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小学科技》2013,(11):4-4
A:飞蛾的历史要比人类久远得多,它们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在夜间出来话动,能使飞蛾存黑暗中躲避天敌。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11,(3):23-23
恐龙习惯在比较干燥的陆地上生活,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是“旱鸭子”。它们像现生的许多陆生动物一样,在迁移时,在逃避敌害时,或者是闲暇时,也会下到水中。诸如有些蜥蜴脚类恐龙在逃避肉食性恐龙的追捕时能够进入河流中躲避,不过它们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游泳。有恐龙足迹化石表明,  相似文献   

3.
科学搜搜     
瞧,这团漂亮的“彩烟”就是科学家新近发现的深海槲买虫.它们生活在2400米左右的深海中,身体能显现出紫、粉和白色,当这种懈实虫的身体完全伸展时,有12厘米长.但是当它们为躲避敌人而聩出内脏后.身长便会迅速缩短为5厘米左右。因此科学家认为它们“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4.
蔡炳城 《大自然》2010,(3):69-71
鸟类借助飞行迅速地寻觅食物,躲避天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大地扩展了生存活动空间和栖息地。在自然界中,它们以秀丽的身姿、绚丽多彩的羽饰和婉转动听的歌喉,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诗情画意。我国台湾的生态环境多样,造就了鸟类的多样性,一直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当前,互联网安全状况目趋恶劣,新型病毒和木马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并呈现出传播手段多样化、攻击机制底层化、编写目的趋利化、病毒木马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们采取加壳处理、线程插入与进程守护等技术躲避杀毒软件的查杀,采取病毒自动升级、病毒制造机等技术对抗杀毒软件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以障碍物和机器人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为基础的障碍躲避方法,重点探讨了确定性环境下障碍躲避和转弯过程中机器人应遵循的合理路径问题,并通过证明指出了给定环境条件下实现转弯和障碍躲避的最佳路径。仿真实验表明,该结论简单有效,便于实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A: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下大雨时,土壤中水分太多影响了蚯蚓的呼吸,所以它们需要跑到地面以躲避雨水浸泡。实际上,蚯蚓并不会溺水,因为雨水不会影响到它们的呼吸系统。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不同,蚯蚓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穴居动物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们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再循环。若没有它们的辛勤劳动,地球的土壤和沉淀物就不会那么肥沃。当然,穴居动物在挖洞时是不会考虑到地球益处的。那么,它们挖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躲避食肉动物的袭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相似文献   

9.
与人为邻     
《科学世界》2010,(1):32-33
在很多植物想方设法利用动物的时候,有些聪明的成员已经在利用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它们可以借人类的飞机轮船躲避天敌开疆拓土,也可以用种子作为交换,在人类修建的农田里享受阳光。紫茎泽兰和水稻无疑是这两类植物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楼顶的柳树     
张前 《少儿科技》2011,(9):16-16
一团柳絮在天上飞,飞过一条小河,飞过几棵高大的白杨树,飞到了一个小城的上空。看着城市里高高的楼房,柳絮中的种子想:“我的父辈们长得那么矮,如果我生长在楼顶,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比它们站得高、看得远?”种子正想着,风停了,它顺势待在了楼顶,又钻进了薄薄的土层里,躲避再次扬起的风。  相似文献   

11.
从出生到成年,鸟的成长岁月主要在巢中度过,巢是它们稳固、安全、舒适的家,为它们遮风挡雨、躲避天敌。鸟类在筑巢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技艺和创造力,有的鸟巢造型奇特,结构复杂而坚固,其“建筑艺术”令现代建筑大师都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2.
昆虫世界是一个既和谐又充满危机的奇妙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对它们是严酷的考验。许多昆虫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保护自己和延续种族的方式方法,使自己在充满竞争、优胜劣汰的昆虫世界里,躲避灾难、保全性命。昆虫有很强的御敌本领,拟态和伪装,就是它们赖以避敌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也是一个令人非常惊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13,(2):51-51
人们小时候或许都经历过为逃避父母责骂而藏起来的情况,近日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一组极其可爱的熊崽图片,报道指出小家伙们或许正是为了躲避父母的责骂而爬上树的,,图片显示.细长的树枝上至少有11只可爱的小熊。尽管已经爬到高处。但它们似乎依然在警惕地看着地面,好像的确是在逃避地面上的什么危险。不过,爬树躲麻烦对小熊们来说可真不算是明智,这让它们圆滚滚的身体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有"飞蛾扑火"的成语,听上去很悲壮,但其实飞蛾并不是被火而是被光吸引,更确切地说是"飞蛾扑光"。灯光同样能吸引它们飞扑过来。蛾是夜行动物,选择在夜间出来活动,就是为了能在黑暗中躲避天敌,趋光等于暴露自己的行踪,似乎不应该是它们的习性。它们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目前对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瓦斯爆炸对矿井躲避硐室的影响,在封闭及开口管路中分别进行了瓦斯爆炸过程的数值模拟,运用ICEM软件建立了躲避硐室的物理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瓦斯爆炸压力、温度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运用Origin软件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变化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封闭条件下,躲避硐室中承受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高温度分别为0.61 MPa以及2 269 K;开口条件下,躲避硐室中承受的爆炸超压及最高温度分别降至12.39 k Pa和1 773 K.综合爆炸超压及爆炸引起的高温影响,躲避硐室应该尽可能地远离独头巷道.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保护色动物身体的色彩,在动物学中叫做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一般凶猛动物的保护色与生活环境相一致,这就为它们隐蔽自己,出其不意地袭击对手和猎食提供了条件。猎豹长期生活在草原和丛林中,身上有淡黄色的黑圆豹花,同草丛地面的颜色一致,被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葬礼     
慎言 《青年科学》2011,(3):30-31
生老病死,自然的法则。人无法逃避,动物也是如此。在动物世界,遭遇争斗与杀害似乎是家常便饭,它们中的大部分动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躲避其它动物的捕猎。只是,动物世界的战争,不是为了抢夺财富,或者保卫所谓的荣誉,而是为了填饱肚子。总之,如果熬过了所有这些危险,一个动物幸运的自然衰老到了晚年,死亡就是不得不面对的自然规律了。每一个动物都希望有尊严地死去。  相似文献   

18.
快乐趣味宫     
许多动物生活在森林里,它们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树丛可以躲避敌害,树叶可以当食物,树干可以是标记领地的界碑……动物们还在树上留下了许多它们的印记。你能分辨出这些印记分别是哪些动物留下的吗?每张图上都有一些线索,好好研究这些线索。先不要看答案哟!  相似文献   

19.
母为儿求救     
一天,河麂妈妈带着它的5个孩子,来到一个常有人过往的河边小路上,并不断地前后张望,好像在等待谁的到来。对面走来一位50多岁的张氏农民,他是回家路过这里,正好看到了路前的这一情景,禁不住一阵惊奇。为什么它们母子6个站在路中间,不惧怕、不躲避行人?若是在往常,它们一见有人早就跑到芦苇深处藏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经常能在树林里看见在枝头进行"跑酷"运动的松鼠。它们在树梢间跳跃穿行,既为寻找食物,也为躲避天敌。一项于2021年8月6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松鼠之所以能在跳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成功着陆,源自它们对树枝弯曲度的准确评估和面对困难时采取的创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