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与无水稀土氯化物低温下反应,得到含镁2-甲基烯丙基稀土配合物(Ln(C4H7)2(Mg2Cl5(THF)4).该配合物与环戊二烯或吡咯进行配体取代反应,分别得到两个系列的含环戊二烯基(C5H5)或吡咯基(C4H4N)的异核混配型稀土烯丙基配合物(Ln2(C5H5)3(C4H7)Mg3Cl8(THF)6,Ln2(C4H4N)3(C4H7)Mg3Cl8(THF)6(Ln=Ce,Pr,Nd)).这2个配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鉴定及摩尔电导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硅基取代环戊二烯基二羰基铁负离子[η^5-RC5H4Fe(CO)2]^-(R=SiMe3,I;Si2Me5,Ⅱ)与铁碘化合物(η^5-C5H5)Fe(CO)2I反应,除得到新的Fe-Fe化合物外,还分离到另两种母体Fe-Fe化合物;桥连化合物(η^5,η^5-C5H4SiM32OSiMe2C5H4)[Fe(CO)2I]2(6)与铁负离子[η^5-C5H5Fe(CO)2]^-(Ⅲ)的反应,仅分离到各  相似文献   

3.
4.
综述了桥连或取代环戊二烯基(茚基)钌-钌键羰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它们的合成、结构及其反应性.对于非桥连配合物而言,影响化合物分子结构和金属-金属键反应活性的因素,则是茂环上取代基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而对于桥连配合物来说,除了茂环上取代基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外,桥连配体化合物中的桥是影响化合物结构和反应活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用Ru3(CO)12和双(硫代磷酸二异丙基酯)二硫化物(C3H7-i-O)2P(S)-S-S-P(S)(O-i-C3H7)2反应得到一个新的含羰基钌配位化合物Ru(CO)2[S2P(O-i-C3H7)2]2,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IR(υco)、1HNMR、31PNMR及MS谱学表征,并测定了分子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4608(1)nm,b=0.91372(6)nm,c=1.21461(5)nm,α=90°,β=109.609°,γ=90°,Z=4,V=2.5726(2)nm3,Dc=1.509g/cm-3,μ=1.082mm-1,F(000)=1192,(Δρ)max=377e·nm-3,(Δρ)mix=-602e·nm-3,R=0.0269,wR2=0.052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骨架RuS4C2近似为八面体结构,由两个螯合配体S2P(O-i-C3H7)2提供的4个硫原子和2个端羰基CO配体与中心原子钌成键,分子内含有两个等价的平面四元环RuSPS组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三羰基环戊二烯基烷基钼「(η-C5H4SiMe2SiMe3)(CO)3Mo-RR=Me,PhCH2,CH2COEt」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硅与茂环发生电子的反馈作用表现在红外光谱上分子的键振动吸收位移,从而讨论了硅甲在取代茂环后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影响并对标题化合物的主题红外吸收带进行归属。  相似文献   

7.
将(C5Me4H) C4H3S,(C4H3S)C(CH3)(C2H5)(C5H5)和2- CH3C4H2O(C5Me4H)分别与Mo(CO)6,Ru3(CO)12和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合成了3个新型的双核配合物[(η5-C5Me4C4H3S) Mo(CO)3]2,[(η5- C5H4)C(CH3) (C2H5) (C4H3S)Ru(CO)2]2和[(η5- C5 Me4(2 - CH3CH2O))Fe(CO)(μ-C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氧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配体C5H5R[R=CH2Ph(1),nBu(2)]分别与Fe(CO)5,Ru3(CO)12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了3个新的双核配合物[(η5-C5H4CH2Ph)Fe(CO)(μ-CO)]2(3),[(η5-C5H4nBu)Fe(CO)(μ-CO)]2(4)和[(η5-C5H4CH2Ph)Ru(CO)(μ-CO)]2(5).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5的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m空间群,a=0.678 94(13)nm,b=1.225 8(2)nm,c=0.781 16(13)nm,α=90°,β=113.407(2)°,γ=90°,V=596.61(19)nm3,Dc=3.477g/cm3,μ=2.597mm-1,F(000)=620,Z=2,R1=0.022 6,wR2=0.059 5.CCDC:881473.  相似文献   

9.
6,6-二烷基富烯和有机锂、有机镁试剂反应可以得到叔碳取代的环戊二烯基负离子,该负离子与2-呋喃甲酰氯或5-溴代-2-呋喃甲酰氯反应,得到呋喃甲酰基取代的富烯化合物,通过^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铁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5Me4HCH2CH3和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配合物[(η5-C5Me4CH2CH3)Fe(CO)(μ-C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a=1.170 4(5)nm,b=1.217 9(5)nm,c=0.930 4(4)nm,α=90°,β=115.842(4)°,γ=90°,V=1.193 6(9)nm3,Dc=1.445g/cm3,μ=1.245mm-1,F(000)=542,Z=2,R1=0.024 2,wR2=0.062 0.CCDC号为83924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硅苯-Cr(CO)_3配合物(R)与H_2O的1,2-及1,4-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和势能剖面,考察了H_2O分子数目、Si原子上的2,4,6-三甲基苯基(Mes)取代基及四氢呋喃溶剂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结果表明,R可分别与H_2O的单聚体、二聚体及三聚体发生加成反应.R与H_2O二聚体的加成反应在动力学上比其与H_2O单聚体及三聚体的相应反应有利.Cr(CO)_3与硅苯形成配合物对硅苯与H_2O的加成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影响较小,但在热力学上对反应非常不利,特别是对1,4-加成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当Cr(CO)_3与硅苯形成配合物后,实验观察到的完全的位置选择性主要由热力学因素控制.Si原子上具有较大体积的Mes取代基对反应不利.四氢呋喃溶剂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不利于R与H_2O的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用P2S5分别与萘和二茂铁反应,得到两种配位基前体:(L1,C10H7为naphthyl萘基)和(L2,Fc为二茂铁基).L1和L2分别与Co2(CO)8反应,得到两种新的含S、P桥基的六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Co6(μ3-S)2(μ4,η2-SPC10H7)(CO)14(Ⅰ)和Co6(μ3-S)2(μ4,η2-SPFc)(CO)14(Ⅱ).L1与Ru3(CO)12反应得到Ru3(μ3-S)(μ-H)2(CO)9(Ⅲ)和Ru4(μ3-S)(μ3-PC10H7)(CO)10(Ⅳ).通过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对簇合物Ⅰ~Ⅳ的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Sulston等人发展的一维紧束缚半无限二元无序合金模型(DBA)和格林函数方法,在相关势近似(CPA)下利用Einstein-Schriefer(ES)化学吸附理论,通过CO分别在CoRu、RuNi及RuCu合金表面吸附能的计算,讨论了CO在以上3种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CO在CoRu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稳定性随R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近似呈线性变化;(2)CO在RuNi表面的化学吸附,在Ru含量小于20%情况下,吸附稳定性随R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Ru含量大于20%而继续增加时,吸附稳定性呈减弱趋势;在Ru与Ni含量比例为28处,吸附最为稳定.(3)CO在RuCu表面化学吸附时,对应Ru与Cu含量比例为64化学吸附能有一最大负值,表明此时CO化学吸附最稳定.  相似文献   

14.
钌(Ⅲ)-偶氮胂DBM-KIO4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2SO4介质中,痕量钌的存在对KIO4-偶氮胂DBM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该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痕量钌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1μg·mL-1,钌含量在0.001-0.015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Hartree-Fock(HF)及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在LANL2DZ和CEP-31G基组水平上,对配合物CpW(CO)2(μ-CO)(μ-PPh2)Fe(CO)3(1)和CpW(CO)3(μ-PPh2)Fe(CO)4(2)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将采用不同方法和基组的优化结果与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对照。结果表明,用量子化学方法优化含重金属原子的较大配合物体系的结构是方便可行的,而且DFT方法在此类计算中有更高的准确度。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含有过渡金属原子的双金属配合物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NH3在Ru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H3在Ru(0001)和Ru(1010)面上的优势吸附位皆为顶位.NH3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且具有表面结构敏感性,与密堆积表面(0001)相比,NH3在开放的(1010)面上的吸附更加稳定,吸附能达到1.08 eV.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3通过其3a1轨道与表面Ru原子的4dz2和5s态混合吸附于表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BP86和MPW1PW91两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2(NO)2(CO)n(n=8,7,6,5)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后得到了19个单态和三态异构体,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键的性质。得到的Ru2(NO)2(CO)8,Ru2(NO)2(CO)7,Ru2(NO)2(CO)6和Ru2(NO)2(CO)5的基态分别是C2v,C1,C2v和C1构型的单态。将Ru2(NO)2(CO)n(n=7,6,5)与同族铁的配合物Fe2(NO)2(CO)n(n=7,6,5)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稳定构型特点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O(~3p)原子和丙烯醇分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293K—473K 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的Arrhenius 形式为k=(6.41_(-0.61)~(+0.67))×10~(-11)exp[-(6.4±0.3)kJ·mol~(-1)/RT]cm~3·molecule~(-1)·s~(-1)并对该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磷钨酸 (H3PW12 O4 0 ,简记为PW12 )及其钠盐 (NaxH3-xPW12 O4 0 ,简记为NaxH3-x,x =1~ 3)催化苯酚与苯乙烯的烷基化反应 .NH3 TPD及吡啶热脱附结果表明 :随着钠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的酸性及催化活性皆依次降低 :PW12 >Na1H2 >Na1.5H1.5>Na2 H1>Na2 .5H0 .5>Na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