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59-59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能源的日趋紧张,采用节水、节能的灌水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地下滴灌与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节水节能、省工、增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土壤,抑制棵间蒸发等诸多优点,不仅在机理、经济,技术上,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方面,都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4,(9):57-57
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有效的节水技术之一,在甜菜上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起到传统上的节水效果,而且具备突出的增产能力,达到节水、优质、丰产的目标。2009年新疆借鉴棉花节水技术研究的成功经验,在新疆农四师66团18连种植膜下滴灌甜菜创造了全国单产87t/hm^2的纪录。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毗邻,生态条件相似,然而该国甜菜灌溉方式仍然沿用过去的沟灌、畦灌甚至漫灌灌水经验,生产效率低。因此,滴灌技术是哈萨克斯坦甜菜种植中迫切需要的先进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8):63-63
该装置是一种适宜于干旱、山丘区非密植作物抗旱灌溉的节水灌溉设备,以家户应用的灌溉装置或农机具代替普通的滴灌工程设斑,不必设计,不需施工,农民只需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就可实施灌溉。它将移动滴灌和地下滴灌有机结合,节水、省钱、操作方便和适合家户型应用。  相似文献   

4.
压力补偿自压滴灌技术是云南农业大学和昆明普润源灌溉技术公司根据云南山地经济作物的种植特点,针对山区单户或小片区种植模式,在引进消化吸收以色列重力滴灌技术,研制相关设备和技术,满足云南山地经济作物的"山地压力补偿自压滴灌技术",并进行成功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3):60-60
滴灌是我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一项重要配套技术,在灌水方法由传统的地面灌溉向滴灌转变的过程中,蔬菜栽培技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水肥管理,研究滴灌条件下蔬菜水肥管理技术是我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面临的重要任务。2003~2005年,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严重缺水,而现行灌溉技术落后,水利用效率低下(有效利用率低于40%),大量绿化用水被浪费掉.改善灌水技术,采用智能化,精准化灌溉,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势在必行.传统的绿化用水,多由水车拉至现场,用人工皮管大水漫灌,这种方法大约有80%的水由于深层渗漏及无效蒸发损失掉.近些年,管网供水,喷头喷洒的喷灌灌水法,日渐流行起来.但管网控制大部分仍采用手动法.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果菜农艺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育5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朝研219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对减量灌溉、地面覆盖、隔离栽培、隅沟交替灌溉和灌溉方式(以农民经验灌溉为对照)等农艺节水技术进行了3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验灌溉条件下灌溉水的50%~60%渗漏到耕层以下,15%~17%的通过土表蒸发,17%~28%用于植株蒸腾,2%~5%用于植株干物质生产,上述结果显示“减蒸控漏”是设施捉艺节水的重点,平均节水50%以上,滴灌、渗灌、减量灌溉、隔离栽培、隔沟交替灌溉节水效果更明显,可达45%,还大幅度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黄瓜果实的品质。适宜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8-68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业成为缺水最严重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又有大量的劣质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并由于不科学利用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劣质水农业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区(测桶、测坑)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室内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重点开展了劣质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主要作物劣质水灌溉制度、污染物运移及预测模型,以及劣质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劣质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1套、主要作物的劣质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4套、建立了污染物在作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转化运移模型1套、提出了污灌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预测技术1套、建立了劣质水灌溉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1套。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我国劣质水资源的农业安全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灌水保温.灌水能增加土壤的热容量,防止地温继续下降.同时,灌水后可稳定近地表层的大气温度,使气温平稳回升,有利于受冻组织的恢复,从而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1999,(11):47-48
一、主要技术内容 2BFS-1暗式坐水点播机主要由机架、仿形结构、土灌水器、开沟器、播种器、排肥器、地轮、覆土器和镇压磙等组成.在整地待播地上可一次完成松土、灌水、开沟、点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七项作业,由二人操作,日播面积在15亩以上,人均提高工效8~10倍,亩节省人工1.3个以上.可播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等作物.  相似文献   

11.
一、主要技术内容 管道灌溉包括地埋式低压管道输水和地面移动式软管输水两种,而后者占目前管道灌溉的80%,它是与固定水源配套使用的.其特点是可移动、携带方便,是实现管道灌溉的重要手段,尤其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主要技术内容 智能化温室系统是近几年来现代化高效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智能化温室涉及温度、湿度、CO2浓度、风速风向、光照度等多种气候因素,主要控制参数是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开、关天窗,开启供热阀门,喷淋,通风,遮阳等,此外还有配肥,灌溉等要求.  相似文献   

13.
1 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了天津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状况,跟踪国际水资源循环利用动态,研究了再生水灌溉与作物生长、对农业环境及农产品安全影响等问题,为规范再生水灌溉行为,对再生水水质、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提出了要求,制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回灌农田安全技术规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两项国家标准和天津市地方标准《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辽西半干旱地区高效节水技术集成示范工程"是科技部、辽宁省科技厅下达的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项目组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匮乏、机井利用率低、灌溉制度落后的现状,开展了水利、农艺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他们以1万亩具有代表性的井灌区作为示范,因地制宜地开展工程优化配套,调整种植结构,建立了"一井两园"、"一井两田"技术集成下的新灌溉种植模式,探索出了半干旱地区高效节水发展农业灌溉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辛德勇先生《释“白田”》一文提出商榷,认为白田只是旱田中没有人工灌溉的农田,不是旱田的同义词;另外,空白没有种上庄稼的农田也可以称为白田.同样,唐宋以前的水田也不是单指水稻田,而是指水利田,包括能够得到人工灌溉的旱地.白田和水田的分野是北方水利灌溉事业发展的结果,而与南方的开发无关.  相似文献   

16.
新型节水灌溉自控器(仪)中试与转化项目对于节水灌溉来讲是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推广,对于项目组来讲是由科研向产业化的转型.这是项目组面临的两个难题.为了解决以上两项难题,项目组改变了原来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方案,积极寻求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大大加快了产品中试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鉴于园林绿地的复杂性,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绿地节水一直是一个难点,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以及有关合作单位从2000年开始,针对绿地节水灌溉的重要环节,立项多个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从灌溉水源、植物耗水、灌溉方式、节水对绿地生态效益影响等方面对开展的研究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22,(8):52-53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规划的最末梯级,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作用,是金沙江干流仅有的具有超大型农田灌溉、过坝通航等多功能的综合枢纽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西南地区水运通江达海、带动...  相似文献   

19.
利用膜下滴灌系统调控水肥和温室湿度,将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环境友好技术整合打包,综合配套,达到水、肥、农药、产量、品质、环境等要素的耦合,实现设施黄瓜生产的“节水、节肥、节药、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耐盐植物分子育种是一项意义重大、有相当难度和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海南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盐生植物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DNA作为基因供体,以番茄、茄子、辣椒、豇豆等作为模型植物(受体).导入外源DNA的后代在海滩上试种,用高于蔬菜作物生长极限盐度20~40倍的海水直接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