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任务。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状况的分析,证明了我国的研究工作尽管起步晚,但进展迅速,成绩显著。已经解决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初步查清了牧草种的多样性,搜集到大批种质,建立了先进的保存设施,开始了保种和供种;完成了大批量的种质性状和鉴定和评价,评选了一批保存设施,开始了保种和供种;完成了大批量的种质性状鉴定和评价,评选出一批优良种质,筛选出一批可直接用于  相似文献   

2.
我国牧草资源多样性的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论述了我国牧草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以及牧草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存现状,介绍了当前中国牧草遗传资源的鉴定结果和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6,(4):47-47
为推进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根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3月16-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2005年度项目启动会”。与此同时,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牧草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三个项目也同期启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情况,介绍了中国荔枝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情况,综述了近些年荔枝种质资源表型评价、遗传多样性研究、核心种质库的构建等进展,并提出了改进荔枝种质资源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北草原160种习见牧草籽实千粒重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60种东北草原习见牧草籽实千粒重的观测值。160种牧草隶属于42个科、103个属,其中,地上芽植物3种,地面芽植物60种,地下芽植物61种,一年生植物36种。三种主要生活型中籽实千粒重均以<1g的种数为优势。其中,地面芽植物达76.7%,地上芽植物为44.3%,一年生植物为61.1%。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较的结果表明,三种主要生活型籽实千粒重的观测值和各重量等级的种数及其相对频率均为:地面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下芽植物。  相似文献   

6.
以2个年度3个试点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全国10个省区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41份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这些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和病毒病、白粉病抗性水平。结果表明:41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2.039,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荚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质量性状中,花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成熟荚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聚类分析将41份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第I类群主要为矮秆、直立以及早熟资源,可作为育种优异亲本材料;第II类群主要是大籽粒材料,可作为改良绿豆籽粒大小的材料加以利用;第III类群主要是黑籽粒材料,可作为特色育种材料加以利用;第IV类群和第V类群主要为抗病材料,可作为挖掘病毒病和白粉病抗病基因的亲本材料。经病毒病抗性鉴定,从4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中抗资源9份,抗病资源4份;经白粉病抗性鉴定,从4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中抗资源11份,抗病资源4份,高抗资源1份。通过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5个主成分因子对表型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1.95%。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遗传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本文从烟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评价、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利用等方面综述了烟草种质资源研究成果,并对烟草种质资源研究战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和检测是建立种苗生产管理体系的主要技术保障和前提,以水产种质资源及濒危水生生物的保护和利用为目标,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及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和遗传物质功能研究;研究在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保存水生生物的技术途径,完善天然水域和人工低温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建立水产原良种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优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开发和持续利用牧草和饲料作物种质资源,促进我县牧草育种、种子繁育、种子的经营管理及新品种推广的开发利用,从而推动草业稳定、持续、快速有效的发展。建立优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意义深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生态地理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的区系组成、生长习性及属种地理成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现有禾本科牧草42属112种,其中93种为多年生草本,说明多数牧草具有抗寒冷、再生能力强的特点,且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在植物区系属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有主要地位;在种的水平上,北温带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亚洲温带成分占较大比例.这种区系格局,不仅表现出禾本科野生牧草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对种质资源本土化和改良草场,草原地区牧草资源的保存、繁育与合理利用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九师庙尔沟种羊场天然草地饲用植物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在1991—1992年的实地考查,研究和分析了该种羊场天然草地的植物学组成,确定了草地植物的的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着重对构成放牧家畜口粮基础的天然草地饲用植物进行了经济类群划分,阐述了各经济类群牧草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在草群中的经济地位,对组成各经济类群牧草的营养成分、适口性特点和饲用价值等进行了饲用评价。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茂道吐苏木蒙古族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食用、药用、饲用、建筑与工艺用、薪柴用等5个方面.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有115种,其中食用野生植物有39种,药用野生植物有25种,饲用野生植物有42种,建筑与工艺用野生植物有18种,薪柴用野生植物有17种,而且有的物种具有多种用途,均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利用野生植物具有多样性,利用方式也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项目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对六安膨润土矿产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测定,开展了膨润土作猪饲料添加剂 的基础饲料配制和喂养试验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六安膨润土适合作饲料添加剂的原料,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产品品质和 节约喂养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本项目的研究为六安膨润土资源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亚太区红树林资源的民间传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生态系统不仅对全球生态平衡有独特作用,而且是人类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亚太地区红树林海岸居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利用经验。红树林资源被广泛用作药物、食物、饲料、薪炭、材料和原料等方面,同时红树林区还是渔业、牧业、海产养殖业的适宜场所。本文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认为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用相结合是红树林研究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羊草草原退化系列上群落生物量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羊草草原退化系列上四个退化梯度植物种类组成、不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的绝对和相对生物量以及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强,物种的数量逐渐减少.禾本科在群落中的作用逐渐下降,而其它科,尤其是菊科的作用逐渐增大.群落科组成的多样性随着群落的退化先降后增,水分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则逐渐下降.旱生植物的生物量逐渐增加,其作用随着群落的退化也逐渐增强,整个群落逐渐向旱生方向发展.多年生根茎禾草在群落中的生物量逐渐降低.群落生活型组成的多样性先降后增.在重度退化群落,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相对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小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相对生物量有所升高,四种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为平均,打破了原生群落中多年生丛生禾草和多年生根茎禾草占优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Ecologists have long been intrigued by the ways co-occurring species divide limiting resources. Such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niche differentiation, may promote species diversity by reducing competition. Although resource partitioning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in animal communities, its importance in structuring plant communities has been difficult to resolve. This is due mainly to difficulties in studying how plants compete for below-ground resources. 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from a 15N-tracer field experiment showing that plant species in a nitrogen-limited, arctic tundra community were differentiated in timing, depth and chemical form of nitrogen uptake, and that species dominanc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uptake of the most available soil nitrogen forms. That is, the most productive species used the most abundant nitrogen forms, and less productive species used less abundant form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ation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a plant community is related to partitioning of differentially available forms of a single limiting resource.  相似文献   

17.
Carroll SB 《Nature》2001,409(6823):1102-1109
The primary foundation for contemplating the possible forms of life elsewhere in the Universe is the evolutionary trends that have marked life on Earth. For its first three billion years, life on Earth was a world of microscopic forms, rarely achieving a size greater than a millimetre or a complexity beyond two or three cell types. But in the past 600 million years, the evolution of much larger and more complex organisms has transformed the biosphere. Despite their disparate forms and physiologies, the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lants, animals, fungi and other macroforms has followed similar global trend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underlying evolutionary increases in animal and plant siz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as been their modular construction from reiterated parts. Although simple filamentous and spherical forms may evolve wherever cellular life exists, the evolution of motile, modular mega-organisms might not be a universal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