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人群组758例肝癌特异蛋白(Serum Hepatits Cancer Special Pro-tein,SHCSP)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SHCSP阳性检率89.11A%,高于AFP检出率71.21%,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500)。转移肝癌、肝脏良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37%、38.46%、4.7%,提示对肝外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及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有监测意义。对慢性肝病SH  相似文献   

2.
王海波 《河南科技》1997,(2):18-18,31
IC卡技术及应用郑州大学计算机系王海波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GircuitCard)的简称,也有人称其为灵巧卡(SmartCard)、芯片卡(ClipCard)或智能卡(InteligentCard)。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不同铁含量、不同序列长度及分布的聚(苯乙烯──丙烯酸)铁配合物(SAAC·Fe)。考察了铁含量,序列长度分布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在Fe/COOH摩尔比为0.20时催化活性最高;当ASS+SSA=0.330,SSS=0.341,SAS=0.241时,SAAC·Fe显示最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6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地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HC患者HBV感染特点和AFP诊断价值。采用ELISA法检测HBVM5项指标。AF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μg/L为阳性,结果HBVM一48例(77.42%();以HBsAg、抗-HBe、抗-HBc3项阳怀为主要模式,占52.08%,AFP阳性39例(62.90%),其中≥200μg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了WCLFR和CW-I性质,证明了Banch空间X自反的二个特征.证明了若X^*有WC-I性质,则在S(X^*)上弱*拓扑和弱拓扑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CNDOS/2方法研究并确认了羰基铁光催化烯丙基苯异构化反应的途径。证实了1,3-H转移机理,而HFe(CO3)(π-烯丙基)机理是不合理的。计算所得活化能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2,5-二羟基-1,4-苯醌阴离子(DHBQ)为桥配体,咪唑(IMI)为协配体,合成了Fe(Ⅱ)的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可以确定此配合物具有链关结构,组成为「Fe(u-DHBQ)(IMI)H2O」n。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PhCMe2CH2)3SnFe(CO)2Cp,并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元素分析结果与相应的化学式的理论值基本相符;红外光谱证明了化合物中各种官能团的存在;X光四圆衍射仪对所含Sn、Fe单晶的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分子中存在Sn-Fe金属-金属键。该化合物在水、空气中相当稳定;易溶于四氢呋喃、甲苯、己烷。  相似文献   

9.
给定一个(有向)图H,称(有向)图G为关于H的k-边容错图,记为k-EFT(H)图,若从G中移去任何k条边所得的每个图都含有生成子图同构于H。G称为k-EFT(H)优图,若在所有k-EFT(H)图中,G的边数最小。G称为k-EFT(H)极图,若在所有k-EFT(H)优图中,G的点的最大度△(G)最小。设^→Sn表示有根星,对于每个n和k,本文表征了k-EFT^→(Sn)优图和极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采用HFCVD方法在Si、Mo等衬底上生长出的不同表面晶形的多晶金刚石薄膜,讨论了生长条件(衬底温度、碳源浓度、反应压强)对金刚石薄膜晶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FCVD方法中,金刚石薄膜表面晶形对生长条件十分敏感,生长条件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不同表面晶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硝酸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硝酸铅对小麦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溶液分别处理小麦根尖8 h、16 h、24 h,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测定小麦根尖的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现象.结果表明:小麦根尖随着硝酸铅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逐渐下降,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微核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2.
孙颖  王洪振 《松辽学刊》2005,26(1):70-7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为FISH)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创立、发展及其在染色体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原位杂交是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将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直接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技术.几十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已有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多彩荧光原位杂交(FISH)、原位PCR(in situ PCR)、DNA纤维原位杂交(Fi-bre-FISH),应用于遗传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用于外源DNA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15.
荧光原位杂交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广泛用于分析复杂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可以在自然生境中监测和鉴定微生物,并能对未被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rRNA为靶序列寡核苷酸或P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提供微生物的形态学、数量、空间分布等信息,现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技术.本文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和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肠上皮制片方法研究了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1对中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中,第4、6、8、10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3种蒲公英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花蒲公英(Neo-Taraxacum siphonanthum)、异苞蒲公英(Taraxacum heterolepis)及狭戟片蒲公英(T.asiaticum var.lonchophyllum)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管花蒲公英的染色体数为2n=32,其核型公式为K(2n)=4 x=32m(4SAT);异苞蒲公英的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3x=24=21m+3sm;狭戟片蒲公英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3 x=24=24m.同时分析了染色体特征的演变规律,揭示了蒲公英属3个种的相对进化程度,支持将管花蒲公英另立为一属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设p,q均为素数,且p〉q,对pq3阶群进行了完全分类并获得了其全部构造:1)当q不整除p-1且p不整除(q2+q+1)时,G恰有5个彼此不同构的类型;2)当q不整除p-1但p整除(q2+q+1)时,G恰有6个彼此不同构的类型;3)当q整除p-1但q2不整除p-1且p不整除(q2+q+1)时,G恰有12个彼此不同构的类型;4)当q整除p-1且p整除(q2+q+1)但q2不整除p-1时,G恰有13个彼此不同构的类型;5)当q2整除p-1但q3不整除p-1时,G恰有14个彼此不同构的类型;6)当q3整除p-1时,G恰有15个彼此不同构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红麻微卫星DNA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等3种方法富集含微卫星序列的红麻基因组DNA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然后以通用引物M13F,M13R和根据微卫星核心序列所设计的引物[VRV(CT)12或VRV(TG)12],用PCR方法直接对文库筛选,并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别从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3种富集方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6,23,19个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20.
B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染色体是在形态、数目、行为以及功能等都与通常的染色体不同的一类染色体,它的传递机制是非孟德尔式的.关于它的起源与进化,大多数学者认为B染色体起源于A染色体;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B染色体的DNA序列与A染色体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