚区域,其集聚作用将更加明显;4就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而言,人口迁移的作用相对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愈发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时期老年人口向中心城区內缘集中的主要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对老龄化的区域分异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数据,引入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概念,对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到全国其他30个省份的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人口外迁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其次为吉林、内蒙古、山东等地,并逐渐向南方地区蔓延.2)2000-2015年,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到北京、天津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迁移到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等地整体呈下降趋势,南方大多省份迁移强度缓慢上升,其中海南省上升幅度最为明显.3)人口迁移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产值和居民消费水平对人口迁移起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起阻碍作用.4)迁移人口逐渐由重视就业转向更加重视良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到2015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黑龙江省人口向外迁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建国以来河南人口迁移类型、方向、规模与分布,人口迁移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合理布局人口和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南平市10个县域人口的空间迁移数据为资料,首先基于双约模型,计算人口迁移的合理格局,然后利用Markov链预测将来人口迁移的趋势,最后借助线性规划计算人口的合理分布.结果表明:(1)人口迁移的不对称性显著.(2)远期人口分配仍以延平区、邵武市为最大,建瓯市、建阳区位于第二梯队.(3)武夷山市和建阳区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核心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原因及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中外人口迁移的对比,发展中国人口迁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中国人口迁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人口迁移选择指数表示人口迁移规模,划分人口迁移中心;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对世界各国的人口迁移、迁出规模进行空间可视化,发现空间规律。结果:(1)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和传统移民国家为主要迁入区,亚太地区为主要人口迁出区;(2)按照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的强弱可将吸引中心分为3类:强势吸引中心(综合迁入指数/综合迁出指数gt;10)、次级吸引中心(综合迁入指数/综合迁出指数为5~10)和弱势吸引中心(综合迁入指数/综合迁出指数为1~5);(3)发达国家和石油生产国为主要的人口吸引中心,人口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人口迁出中心;(4)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差距、世界政治环境以及迁移政策都会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特征。结论:国际人口迁移中迁入地与迁出地表现不同的规模特征与空间特征,影响迁入、迁出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人口迁移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owell法的人口迁移混合算法.利用Powell法强大的局部优化能力提高算法的优化精度,增强算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全局搜索能力更强,求解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科技信息》2007,(22):324
一、问题的提出人口的迁移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经济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人口迁移的频率和程度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时期。根据人们迁移的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人口基于自愿,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较高收入的地区或部门流动的理性经济行为,这是以农村劳动力为特征的城市化运动,可称为自愿性人口迁移;另一种则是在外部力量(如战争、水库电站等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推动下而形成的人口迁移,又名非自愿性人口迁移。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新建86000座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约有1200多万移民。由于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 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 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 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 并细化用水产业, 计算得出区域间虚拟水相互交换关系与转移量。同时, 将区域虚拟水空间流动量与区域间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特征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表明, 研究时段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虚拟水主要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输送, 且区域间人口迁移特征与虚拟水空间转移特征的关联性很强。人口流动带动消费品转移, 进而引起虚拟水流动, 产业空间转移通过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聚集, 持续影响虚拟水的流动量和流动方向。因此, 基于中国城市化特征, 未来区域发展应考虑结合实体水调动以及虚拟水流动与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关联关系, 保证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水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3.
两宋移民与镇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人口迁移成为常见现象,不少文人学士、达官显宦就择居于镇江。北宋末金兵南侵,中州及两淮百姓纷纷避难过江,出现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镇江是长江下游流人过江落脚的第一站,滞居或择居于此的很多。移民大量涌入,在经济、文化、教育及风俗习尚等方面再一次给镇江地区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口迁移对缩小地区差异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三方面得以体现。根据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关系。本文提出了引导我国人口合理迁移的区域模式和政策措施,以期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第4~6次3期人口普查数据,在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口性别比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老年人口性别比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2015年有所回落.在空间上,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一字型"向"工字型"演化的特征,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有所缓和;省际老年人口性别比差异不断缩小,但差异仍显著存在,极高值、极低值出现在新疆和西藏.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老年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中国表现出一致性,但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较发达地区水平.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受自然环境(海拔、温度)、人口迁移、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地方性疾病等多要素共同作用,自然环境是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人口迁移及地方性疾病等对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起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外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人口迁移不仅是气候变化应对机制,更是一系列国家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相互碰撞的复杂结果。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各国应加强收集、共享与气候有关迁移的可靠数据,对移民相关政策制定应着力于改善目的地移民安置和生计问题。通过介绍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现有国际研究趋势,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简要概括了新中国建立至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山东省人口性别比的特征,阐述了五普以来该省人口性别比的变动情况;重点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将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确定为影响目前山东人口性别比变动的主要因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维持山东省合理性别比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城乡人口迁移类型和动力机制,论述了城市集聚规模效应的一般理论,提出了城乡人口迁移与集聚规模效应的评价体系,并从3个方面揭示了特定区域内城乡人口迁移与集聚规模效应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数据来源问题是制约包括迁居在内的人口迁移研究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调查收集的数据划分为六种类型。人口迁居数据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型数据类型,可以用人口迁居矩阵或流图表示。对人口迁居数据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应从数据与方法角度深化人口迁居研究。  相似文献   

20.
澳门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其人口主要是中国大陆迁入,迁入人口占澳门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研究澳门人口迁移状况,对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澳门人口迁移的历史回顾和迁移人口的特征的分析,寻求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点,并研究其对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