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照国内外气动扳手的扭矩控制的状况和扭矩控制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新的具有扭矩控制传动装置的定扭矩气动扳手,并且可以调节所控的扭矩值。文中详细介绍该装置的结构和设计计算方法,并实验验证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液压与气动》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设计了一种PLC控制的多功能液压教学实验装置,并根据多功能操作要求介绍了实验装置的总体方案、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实践证明该多功能液压教学实验装置性能良好、工作可靠,完全能满足液压与气动实践教学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动装置神经网络模型的anti-windup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气动系统的控制效果,以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训练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建立了一气动装置的神经网络模型并推导出ARX模型.基于气动装置的ARX模型,采用Ragazzini方法设计了anti-windup控制器.实时控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有效地克服了控制死区和阀的饱和效应,实现了对该气动装置快速和高精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模压水泥瓦成型机工艺要求,提出了成型机的液压和气动系统设计要求,设计了成型机的液压和气动系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模压水泥瓦成型机液压和气动系统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其它成型机的液压和气动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气动助力器的特性、气动助力装置在重型汽车变速箱换档机构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易燃、易爆及防磁的工作环境,该文研制了一种冲击式小型气动马达。介绍了冲击式小型气动马达的工作原理和具体结构组成,理论分析了其喷嘴流量特性和叶轮受力情况,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其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对输出转矩的影响规律。为了对马达输出的转矩和机械功率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一套小型机械特性测试装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式小型气动马达输出转矩与转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调速范围广,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MOTOMAN工业机器人为平台,设计了集机电气一体具有抓取和吸附双功能的机械手实验装置。详细介绍了其实验设计方案、气动系统设计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将分离的两种拾取功能机构有机地组合到一套装置中,即机械手的抓取和吸盘的吸附两种动作,充分发挥了机构的多重效能。该实验系统在高校气动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机器人技术等多门课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力搏 《科技信息》2013,(18):451-452
作为一种新型的仿生驱动器,气动肌腱具有较高的功率重量比。在本文中,设计实验装置来测量气动肌腱的静态输出力,对静态输出力和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动肌腱收缩率的增加,静态输出力非线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类人气动肌肉模型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气动肌肉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考虑了橡胶管弹性、类人气动肌肉壁厚、人工肌肉末端弧度、编织网线之间以及编织网和橡胶管之间的摩擦力对气动肌肉驱动特性的影响.设计实验系统对人工气动肌肉进行了等压实验、负载拉力恒定实验和等长实验,实验结果与改进后的模型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孙康 《科技信息》2010,(21):J0168-J0168
针对煤矿斜巷跑车事故的问题,介绍了气动联锁防跑车装置的设计及安装,以保证提升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一种可重构空间四杆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可重构空间四杆机构,其具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模式Ⅰ为一个转动运动,模式Ⅱ为一个平移平动,两种运动模式进行切换的初始位形具有瞬时的一个转动和一个平动.将可重构空间四杆机构与一个具有两移动和两转动的串联支链相连,构成一种具有两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可重构混联支链.利用3条可重构混联支链连接并联机构的固定平台和运动平台,可得到一种新型可重构并联机构,通过控制3条可重构混联支链分别在两种不同工作模式间切换,可重构并联机构可实现4种不同的三自由度运动模式.利用螺旋理论分析和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螺旋理论的两转一移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耦合性是并联机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能使并联机构的运动部分解耦或者完全解耦,将使并联机构的理论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变得容易。为此,本文基于螺旋理论、机构运动螺旋系与分支运动螺旋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移动解耦分支型综合准则和转动解耦分支型综合准则,确定了并联机构转动条件及输入运动副选择原则,形成了两转一移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并以此对两转一移解耦并联机构进行了综合并得到了许多新型机构,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间歇传动链系统动力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动链系统实现间歇传动时的动力学影响因素.针对间歇传动链实验、动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问题,建立了反映该类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实验测试系统.实验台由伺服电机驱动,模拟传动链实现间歇传动时的运动规律.为实现测试信号线与链节同步运动,避免信号线与链节发生缠绕,设计了一套特殊的槽凸轮.滑块机构,可以有效拾取链节在运动中的振动信号.实验针对传动链的不同工况,应用直接测量法,进行了实验测试,总结归纳了传动链以修正正弦(MS)和修正等速(MCV)等多种不同运动规律实现间歇传动时,链节加速度响应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测试系统能有效拾取链节在运转中的振动信号,精确反映间歇传动链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把非圆齿轮运动学原理推广到非圆齿轮行星机构中、给出了非圆齿轮机构的位置函数和传动比函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几种典型非圆齿轮行星机构分析了其作为间歇机构应用时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菱Q系列PLC工业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  袁浩 《实验室科学》2010,13(2):162-164
利用三菱公司Q系列PLC及相关设备完成了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探究了该设备对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普通交流异步电机以及多种气动装置和多种检测传感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中涵盖了模拟量数字量输入输出设备、伺服驱动器、定位控制、运动控制、变频器以及CCLINK总线技术等多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专用控制设备与技术,并且对一些部分提出了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提出用不完全齿带轮实现间歇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运动特性好。能在各种距离内和某些特殊情况下传递间歇运动.对机构作了运动分析.给出确定主要参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自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外自重构机器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种新型的网格型的雌雄同体的自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机器人中每个模块由一个中心体和6个可独立旋转的面组成,每个面上有2个孔及2个可自由伸缩的轴,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锥形齿轮、同步带轮、离合器驱动6个面转动及每个面上轴的伸缩.该模块化机器人结构紧凑,便于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8.
推力大行程气动柔性驱动器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Mckibben气动肌肉难以满足推力和大行程输出的要求,该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推力大行程气动柔性驱动器。利用扁平弹性管的螺旋叠加结构实现了柔性驱动器的大行程及推力驱动,利用中心轴导向和加强网筋裹覆技术以提高驱动器直线运动重复精度与工作寿命,建立了该驱动器驱动力模型,对该柔性驱动器工作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器输出推力随供气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工作长度增大而减小。当供气压力为0.3 MPa时,被测驱动器最大驱动推力为320 N,最大伸长变形率达1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3-PRS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supporting the active reflector unit of large radio telescope. The kinematic model of 3-PRS mechanism with rotational joint errors is derived to solve the error problem in actu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n based on the error model, inverse and forward kinematics are analyzed. Because the solutions can not be analytically expressed, a numerical method is applied. Afterwards, the parasitic motion errors are analyzed using search method and empirical formulas of the maximum parasitic motion error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tolerance is distributed using empirical formulas to avoid inter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reflector units. The analyse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large radio telescope active reflector.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高速码垛机械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包装袋规格和码垛技术要求,提出一种新型的高速码垛机械手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气压驱动,并通过手指开合机构、侧板夹紧机构和压袋机构,实现包装袋的可靠抓包、搬运和码放等动作.在此基础上,通过详细分析与计算,完成了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并在Pro/E平台中建立了该机械手的三维CAD模型.对该机械手的动作规划、动力学计算以及气动系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械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