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印度,舞蛇是一项传统娱乐项目,表演舞蛇也是许多印度人赖以谋生的手段。舞蛇中的"主角"——眼镜蛇在印度有着崇高的地位,印度每年都会举办"毒蛇节"以供奉眼镜蛇。可为了舞蛇者的安全,眼镜蛇的毒腺会被事先刺穿,这种"虐蛇"行为遭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指责。  相似文献   

2.
这家伙好像天生跟人有仇 在阿尔金山,野牦牛是最厉害的动物了,它的性格和黑熊、雪豹这些猛兽有点不一样,黑熊虽然也凶,但只要碰见它,你躺在地上装死,它闻着你转上几圈,用鼻子嗅嗅,用爪子扒拉扒拉,见你没啥"玩头",就气哼哼地摇晃着肥胖的身子走了.  相似文献   

3.
这家伙好像天生跟人有仇 在阿尔金山,野牦牛是最厉害的动物了,它的性格和黑熊、雪豹这些猛兽有点不一样,黑熊虽然也凶,但只要碰见它,你躺在地上装死,它闻着你转上几圈,用鼻子嗅嗅,用爪子扒拉扒拉,见你没啥“玩头”,就气哼哼地摇晃着肥胖的身子走了。  相似文献   

4.
最近,科学家在挪威极地岛上发掘出一头远古巨型海洋爬行类动物的部分骨骼化石。根据骨骼大小推算,这头生活在1.5亿年前的“巨无霸”的牙齿竟然有黄瓜一般粗,体长达15米。据推测,这是一头上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蛇颈龙。上龙是蛇颈龙的一种,但它跟其他所有的蛇颈龙都很不相同。蛇颈龙通常头部较小,颈子长长的,鳍状肢大大的,而上龙却颈子短短的,  相似文献   

5.
南非大蟒     
南非蟒是非洲最大型的蛇,其重量可达55公斤,体长可超过5米.这是一种强壮有力的蛇,硕大的蛇头呈三角形,头顶有深色的菱形纹标志.南非蟒习水,喜欢在水中游动觅食或静卧于水中休息.在进食之后或蜕皮之时,它还喜欢懒洋洋地晒太阳.  相似文献   

6.
对人类来说,舌头只是有着辨味、辅助咀嚼、吞咽食物、发音以及显示人体生理状况等普通功能。然而,这与某些动物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着神奇功能的动物舌头。蛇的舌头——雷达探测器如果仔细观察过,你会发现,蛇在地上移动时,总是仰着头,分叉的细舌头——俗称“蛇信”——从嘴里向外不停地伸缩,看起来很可怕。这是在干什么呢?有人说这是蛇在用它的毒信威胁那些可能攻击它的动物和人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舌头是蛇的“雷达探测器”,蛇把舌头伸出来,是为了得到空气中的一些微粒,缩回去以后,舌头就伸到口腔前…  相似文献   

7.
王广力  何舜平  黄松  何苗  赵尔宓 《科学通报》2009,54(9):1250-1261
报道了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美姑脊蛇线粒体全序列长17239 bp, 由22个tRNA, 2个rRNA和13个蛋白质基因及2个非编码的控制区或D-loop组成, 存在着基因重排现象. 对已报道蛇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后, 发现一些蛇类线粒体基因组进化规律: 双控制区现象在爬行动物进化历史中独立地发生, 有不同的演化历史; tRNA假基因是在真蛇下目(Caenophidia)中进化形成的; TΨC臂的相对较短(一般少于5 bp)和缺失“DHU”臂造成蛇类tRNA较短. 通过MP和BI分析确定美姑脊蛇系统发育位置应该位于瘰鳞蛇Acrochordus granulatus和其他真蛇下目蛇类之间, 而不应该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或者眼镜蛇科Elapidae. 由于美姑脊蛇与真蛇下目中蝰科Viperidae、游蛇科以及眼镜蛇科之间的单系性都被统计检验拒绝(P < 0.01), 由此认为美姑脊蛇所在的闪皮蛇亚科(Subfamily, Xenodermatinae)应该提升到科或者更高的分类阶元. 依据系统发育统计检验结果, 我们选择Bayesian树来进行分歧时间的估算. 原蛇下目与真蛇下目的分化时间为109.50 Mya; 而瘰鳞蛇与其他真蛇下目种类的分化时间为106.18 Mya; 美姑脊蛇的分化时间在103 Mya; 蝰科与眼镜蛇科和游蛇科构成的单系群的分化时间发生在96.06 Mya.  相似文献   

8.
正一些掠食性蜘蛛把自己假扮成瓢虫甚至树桩,目的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怕。但哥斯达黎加的一种毛虫采取的却是反方向的极端策略——把自己装扮成一条蛇,以吓退掠食者。这种活灵活现的绿色"蛇毛虫"创造错觉的方法是:缩回自己的腿,膨胀身体末端,在末端上有蛇眼斑。除了样子像蛇,这种狡猾的毛虫甚至行为也像蛇——如果有掠食者接近它,它就可能主动袭击对方——就算它没有蛇那样的注毒能力。科学家说,"蛇毛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哥斯达  相似文献   

9.
无足而行     
"画蛇添足"的故事,意在讽刺那些弄巧成拙的人和事。实际上,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蛇是有足的,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足逐渐退化消失了,因而,今天的蛇,几乎都是没有足的。不过,我们在蟒蛇等蛇的肛门两侧,还可看到一对棒状的后足的遗痕,它可以证明蛇原来是有足的。没有足的蛇,又是怎样进行爬行的呢?要知道,蛇的整个身体都是运动器官。蛇身虽长,但很灵活,这是因为它的脊柱骨有100块~400块,而哺乳动物一般只有16块左右。更重要的是,蛇脊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众不同,相邻脊椎骨可以上下、左右弯曲。你见过坦克和履带拖拉机吧,载着它们威武雄壮地向前推进的履带,还是依承于蛇呢。蛇的腹部有许多宽大的鳞片,不正是坦克行进用的"脚"——履带吗?身体粗大的蛇(如蟒蛇等),往往像坦克那样直线前进。有些蛇在悄悄逼近猎物或通过平坦地面时,也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1,(12):6-6
科学家近日宣布,已知最古老的南极洲“海隆”化石已被发现。这头8500万年前的蛇颈龙把这种海洋爬行动物在南极洲出现的时间推早了1500万年。化石残块表明这头蛇颈龙不属于此前在南极洲发现的任何同类,这表明当时南极洲蛇颈龙的多样性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通过椎骨、头骨和鳍状肢的化石残块,科学家推断这头蛇颈龙体长6-7米。  相似文献   

11.
说起蛇,多数人会感到恐惧.偶尔在野外路边遇到蛇,人们也多是远远躲开,惟恐被它咬上一口.但是在闽台一些地区,人们却把蛇尊为保护神顶礼膜拜,甚至有与蛇交颈而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石头剪刀布"只是个简单的游戏,但它可能是研究人类竞争行为的一个有用的模型。例如,它可以应用于金融交易中。玩"石头剪刀布",就像数数那么简单,但要获胜却没那么容易。赢得游戏的几率是多少?这简单——三分之一,至少概率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但人们并不是随机地玩这个游戏的——研究表明,人们会按照一种隐藏的模式来玩,根据这种模式,获胜的概率可以高于三分之一。赢了的人倾向于保持使他们获胜的手势,而输了的人则倾向于在下一轮中改变手势。能预测到这样的变动将使你更容易获胜,科学家们说。这一策略在浙江大学所举办的"石头剪刀布大赛"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范理政 《科学之友》2001,(10):30-30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它是通过模拟现实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用视、听、触、嗅等人类的直观感觉全方位再现出来,使人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空军已经装备了先进的Su-27战机.中国海军也装备了以Su-27为原型改进的Su-30MKK战机.Su-27战机的机动性和良好的格斗性能,它在爬升、横滚、筋斗、"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中表现出的良好性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正paleontology古生物科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一具7000万年前的两栖动物化石。通过对化石骨架形态的分析,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史前生物是一种巨大的蛙,并称其为"恶魔角蛙"。他们推断,恶魔角蛙的体长可达0.4米,体重可达4.08千克。相比之下,现存的最大活体蛙——霸王蛙的体长比恶魔角蛙短0.1米,体重也比后者轻0.45~0.9千克。考古学家分析认为,恶魔角蛙的食物来源很多,包括鸟类、蜥蜴、蛇和小型哺乳动物等,一旦有机会,它们还会捕食小型鳄鱼甚至恐龙幼龙,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一个捕蛇组织把几幅有趣的照片上传到一个国际社交网站,引起网民的兴趣。他们还发帖说":不管你信不信,确实有一条1.8米长的地毯蟒藏在照片中6只花盆中的一只里面。你能找到它吗?"初看起来,似乎无法看出蛇在哪里。但仔细近看,你恐怕会吓一跳——蛇在上层中间那只花盆里,它缠身整棵植物,叶片之间可见它的一些  相似文献   

17.
真菌趣谈     
《大自然探索》2021,(3):20-25
真菌寄生,蚂蚁变"僵尸" 在巴西的热带丛林,如果你能找到离地面刚好25厘米的一片叶子,你就可能会在叶子背面发现一只外出觅食的木匠蚁——它的下颚紧紧锁住叶片中央最粗的那根脉络,但它早已死去,而凶手是可怕的偏侧蛇虫草菌——一种能操控宿主的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18.
徐娜 《科学之友》2013,(2):50-51
蛇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因为它看上去柔弱无骨,却是脊椎动物,而且蛇的脊椎多达数百块,每块都很小,这让它可以灵活地扭动。在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中,也只有蛇没有脚,所以有成语说"画蛇添足"。其实,蛇的远古祖先是有四足的,现在的一些蟒蛇还有很细小的残余后肢。蛇能吞食比自己粗得多的动物,这是因为它的嘴巴下颌很松,关节可以脱开,因而嘴可以张得很大。蛇没有坚硬的胸骨,这令它可以把粗大的食物不断吞到胃中,而不会胀破肚皮。蛇捕食虽然凶猛,但是吞食之后的消化则耗时耗神,大的食物需要静静地消化几天,此时它容易被天敌捕食。  相似文献   

19.
地龙之歌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既能翻云覆雨,又会使人逢凶化吉的神物。然而,这种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龙,除了在神话传说、艺术作品中出现过外,有谁见过呢?但在我们的地球上,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龙”,它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布施恩泽于人间。它叫“地龙”,学名蚯蚓,人们习惯叫它曲蟮。千姿百态的蚯蚓家族生物学家统计,全世界的蚯蚓有2500多种,我国约有140种。在蚯蚓的家族中,有“巨人”,也有“侏儒”。南美洲蚯蚓属于一种大蚯蚓,体长达2100毫米,宽24毫米。我国的保宁环毛蚓体长700毫米,宽24毫米,体节有184节,看上去真像一条大蛇。而有些蚯蚓个儿很小,…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冰雪荒漠中,发现了一具猛犸尸体。这具尸体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迄今人们发现的最完整的猛犸尸体。虽然这头猛犸至少已有4万年的历史,但生物学家却认为,它的组织保存得非常完善,人类绝对可以得到一部分完整的DNA信息,从而对其进行克隆。当然,用克隆或遗传工程学复活猛犸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科学家已经确定了用于"复活工程"的猛犸对象——亚洲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