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急性肺水胖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急性肺水肿基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PEEP(3—8cmH2O)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BP)、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同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0.5—1h后,29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氧饱和度上升,血气指标好转,心功能改善,仅一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96.67%。结论: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胖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呼吸机无创通气过程中呼吸衰竭患呼吸频率(Rate)、心率(HR)、PH值、碳酸氧根高子(Hco3^-)、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o2)的变化,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40例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后应用美国产第四代Bipap Vision进行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PSV PEEP)后,改为鼻导管给氧条件下观察患的上述指标。结果:40例患在无创通气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呼吸机无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带机后较带机前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评价该法的生理效应 方法 选择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13例,待符合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 分别于基本符合拔管条件下的机械通气时,以及拔管后3h条件下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 结果有创通气向无创通气转换过程中,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 05) 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顺利实现有创性机械通气向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杂种犬10只,应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以容量控制方式进行了机械通气,并与机械通气前自主呼吸比较,观察呼气末正压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在应用不同水平呼气未正压时,心率未发生变化,心输出量降低的幅度随呼气末正压升高而增大,在267kpa的呼气未正压时,心输出量从自主呼吸3.19L/min减小至1.59L/min,引起了血压明显的下降,右心房压力、肺动脉嵌顿压均有明显增高,同时血pH值降低、PaCO_2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疗效,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84例胎龄为32~36周的早产RDS患儿给予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应用CPAP前及CPAP治疗6 h后的疗效。结果:实施CPAP通气6 h后,患儿青紫消失,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降至(58.2±4.7)次/min,心率降至(142.8±9.4)次/min,吸入氧浓度为(42.0±7.3)%,而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8±4.5)%,动脉血氧分压升至(8.7±0.7)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至(5.3±0.6)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CPAP期间除2例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外未发生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使用CPAP对早产儿RDS有较好疗效,且治疗时间越早,痊愈率、成功率越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汪向海  王莹 《科技信息》2013,(10):154-15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pH、PO2、PCO2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也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AECOPD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麻醉要点.方法:96例老年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LC,观察气腹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各监测指标,对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3例气腹后心动过缓,最慢45次/min,伴血压下降,经降低气腹压力、减浅麻醉、静脉注射阿托品和麻黄素后纠正.93例在气腹后Ppeak、Pplat均明显升高;PETCO2缓慢上升,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通过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适当减少潮气量)维持PETCO24.0~5.3kPa.解除气腹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96例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老年患者行LC的麻醉要点在于要有完善的术前准备,有效控制CO2气腹对应激反应、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呼吸动力和通气的影响,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手术及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本组5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评分2~4分、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便于监护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的价值。方法 对66例中重度0SAS患者应用nCPAP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最长和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呼吸紊乱指数(AHI)均有明显改善(P&lt;0.05-0.001)。结论 nCPAP作为内科治疗中重度0SA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临床治疗中应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 2015年收治的128例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静脉泵人大剂量呋塞米30 mg/h治疗的观察组与每天2次静脉推注呋塞米360 mg治疗的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12、24、48、72 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pH值、氧合指数、血钾、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情况等相关指标比较结果作为本次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水肿改善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8.8% (p<0.05).结论:采取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临床效果肯定,显著降低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对患者肾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鼻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8例被随机分为HFJV组和对照组,HFJV组(48例)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经鼻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对照组(50例)在传统常规治疗上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结果HFJV组通气治疗后,4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好转(P〈0.01),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1);HR、RR、PaO2、SaO2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6.0%)。结论经鼻HFJV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可作为抢救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抗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118例,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治疗加用氨溴索患者59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红景天患者59例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学指标改变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PaO2,SOD,GSH,T-AOC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PaCO2,8-isoPGF2α,MDA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PaO2,SOD,GSH,T-AOC,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O2,8-isoPGF2α,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与氨溴索均是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的有效药物,红景天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及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血通注射液10ml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其中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5%,其中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血液流变学改善显著(P〈0.05或P〈0.01),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心血通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观察654—2对家兔致死性肾上腺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654-2治疗组动物的肺系数、肺含水量及肺湿/干比率(R(W/d)),支气管肺泡灌冼液(BALF)中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肺水肿组(P<0.01,除 R(W/d)P<0.05外),肺病变明显减轻。本实验模型属混合性肺水肿,说明654—2对降低肺毛细血管内压及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例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干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恐惧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配合治疗的程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恐惧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配合治疗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无创性机械通气病人的恐惧,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6%氯化铵(0.6ml/100g)腹腔注射造成大白鼠急性肺水肿模型,观察血液稀释对动物存活率及肺部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氯化铵中毒组(中毒组,n=11),血液稀释(HD)预防组(HD 预防组,n=19)和血液稀释治疗组(HD 治疗组,n=10),结果表明,血液稀释可增加动物存活率(P<0.01),减轻肺部形态学改变,对氯化铵中毒性肺水肿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老年人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氧疗、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的同时,加低分子量肝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常规治疗.全部患者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查pH,PaO2,PaCO2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经吸氧、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但pH,PaO2升高,PaCO2下降,以治疗组作用为佳.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能改善老年人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 ,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香丹等抗炎保肝支持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药联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缩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防治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70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hs CRP,NO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与常规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14 d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NO较常规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 CR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397,P=0.001);治疗前NO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06).结论血浆hs 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 CRP水平,升高NO水平,瑞舒伐他汀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证实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方法解放军第425医院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病例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重度脑水肿、呼吸异常、心律失常等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 d患者的GCS分值、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随访2个月的GOS评分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脑水肿、颅内压和脑供血,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