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新的战略机遇期,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更好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内涵来看,它具有稳定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来看,它又具有变动性,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盛晓兰  秦宇庆 《科技信息》2009,(36):I0075-I0075,I0077
本文首先介绍数学的由来,数学是什么 然后从历史上阐述了数学与哲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下来介绍了数学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及现代科技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要介绍了英国PaulErnest教授所著的《数学教育哲学》,评析了其中主要观战对我国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王前著的《数学哲学引论》一书,认为这是一本较系统的好书。本书对各数学哲学派别比较客观、全面地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本书作者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正面回答了各数学哲学派别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数学哲学对数学教育很少有直接影响,而现在,数学哲学的研究,已被置身于数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广阔背景上,因而若再不重视和探求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则将得不到社会需求所提供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本世纪30年代以后,关于数学基础的探索和研究,也为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数学哲学和哲学理论进行分析,中学数学体现出来的某些数学哲学和哲学观,当然,这些观点只是中学数学体现的,有些并不适合整体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探讨数与形运动规律的学科。数学教学法是研究数学教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科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哲学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之相互通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结合数学三次危机中所出现的悖论,从总体上对数学悖论的成因、实质及其哲学意义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古希腊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起源及内在渊源联系,分析了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一自然哲学如何与自然科学同步发生,互相促进;阐明最初的唯心主义哲学如何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一在本质上排斥自然科学,在局部上潜在地推动科学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对于加强学科间的融通极具启示意义.本文概述了这一对话的基本过程,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强调应立足于马克思文本的基本视域,切实有效地推进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微积分初期的矛盾,即所谓第二次数学危机及其解决过程的长期而激烈的争论,无穷小分析,极限思想等资料阐明了数学与哲学,数学语宗教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4.
吴剑杰  徐亚萍 《科技资讯》2010,(15):200-200,202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是计算机的基础,本文对数学在计算机多方面的应用进行浅分析,来论证数学对计算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管理和哲学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研究现代管理和哲学的关系,指出科学的管理即辩证的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在建立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管理科学中,有不可忽视的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作者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实践中的展现;我国的管理科学研究,必须努力开发毛泽东同志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的宝库以及我们党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年,波兰数学从兴起到繁荣的情况,并对现代数学史上的一本历史文献《苏格兰数学问题集》进行了研究,对波兰数学学派对世界数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健康的个性对数学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论述了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数学的发展动态突出这门学科与物理学科的交叉渗透及影响,现代数学和物理的比较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两门学科的交叉渗透所产生的种种积极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又推动了学科本身的发展,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把老子哲学简略地分为道与人两个层面的做法无法准确把握老子思想,必须加上道与人之间的两个重要环节"天地"和"万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老子哲学整体结构的完整认识。老子哲学整体架构确定了人与物和道的基本关系,勾勒出人认识道的基本途径,其目的是使政治符合"道",或者说以"天道"矫正"人道",以使天下"自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外数学家的奋斗历程,用文化的视觉阐述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